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朱元璋為何能違反常例,自南向北統一天下?

自秦始皇帝滅六國統一天下開始,中華大地幾千年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統皇朝的建立,為後世子孫開了一個好頭,但大多統一戰爭都是自北向南的統一,在封建王朝中,唯有明朝的統一是例外,朱元璋為何能違反常例,自南向北統一天下呢?今天就來探討一下箇中原因。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點,所謂的自北向南亦或是自南向北,都是按照現代對南北方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為標準的,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正是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是古代所說的中原,今天的河南省。中原隨著中華文明的茁壯成長,一步步向外蠶食,中原地區也在慢慢的擴張,但無論如何擴張,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都是在中原,古往今來,我國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對天下的爭奪更是被稱為“逐鹿中原”,如此,自然不會存在自南向北的統一。唐宋之後,江南魚米之鄉被生產力有了極大提高的人們開發出來,但南方多土族,土客之間,語言、文化、習俗多有不容,民族矛盾成為了統一的大難題。

明白了對於所謂南北統一的劃分,才可以真正去解析朱元璋為什麼能成為封建帝王中唯一一個自南向北統一天下的人了,大致能劃出以下幾點。

其根本原因要追溯到宋朝

第一點,朱元璋能夠自南向北統一,根本原因要追溯到宋朝。公元1127年,北宋滅于靖康之變,康王趙構重建南宋朝廷,兩次遷都,最終定都於臨安府,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此次遷都將大量的政治資源與文化底蘊帶到了南方,形成了一次政治、經濟、文化的大遷移,這給原本上層建築一片荒蕪的南方帶來了新的生機,富饒的土地,政治中心的轉移,宋朝開放的經濟政策,都給了南方無數發展的機會,再加上北方的與中原的失陷,元朝末年反抗軍的發展大多都集中在南方,無論是朱元璋、陳友諒亦或者張士誠,這些人的反抗軍基本上都位於南方,可以說,宋朝的南遷為自南向北的統一做好了完美的鋪墊。

元朝的隕落以及無法漢化

第二點,如同彗星一樣隕滅的元朝,為朱元璋的統一打下了地基。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僅有98年的短暫王朝,也遊牧民族侵入中原後首個建立的全國大一統的帝國,對於元朝而言,古時是有跡可循的,忽必烈就認為由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朝廷是他們可以效仿學習的物件,由遊牧逐漸變為農耕,學習儒教法禮,從而徹底抓住中原的這隻“鹿”,在忽必烈生前,這個計劃一直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元朝似乎也在朝著正統發展,忽必烈在位期間,對蒙古族的古制做了相當多的調整,也吸引了一些文人士子的投效。

但忽必烈逝世之後,這項改革徹底陷入了僵局,上位的皇帝沒有忽必烈強硬的手段,再加上蒙古族特色的忽裡勒臺,也即使蒙古議會,其中特殊的制度,為了元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在蒙古議會中,每個部落的長老都會參與其中,提出意見或者建議,元朝固然成為了封建王朝,不再是以前的部落聯盟,但上層的政治形態,在鐵木真與忽必烈死後,再次出現各個部落的長老對皇帝政策開始指手畫腳,長老們頑固不化的理念成為了元朝漢化最為艱難的部分,直至元朝滅亡,蒙古族的漢化也沒有進行了多少,反而是否漢化成為了元朝內部鬥爭的重要因素。

元末時期宰相脫脫手握百萬軍隊鎮壓叛亂,轉眼間就被政治鬥爭剝奪了自身的地位,可見元朝內部鬥爭的激烈。內部問題嚴重的元朝朝令夕改,朝廷威嚴大損,再加之上層皆為少數民族,對地方的掌控力度相對較低,自身又徭役繁重、橫徵暴斂,導致反抗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元朝疲於應付諸多反抗軍,於是給了朱元璋“廣積糧,緩稱王”政策充分的發育時間,從而在諸多起義軍中脫穎而出,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

在我們看來,朱元璋不僅是古往今來唯一一個真真正正逆襲成為封建帝王的泥腿子,還是那個第一個於封建王朝統一天下成功的南方人,有趣的是,那個時候的人卻不那麼認為,元末最大的反抗軍劉福通率領的北方紅巾軍就是發家於安徽,在今天我們看來,安徽就屬於南方,朱元璋也是同屬於安徽人,自然被劃歸到南方一列,但不僅劉福通這個安徽人自語北方反抗軍,朱元璋也一直標榜自己是徹頭徹尾的北方人,今古之別,可以說是極為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