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成立86年,靠三代人的努力,泰森食品如何成為“全球第一肉企”?

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快餐店已經成為我們眼中美國快餐業的代表,其中多數企業所需的肉食品都是由泰森食品這一企業提供。創建於1935年的泰森食品,是如何在86年內,佔據美國肉食品市場五分之一的份額,成為世界食品巨頭的呢?

三代人的共同努力

泰森的創始人約翰·泰森原是一個幫別人拉貨的卡車司機。1936年,約翰在報紙上看到一條“芝加哥的肉雞比阿肯色價格高”的新聞。憑藉敏銳的直覺,泰森感受到其中中蘊含大量商機。

於是約翰憑藉開卡車積累的經驗,買了一卡車肉雞並運往芝加哥,由此掙到了第一桶金。此時的美國仍處於經濟危機的陰影下,但是雞肉作為市場最受歡迎的高階肉類,仍然具有大量市場。

此後,約翰開始向更遠的地方進行銷售,開拓美國更多的市場,從中賺取高額差價。第二年,約翰發現,單單倒賣肉雞的利潤並不太高,既然市場上的肉雞不愁銷路,不如直接進軍肉雞養殖業,將養殖業務與銷售業務兩手都抓起來。

五十年代,由於家族養雞業務的迅速發展,他的兒子唐納德從大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打理養殖生意。上過大學的唐納德一眼看到了養殖產業產業鏈下游,即食品加工的無限可能,於是攛掇父親向銀行貸款。

1958年,泰森的第一座屠宰場落地,屬於唐納德管理的泰森食品才剛剛起步。

審時度勢,乘風而起

上世紀五十年代,市場對肉雞的熱情不減,但是時常波動的肉雞價格讓眾人望而卻步。唐納德此時想:大擴張一定是時代的發展趨勢,如果我能夠將大部分商戶擠出肉雞市場,那麼肉雞的價格一定能穩定下來。

在1963年,唐納德開始發行泰森股票。一邊擴大公司規模,一邊對上下游產業鏈進行整合調整。收購飼料廠、雞舍、食品加工廠等,將全部產業流程都緊緊攥在自己的手裡,不僅避免了各個環節的價格波動,還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將利潤全部收入自己的口袋。

在養殖和供應鏈的優勢下,泰森再次找到了新的業績增長點——冷凍雞肉。藉助全國便利的物流交通的支援下,速凍產品的價效比越來越高,泰森的業務規模越做越大。

現今,在快餐文化興起的大背景下,為快餐穩定提供的肉食品來源的泰森食品更加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在如今的全球市場上,泰森已經能夠固定為90%的快餐廳供應肉食品。

新時代,新挑戰

泰森的成長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首先面對多元化和高數量的餐廳供應,泰森要把握好每個餐廳的偏好口味,並對此進行不斷改良和創新,推出新品,保持創新能力。

其次,在近年食品問題越發突出,人們對於快餐業雞肉是否存在激素問題充滿質疑和恐懼。受此影響,泰森營收與利潤一降再降。

最後,在全球盛行環境保護的共識下,食品加工廠受到了人們的大量質疑。儘管泰森一再保證將會減少環境汙染,但這場還未到來的改革仍然疑雲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