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老了,餘生不要“吃爛梨”

01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恩愛的夫妻,他們的生活特別節儉。

家裡有一個 保溫瓶,一個存放涼開水的大杯子。

每天,女人把保溫瓶裡的水倒進大杯子裡,告訴男人,要喝水的話,先把杯子裡的水喝掉。不夠的話,再去拿保溫瓶。

男人懂得家庭的難處、女人的苦心,大杯子裡的水也很多,因此男人從未動過保溫瓶,即便是大冷天,也是如此。

想一想,在滴水成冰的日子裡,端起一杯冷水,喝下去,是什麼滋味?為什麼不能捨去大杯子,每天都喝保溫瓶裡的水呢?

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像極以上這位“男人”,都特別節儉,會有這樣的摳門手法:好吃的東西,要留下來,在最特別的日子,才能拿出來,和大家共享。結果拿出來的時候,已經黴變了;新衣服舍不得穿,只能走親訪友的時候,才穿一回,還沒有穿幾次,就已經過時了;

一筐梨子,每天都挑選出有一些腐爛的梨子,把爛的部分削掉,吃好的一部分,時隔多日,梨子就一個不剩了......似乎,總想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其實是,總是用最壞的,最好的從來都沒有用過。

這就是“吃爛梨”的生活方式。

柏拉圖說過:“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人老了,來日並不方長。如果你一直在“吃爛梨”,就別談什麼生活質量了。

02

別把最好的東西留到最後,學會享受當下的生活。

我的母親,不僅摳門,還心靈手巧。

我還小的時候,家住山旮旯,也很窮。母親最喜歡種黃豆。

母親常常這樣教育兒女:“黃豆啊,最耐吃了。豆子不好賣的時候,可以做豆腐賣,豆腐賣不掉,可以做成黴豆腐、油豆腐。油豆腐不好賣,就變成了臭豆腐。”

長大以後,我才發現,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臭豆腐、黴豆腐。

總有一些人,聞到了臭豆腐的味道,就想要嘔吐,胃裡翻江倒海。

為了生活,老一輩的人,真的想了很多的辦法。但是有一些辦法,已經過時了,但是他們還是不捨得扔。

或許,在大部分的父母眼裡,都有這樣的想法:把東西留下來,自己用不著,但是兒女用得著。

這也是老人“堅持吃爛梨”的思想根源所在吧。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老人真的很善良,也考慮得很周到。可惜,過分地溺愛,導致兒女沒有出息,甚至有了坐享其成的想法。

在《警世恆言》裡,有一位叫過善的老人,家裡有田地百畝,牛馬眾多,奴僕幾十個。

雖然,過善腰纏萬貫,但是一生都很簡樸,把銀子都存放在庫房裡,庫房的鑰匙,隨時掛在身上。

兒子過遷聰慧過人,但是不學好。過遷假裝去讀書,實際卻逃學去賭錢。輸了錢,他就悄悄潛入庫房拿銀子,還把家裡的地抵押給別人。

有一天,過善在街頭遇到正在賭錢的過遷,氣不打一處來,把過遷打了一頓。過遷一著急,也打了父親一巴掌,還把奴僕打傷了。

有一個奴僕暈倒在地。過遷以為闖大禍了,於是乎外逃多年,變成了流浪漢。

“把最好的留給兒女”,看起來很美好,卻落入了“富不過三代”的套路,培養了一個“巨嬰”。

人老了,照顧好自己,比照顧好兒女更重要;把握當下,比活在將來的夢幻裡,更踏實。

幸福是一個有舍有得的過程,並不是什麼都不捨得。最好的,是用來享受的,不必一直留著、等著。

03

不合適的人,別等到最後才想起放手,該斷就斷;在乎的人,別等到最後才想起珍惜,該愛就愛。

女詩人餘秀華在出名之前,在父母的安排下,出嫁了。丈夫對她非常刻薄,常常打罵。

俗話說:“是可忍孰不可忍。”

餘秀華鼓起勇氣,對丈夫說:“如果離婚,就給你十五萬。如果明天再離婚,那就只有十萬了。”

看在錢的份上,丈夫和她離婚了。

往後的日子,餘秀華一個人走路,或者和真心愛她的人,相伴到老。不管怎樣,她勇敢地做回了自己。

幸運的是,當今的餘秀華遇到了更好的愛情。

“世界多麼大,要趕在天黑前跑到生命的另一頭,要經過秋風的墓穴,經過雪,經過春天的疼,一刻不能停,一刻不能停……”

在還活著的時候,做一個敢愛敢恨的人,有什麼不妥?

曾經為愛,卑微到了塵埃裡,還以為塵埃裡會開出一朵花。

後來才發現,不愛的人,需要捨去。這樣的話,真心愛的人,才會有機會追求你,和你在一起。

柏拉圖說過:“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棄吧。”

人老了,要珍惜身邊的老伴,要遠離註定無緣的人。如果不是這樣,你要及時做出選擇,不要傷害了身邊所有的人。

如果你還有父母健在,那就更要珍惜,不要去感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滋味;兄弟姐妹的感情,一脈相承,即便有過節,也要主動去交往,不要把仇恨一直揣著;真心幫助你的人,要及時回報。

04

有一副對聯:放著好的吃爛的;吃了爛的爛好的。

人生如梨,過期不候;人生如棋,落棋不悔。

所以,你要及時把爛梨挑出來,然後扔掉。

捨去一樣東西很難,但是你總要狠心那麼幾次,才能獲得新生。

放開手,幸福如春風,慢慢滑過指尖。

別猶豫,人這一生,最經不起等待的是——歲月。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