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濱州沾化:冬棗掛枝頭 “娃娃親”找上門

本文轉自:人民網-山東頻道

初秋時節,在濱州市沾化區下窪鎮於三村冬棗大棚裡,一顆顆冬棗如瑪瑙般掛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別看這些棗還有20多天才成熟,但已經訂下‘娃娃親’,桂林的客商全都要了,就等熟了村裡的合作社統一發過去,省時省力價格還高。”棗農何天嶺高興地說。

往年村裡冬棗種植管理銷售單打獨鬥,管理不統一,銷售渠道不暢通,同一個村的冬棗賣的價格不一樣,影響了棗農的經濟收入。如何種出好棗,賣出好價,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成為下窪鎮於三村黨支部關心的頭等大事。2021年,於三村創辦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綠之源果蔬專業合作社,實行“五統一+一自主”管理模式(統一生產指導、統一水肥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營銷分成、統一品牌宣傳,自主技術管理),實現了標準化管理,提升了冬棗品質,叫響了冬棗品牌,實現了冬棗產銷融合。

“好女不愁嫁,好棗不愁賣,冬棗質量上去了,銷售自然不成問題。合作社統一推廣‘開心形’樹冠管理模式,通風透光性更好,產量更高,每畝地能多產500斤,全是特級果和一級果。合作社與桂林賓家果業,石家莊京亞果業、順達果業以及鎮國有公司簽訂了購銷協議,102戶合作社成員的260餘畝大棚冬棗還在樹上掛著呢,就全都找好了‘婆家’,價格比市場價高出10%,每畝地保守估計多收入8000元。” 於三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於洪科說。

於三村黨建領辦合作社助力冬棗產業發展,是下窪鎮實施冬棗“二次創業”的“先鋒棋”、“試驗田”。作為沾化冬棗的原產地,下窪鎮突出產業元素,堅持黨建引領,向管理問效,大力發展設施大棚2萬餘畝、改良沾冬2號1。7萬餘畝,建成了超千畝鎮級集中片區9處、超百畝村級示範園24處、沿線旅遊採摘帶3條,帶動冬棗產業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同時,搶抓省級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重大專案建設機遇期,在毛一、東下窪、小王和於三4片區的4000畝合作社種植基地,總投資約1500萬元,配套完善水肥一體化設施,提升冬棗精細化管理水平。

唯有科技賦能,才能實現冬棗產業高質量發展,讓冬棗樹真正成為“富民樹”。近年來,沾化區緊盯“數字產業”發展新模式,規劃建設沾化冬棗數字經濟產業園,建成了冬暖式大棚、延熟棚、智慧陽光溫室、普通防雨棚等不同成熟期示範試驗棚,實現沾化冬棗從7月份至11月份均可採摘。在示範大棚安裝物聯網感測器,實時監測空氣溫度、溼度、CO2濃度、光照強度以及土壤溫度、溼度、電導率資料,在大資料採集分析的基礎上,加快制定國家級設施農業智慧管理標準,牢牢把握冬棗產業發展話語權。引進知名電商直播團隊和沾化冬棗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簽訂“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三方協議,推動發展“訂單農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蛻變。

“我們著力打通沾化冬棗特色產業發展的‘痛點’和‘堵點’,形成‘小冬棗、全鏈條、大產業’的閉環發展模式,實現了冬棗提質、棗農增收、產業增效,以下窪冬棗產業‘小風氣’引領沾化全域冬棗產業‘大氣候’,打造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下窪鎮黨委書記魏書柱說。(賈海寧 李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