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魏有五子將,蜀有五虎將,東吳:我……都沒有,但我能打敗你們

文/花開無田

東漢末年朝局動盪,在經歷了黃巾軍起義和“外戚干政”的漢王朝,實權已被地方諸侯架空。地方諸侯明面上忠於朝廷,實則私下則大張旗鼓的擴張自己的封地,培植自己的勢力和擴充軍隊。漢天子則成了一位有其名而無實權的皇帝,權力下移到了地方諸侯手裡。經過多輪腥風血雨的廝殺後,曹操統一了北方,劉備和孫權各統轄西南和東南,繼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曹操坐擁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無論是所轄疆域還是兵員上都遠遠超過孫劉兩家,這也是為什麼孫劉一直結成聯盟共抗曹魏的原因之一,此外曹操軍力強悍,帳下精銳部隊“虎豹騎”和青州兵獨當一面,並且將才雲集。其中曹魏最為得力的將才就屬“五子良將”,他們是曹魏軍力的代表,也是曹魏軍中的頂樑柱。“五子良將”中只有樂進是從始至終都追隨曹操,其餘成員張遼、于禁、張郃、徐晃四人都是曹操在征伐之中招降的將領,比起一直跟隨曹操白手起家四處征戰的將領,他們在曹營中的地位遠在他們之上,軍事謀略可以說是軍中的佼佼者,堪稱曹軍中的王牌將領。

五子將也是一點都不遜色,曹軍如遇到戰事他們必當作為前軍先鋒,帶領軍士衝鋒陷陣,極大的鼓舞軍心和士氣,如果戰事不利,他們則作為曹軍後盾,護衛大軍撤退,這就使得曹軍前不懼勁敵,後不怕追兵。“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三國志》。“五子良將”為曹操四處征戰,為曹魏立下了汗馬功勞,極大的帶動了曹軍軍力的逐步強盛,在軍容上震懾蜀漢,碾壓東吳。

劉備,白手起家苦心經營才建立起蜀漢政權,以益州為根基屯兵牧馬。他的死對頭呢則是曹魏,雖說劉備軍容和曹操比起來相差甚遠,但是好歹劉備也有“五虎上將”這塊大肥肉,讓江東的東吳大軍畏懼,讓遠在北邊的曹操眼饞,並且他們在蜀軍之中也是響噹噹的將領,是蜀漢軍中的主心骨,同時也是劉備最為倚重的將領。

“五虎上將”中張飛和關羽是劉備的拜把子兄弟同時也是最早跟隨劉備打天下的左膀右臂;趙雲,久在公孫瓚手下不得重用,後的劉備看重誓死追隨,可以說他們三個是蜀漢軍中的雲老,餘下的黃忠和馬超則在劉備進取漢中之時才收降的將領。其中關羽和趙雲二人,連曹操都想要收到麾下,關羽在劉備兵敗時曾委屈於曹操,曹袁大戰時斬殺敵軍大將,為曹軍鋪平道路,而曹操也是想盡辦法的討好關羽,最後也是一無所獲;趙雲於劉備兵敗時,一人一馬救阿斗(後主劉禪),衝殺曹軍數萬之眾的陣營,無所畏懼: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三國演義》)此戰也為趙雲揚了名。

張飛和馬超則實力不相上下,力戰百回合不分勝負,可想他們二人的實力如何。五虎上將之首的黃忠,自然也是老當益壯,志勇三軍。陳壽則這樣評價他:“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灌嬰)、滕(夏侯嬰)之徒歟?”劉備雖然軍事實力不比曹操,但他麾下卻有這些虎將,就連曹操對劉備的這些虎將也是又愛又懼,要是東吳得話則就沒有那麼強的陸軍陣容。因而,說起陸上軍事實力的話,曹魏居首,蜀漢次之。而東吳,陸上軍事實力堪憂。

孫權,接手“江東小霸王”孫策及父兄兩代人打拼的基業,依仗長江天險建立東吳政權。相比曹魏和蜀漢,在陸上軍事方面東吳就顯得有點“菜”,無論是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東吳似乎就是一個打醬油的,正面戰場的較量還數曹魏和蜀漢,但是它的實力卻不可小覷。表面看起來東吳的軍事實力在三國之中是最為弱小的,兵將相比曹魏和蜀漢都只是冰山一角,也正因為如此曹魏蜀漢才會撿著軟柿子捏。

三國演義

[明]羅貫中

1000+人在讀

歷史傳奇

檢視更多

曹操在一統北方後統一天下的慾望日益強大起來,因而大肆操練水軍。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數十萬南下,孫劉兩家結成聯盟合兵一處共御曹操大軍,於同年大敗曹軍於赤壁,此一戰大破曹軍元氣,曹操也險些喪命,從而造就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雖說是孫劉聯盟但劉備陣營在此戰中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並且總指揮也是東吳的大都督周瑜,所以東吳才是此戰最大的勝利者,而曹魏則是成了它的手下敗將。(詳見《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劉備進取天府之國川蜀後,不顧眾人反對與東吳撕破臉皮,藉著為兄弟報仇的旗號舉蜀漢傾國之力出兵東吳,起初蜀軍勢如破竹,直逼東吳都城建業,不料東吳繼周瑜又出了一個後生陸遜,看似經不起什麼風浪,結果卻七百里火燒連營大敗蜀軍(詳見《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而劉備卻不比曹操幸運,不僅兵敗且在白帝城喪命,同時也大傷蜀漢元氣,很多浴血奮戰的兵將折損在了夷陵之戰中。東吳僅此兩戰就重創兩國,所以他的實力不可小覷。

曹魏和蜀漢雖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而看起來似乎不太起眼的東吳卻像沉睡的獅子,醒來時痛咬他們一口,使得兩國均元氣大傷,同時也使得曹魏和蜀漢一統天下的夙願腹水東流。這樣看來,東吳的實力的確不容小覷。

參考史料:《三國演義》、《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