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八十年代的冬天到底有多冷?都靠什麼取暖?

即便是全球氣候變暖,氣溫逐漸攀升,很多地區在冬天仍舊很磨人,更別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據資料顯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平均氣溫要比現在低上四、五攝氏度左右。

——在北方比如山西、河北等地區,最冷的時候可以到零下二十幾度,甚至接近零下30度,在12月已經遍地大雪紛飛了,有的時候雪都能擱在地上蓋一層。

那時在北方的部分地區會冷到什麼程度呢?如果你在大街上舔欄杆的話,舌頭都會被凍在欄杆上;若是你在東北,冬天往外潑上一盆剛燒開的熱水,這些熱水也會很快就變成冰。

冷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有著物理攻擊的效果,每個冬季無異於一場生死考驗。很多地方冬天怕不是連冰箱都不用,因為外界氣溫過低,就已經足以儲存大多數蔬菜了。

只不過那時的冬季還是要比現在有趣味得多,畢竟下雪下得更大,冬天很多城市地上往往都會鋪上一大層雪花,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小孩子在雪地中打雪仗,很多北方城市一到下雪整個景色都能上升好幾個等級。

但是隨著全球氣溫變化,如今很多北方城市下雪的頻率,遠遠不如數十年前。那麼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大家是怎麼過冬的呢?其實過冬也要分南方與北方,因為兩者一直存在著一些差異。

首先北方的天氣要比南方更冷一些,而且大多數北方人從小便生活在比較寒冷的氣候中,大家對過冬都有經驗。那時貧困一點的家庭在冬天就算是再差,起碼也會有一個火爐子……

很多家庭在下大雪前就會備好足夠用一個冬天的柴火,一旦過冬家裡的火爐子總是在不斷地燒著柴火,當時兩、三個火爐子就可以滿足一整個家庭在冬季的取暖需求了。而使用火爐子也是歷史上傳承下來的傳統之一,當然火爐也並不是唯一的取暖工具。

當時中國北方,很多家庭中使用的都是“炕”,這些北方特有的床具下面一般都會挖上一個空洞,然後冬天會在這些洞裡面燒上一些柴火,從而起到迅速加溫床被的作用。

其實它的原理和火爐子差不多,不過效果更拔群。那時甚至會出現一家人在冬天同睡一個大炕的情況,雖然每個人睡的地方比較小,但是炕也足夠暖和。

而在北方某些產煤的地方,比如說東北部分地區以及山西,有著很多蜂窩煤爐。不同家庭的蜂窩煤爐子大小也不一樣,有些地方的蜂窩煤爐可能達到1米2那麼高,有地方還會小一點,甚至還有人會特製一些可以用來做飯的煤爐。

所以不少山西家庭,都有大小不一的煤爐子。一到冬季大家就使用火鉗子把煤放到煤爐子裡面去取暖,恐怕是不少人的童年記憶。

一到冬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個儲藏室,或者在陽臺上堆放著整整齊齊的煤球。那會兒冬天大街上總是有很多人騎著小三輪子,車裡面放著大大小小的煤堆,幾百塊錢就可以買上一噸煤,而一噸煤也足夠一家人取暖用很長時間。

不過可惜的是,那時的煤球很多都不知道是從哪個礦拉出來的,所以質量也不算特別好,如果用火夾子夾煤球用力用大的話,很容易就會把整個煤球都夾碎。

而且使用包括火爐子、煤爐子這些用具來取暖也會出現問題,因為他們在燃燒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可是致命的,所以很多時候北方人都會有一個連通爐子的管道,專門用來排放一氧化碳。

到後來北方就開始燒暖氣了,如今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有暖氣或者是地暖,冬天如果暖氣給力的話,可以讓家裡如同春天一樣溫暖。

只是以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來看,大多數的時候暖氣能有個20度左右便已經很了不起了。運氣不好的話,要是住個小高層說不定都只有十幾度,但是也要比幾十年前強得多,起碼凍不死人。

而相比北方的話,恐怕很多南方人就真的只能靠“自身”來過冬了。那時的天氣本來就寒冷,而且南方又沒有使用暖氣的習慣。南方的天氣又相對北方更加溼潤,北方最多是乾冷,但溼冷要比干冷難受得多。

所以對於那個年代的南方人來說,過冬要不也是煤爐子,要不只能多穿幾件暖和衣服硬扛。當時家裡面家庭條件不錯的,取暖還能買個暖水袋什麼的,而且暖水袋其實也是九十年代後才逐漸出現的,更不要說所謂的暖氣機、空調了,在當時這都只有大戶人家才能夠裝得起的奢侈物件。

很多南方城市家庭可能會在家裡面裝幾個森德暖氣片,這也是個百年品牌的,入駐中國也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是其實暖氣片的保暖作用也相當有限,它能夠保暖的其實也就是周圍的一小片區域而已。

也有一些家庭可能會在家裡面時刻放一些熱水盆子,用這些熱水盆子去散熱起到保暖的作用。當然這個效率是很低的,不過也沒辦法,畢竟誰都知道一個網路笑話:北方人過冬靠暖氣,南方人過冬真的就只能靠自己一身正氣了。

當然在南方也不是哪裡都需要“過冬”,有一些南方的省,可以說是一年四季如春,比如往南一點的雲貴地區,廣東甚至是海南,一年四季的氣候都算得上是相當不錯。

現在不少有條件的北方人,都喜歡一到冬天便去南方過冬,去廣東或者是海南住上一陣子。當然這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夠享受到的,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如此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