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劉備以“仁義”著稱,他如果稱帝,諸葛亮馬超的下場會怎樣?

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說帝王是天底下心思最難測的種群不為過,精明睿智的皇帝會時時刻刻提防著朝中大臣的動態,以防有人勾朋結黨拉攏勢力,暗中謀劃以篡權奪位,可即便是日防夜防,總會百密一疏,歷史上被朝臣篡權奪位的例子不在少數。比如漢朝王莽代漢建新,魏國司馬一族建立晉朝,後周大將趙匡胤建立宋朝等,這樣看來,也難怪皇帝會處處警惕,稍有不慎自己的皇帝之位和國家都會被人取而代之。

要說歷朝歷代監控朝臣最為嚴密的當屬明朝,著名的“錦衣衛“的前身是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明成祖朱棣則建立了東廠,明憲宗建立西昌,這都是是專屬皇帝的特務機構,用來監察中央和地方的所有官員,監察能夠細密到什麼程度?特恐怖,甚至就連一個官員每天說了什麼話,吃了什麼飯,都會記錄在案,以供皇帝查閱。

到底是誰開了這個好頭呢?讓以後的官員生活在地獄的邊緣,稍有不慎就粉身碎骨?

為明朝開了這個頭的人是朱元璋,朱元璋從民間一路走來,當上皇帝后,面對身邊出身不俗,受過教育的開國功臣,他心中是有些許自卑的,但皇帝的位置將這一切轉化為敏感猜忌,直到朱元璋晚年,當初的開國功臣幾乎被他解決殆盡,留給皇孫朱允炆的輔佐大臣沒有幾位。

除此之外,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亦是如此,同樣出身市井的劉邦在當上皇帝后,論功行賞,倒是將他們封為異姓王,還賜給他們兵權和地盤,但直到漢武帝時期,曾經封的百餘位列侯只剩下了五位的子孫後代能夠保留爵位,究其根源,劉邦和劉徹同樣是為了鞏固皇權,解除潛在隱患,如此江山才能夠更長久地把握在劉家手中。漢朝也確實成為了封建王朝中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之一,長達四百年,雖然中間雖然出現了斷層,但好在劉家子孫劉秀建立東漢以延續西漢。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群雄割據,然而劉氏子孫還是沒有忘記光復漢室的大業,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正是建立蜀漢政權的先主,蜀漢又被稱為“劉蜀”、“季漢”,一路走來,劉備憑著自身的能力和漢朝宗室的身份成功在天下奪得一席之地以立足。只可惜三國鼎立的局面錯綜複雜,其中尤屬魏國實力強勁,吳國和蜀國則是合作關係以抗衡曹操,可惜沒有永久的合作,三國的最終贏家是魏國,蜀漢被滅。

可惜劉備身邊有著一眾能人,諸葛亮更是足智多謀近乎妖,不世之才,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等人皆是三國中的頂級名將,可成功不僅僅是靠這些就能得到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再說即便都全了,蜀漢不可避免要面對的是實力比之強勁數倍的曹魏。

劉備未完成大業,病逝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歲,他的臨終託孤成全了諸葛亮的一世英名,諸葛亮面對“扶不起來的阿斗”,仍然盡心盡力地輔佐,誓要完成先主遺願,可惜敵人太過強大,諸葛亮最終病逝五丈原,他的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之一。

死去的劉備看不到諸葛亮的“死忠”,他的臨終託孤,說是讓諸葛亮輔佐劉禪,若是無法輔佐的話,那麼可以自行取而代之,這句話看似是給了諸葛亮極大的信任,但同時也成為了諸葛亮的枷鎖,本就沒有謀反之心的諸葛亮對於劉備的信任,深受觸動,縱使有半分心思,想必也蕩然無存了。

由此看來,劉備對於諸葛亮還是有防範之心的,若是能夠讓劉備有機會一統天下,那麼劉備是否會忌憚諸葛亮功高震主呢?還有那些功勳卓著的武將,又會是怎樣的下場?大概劉備的做法會像當年的劉邦一般,屠戮功臣。

那麼首先要殺的人必然是馬超,馬超出身名門,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年少成名後,他統領了父親的部隊,多次拒絕曹操的示好,在亂世中輾轉後,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他手中實力強勁的涼州軍隊,為劉備多次立下大功,若是劉備一統三國後,為了讓劉禪的皇位沒有威脅,恐怕第一個要剷除的就是馬超這個非嫡系的功臣。

而第二個要殺的人就是諸葛亮,既然已經為劉備在雲波詭譎的三國局面中謀得天下,那諸葛亮再足智多謀,一統天下後也就不需要了,君臣二人能夠共同謀劃,渡過難關,但共享權勢對於皇帝是絕對不允許的。不過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極有可能會效仿當年的張良,主動棄權以表明心意,這倒是能夠為自己保全性命。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不能揣測劉備的真實想法,但數百位皇帝的所作所為基本上都驗證了一句話,“最是無情帝王家”,初時有可能依靠仁義的名聲招攬人才,與兄弟也有過患難與共的真情,但經過權力的薰染,初心大部分都已經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