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申論去年考72今年33,我學過得都白學了嗎?

這兩年很多地方的公務員考試普遍有一個現象,就是分數“很玄”。比如今年內蒙古省考的申論:

很多人說這是因為公考“反套路”時代來了,閱卷人也開始反模板、反套路了。

在公考中,行測客觀題不涉及模板和套路。然而面對申論和麵試,大多數備考的同學其實對所謂的“模板”和“套路”又愛又怕,擔心套模板拿不了高分,但是完全遠離模板的話根本不知道怎麼下筆怎麼開口了。

由於公務員考試方向對於考生來講比較模糊很難理解,比如大綱裡經常提到考察考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很模糊的方向性表述,具體怎麼才能在一道題中表現出來,完全一臉懵。於是我們就需要由有經驗的人總結出來的測查重點、得分要點在備考過程中作為指導,

所以所謂的“模板”和“套路”,其實說到底就是把技巧當成了答案,而不是展現自己的能力的指引。

模板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針對性。

比如在提對策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加強監管、宣傳教育等等,這些是模板嗎?如果你在對策中只是提到這些詞,而沒有和主題相關的其他說明,那麼它就毫無疑問會被考官認為是模板,因為沒有內容沒有靈魂,這種詞他們實在見過太多了。但如果根據具體題目填充

誰監管、監管誰、監管那些領域、怎麼監管、監管的目的

等內容,最好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這才是有你自己特色的答案。說白了,面試和申論都來源於生活,如果能將生活帶入題目,會更有親和力,更真實。

然後還有一種就是思維慣性導致

套路化。

比如在面試用有一些張口必死的話:“領導交給我一個事情,是對我的信任,我一定好好完成”,“我會把這個經驗寫下來記在自己的小本上作為總結時常翻閱,為下次活動做準備。”“我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避免此事再次發生”……這些話可能在大多數人的腦海中都是習慣性生成的,但其實在考官眼裡可能都是廢話,也沒有絲毫亮點。這種時候就需要換一種思維換一種說法,也不用多麼華麗的辭藻,只要換個別的說法就能給考官帶來新鮮感,擺脫“模板”的嫌疑。

其實呢,模板並不是具體的某一句話或者某一個詞,之所以被稱為模板,其實是因為給人的感覺就是千篇一律,有骨無肉。

總結一下就是,好的素材、好詞好句,可以適度用用,效果還是很好地,但一定切忌毫無顧忌的一味輸出,結果可能就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