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明天冬至,廈門冷空氣同步送達

這兩天,冷空氣按下“暫停鍵”

進入了短暫的間歇期

今天白天多雲轉晴

氣溫在

13℃~20℃上下

在陽光的加持下

氣溫快速回升

午後陽光明媚

最高氣溫出現在

思明區的土嶼,

24.4℃

不少市民感受到暖陽相伴

紛紛曬出鏡頭下的廈門好天氣

資料圖(劉東華 攝)

不過,這段回暖時間非常短暫

冷空氣很快將再次來臨

帶來長時間的降溫

冷空氣要“凍”真格了

明天就是

冬至

節氣

新一股冷空氣將再次

“踩著點”

南下影響我市

大風和降溫天氣也隨之而來

此次冷空氣影響

將持續到下週

預計本週日城區最高氣溫

會降到

14℃左右

最低氣溫在

7℃左右

高海拔山區氣溫在

0℃-10℃

即使白天有充足的陽光

早晚天氣依然較為寒冷

最近冷空氣頻繁

氣溫起伏大

小夥伴們要注意保暖

當心感冒

明天就是冬至啦

冬至養生要注意什麼?

一起了解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因為“冬至一陽生”,象徵著陽氣初生的時期。而只有人體內陽氣充足,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也因此,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節氣,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中風者也增多。因此在寒冬季節,這類人要特別提高警惕。

養生“六不做”

1

忌吃得太鹹

冬季有的人覺得吃飯沒胃口,喜歡吃點鹹菜或者重口一點。按照中醫理論,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冬季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該

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

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了。

2

忌久坐不動

冬季是養藏的季節,高強度運動會令人大汗淋漓,同時會耗傷陽氣。所以推薦

散步、打太極拳等

和緩的運動為主。此外,可以練練

八段錦

,可在室內進行不受場地限制的運動。

3

忌情緒起伏大

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寬胸懷,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

4

忌過早去鍛鍊

冬季運動宜遲不宜早,運動時間的原則是“跟著太陽走”,意思是應當

選擇溫度較高、有陽光的時候進行健身,

這樣更容易活動開,從而避免身體損害。早上運動一定不要太早,中午是比較適合外出運動的時段。

運動時候還可以曬太陽,冬至時節氣候寒冷,在陽光充足的時候,

經常曬曬後背有助於補益身體陽氣。

5

忌整天不開窗

建議室內溫度控制在

18℃~22℃

,切忌緊閉門窗,要常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長期不開窗、不能使室內空氣保持新鮮、流通,很容易造成各種病原微生物滋生,包括病毒、細菌、黴菌等,而且一旦發生感染,也容易傳染給家人。

6

忌洗澡時間過久

在冬天,因為房間都是封閉的,在浴室洗澡時間長了,容易氧氣不足,體質偏弱的人,尤其氣虛之人,會出現危險。一般控制在

20分鐘之內

為好。

進補“六個一”

1

一把大豆:補充蛋白

天氣驟冷,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病毒就會趁機侵襲。“飲食方”裡第一個強調的就是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是抗體的物質基礎,而抗體可以幫助人體與外界“異物”作鬥爭,維持正常免疫力。

針對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特別值得推薦的是每天吃一把大豆,

即30克~50克黃豆、黑豆或青豆等,

輕輕鬆鬆就能攝入豐富的蛋白質,且不會額外攝入膽固醇。

2

一碗羊湯:溫中暖下

羊肉燉蘿蔔湯,羊肉溫補,蘿蔔補陰,所以羊肉燉蘿蔔可以陰陽雙補,用白蘿蔔、胡蘿蔔各200克,羊肉250克,然後加一些姜、料酒、適當的食鹽,燉熟食用,可以起到補氣補虛,溫中暖下的作用。

3

一個午睡:保護心臟

冬季午睡能緩解疲勞,補充陽氣。午睡時,正值心經當令,能夠保護心臟,休養心血。不過,天氣越發寒冷,午睡時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4

一節蓮藕:清熱潤燥

冬季因天氣乾燥、飲食過熱常造成人體燥熱上火,因此,一般情況下冬季飲食養生常推薦一些清熱潤燥的食材,蓮藕就不錯。冬天吃,不僅能清熱潤燥,還能“上下通氣”,是順氣佳品。

生吃可以把蓮藕洗淨去皮,用開水燙一下,然後切成薄片涼拌就可以了,也可以將鮮藕洗淨去皮榨汁,與鮮梨汁、甘蔗汁等混合飲用。能夠治療熱病口渴、燥熱等症狀,而且對於緩解痤瘡症狀也很有效。熟吃可以做成鮮藕燉排骨、糯米藕,也可做成藕肉丸子、藕肉餃子、蓮藕粥等。藕性由寒變溫,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

5

一組穴位:護好陽氣

冬季要護好陽氣,調節陰陽。可以按摩或艾灸一些穴位,比如說足踝的太溪穴,腹部的氣海、神闕,胸部膻中穴這些穴位。

6

一顆梨:緩解乾燥

梨素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是秋冬季節少不了的寶貝食物。中醫認為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潤肺止咳。不過要注意,梨為性涼之品,多吃容易損傷人體脾胃,食之適量,方可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記者:蘭雲絲 通訊員:偉山 綜合@廈門天氣線上、廈門氣象、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