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上海首創“黃金三分鐘認知障礙”電子遊戲式篩查工具,精準快捷評估認知障礙

採訪物件供圖(下同)

作為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上海的老齡化程度已與多數發達國家和地區相仿,約14%-18%的老年人處於患認知障礙的風險期。資料顯示,上海社群老年人的認知障礙(也稱“痴呆”)患病率為4。63%-6。5%,而認知障礙前的風險人群約為15%。隨著老齡化加劇,這些數量龐大的風險人群還在快速增長。如果不提早干預,則進展為認知障礙,這已成為社會程序中面臨的嚴峻挑戰。

依託“第五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阿爾茨海默病診治中心聚焦認知障礙,落實“老年認知障礙風險的分級篩查與社群干預”的惠民專案。透過數字技術增效、社群協作助力、科普宣傳深化,建立一套快捷完善的篩查方案、形成一個具有上海特色的防控模式、形成一系列干預機制,實現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定期隨訪的“三早一定”目標,增強社群人群對認知障礙的預防意識,讓患病率“減速”。

智慧技術增效,“三分鐘”篩查實現早發現

專案開展前,社群98。5%的老年人從未開展過規範的認知評估與診斷,同時調查員篩查質量參差影響了認知障礙的早期發現。作為“第五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內容,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牽頭組建專家組,開展技術攻關,研究與開發認知障礙篩查工具,應用數字技術,首創“黃金三分鐘認知障礙”電子遊戲式篩查工具,透過不斷改進最佳化評估量表,現已形成一套精準快捷的上海評估標準。

“黃金三分鐘”分級社群篩查工具包括初步篩查和完整篩查兩部分。初步篩查任務可在3分鐘左右完成,判斷是否具有認知障礙風險;當篩查結果提示存在風險時,可進一步開展完整篩查,後續篩查任務時間約8分鐘。篩查的內容包括語言、時間地點定向、計算、短期記憶、注意力、工作記憶等,對於認知障礙的識別特異性達95。1%。

“黃金三分鐘認知障礙”電子遊戲式篩查工具專門為老年人設計,趣味性強、通俗易懂、易入門掌握,同時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適宜在人群中推廣,既可以對風險人群快速區分,為進一步診斷、干預提供了夯實的技術支撐。同時,可整合醫療衛生服務系統的各部門,幫助老年人群實現認知障礙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和定期隨訪。

目前,靜安、楊浦、嘉定、徐匯、長寧和松江等六個行政區各選取其示範社群,作為認知障礙風險篩查區,已對篩查工具進行推廣使用,各示範社群共計1萬餘人接受了篩查,老年人群普遍接受度較高,區分認知障礙風險老人和健康老人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在85%以上。

社群協作助力 初步建立“上海特色”模式

“健康中國行動”提出“社群老年人群記憶篩查率達80%”的工作目標。為方便老年人群主動參與、就近參加篩查工作,上海積極探索不同檢查方式,不斷提高老年人群的參與度。

作為本次惠民專案的重要一環,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建立推行了一套“1+1”的試點模式,以體檢為主、社群補充,從而延展篩查覆蓋面,實現“1+1>2”的效果。這套具有“上海特色”的防控老年認知障礙行動模式,有兩大亮點:

一是基於社群體檢的檢查模式,提高了老年人群參與度,透過開展風險人群大規模篩查,為實現分級轉診奠定了基礎。將認知篩查與老年人健康體檢相結合,不僅豐富了健康體檢的內容,同時也方便老年人群開展醫療分級診斷與雙向轉診。深入分析參與專案的六個行政區認知障礙篩查和干預情況,基於社群體檢模式的老年人參與度明顯高於其他方式,初篩有風險人群也能及時得到進一步診斷、干預。

二是結合社群醫生簽約的社群動員工作模式,村居委透過募集志願者或購買第三方組織服務,由志願者或者第三方組織開展檢查、服務、干預等一系列專案活動。從專案實施情況看,社會組織、街道志願者的參與,能幫助老年人群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同時,有風險的老年人由社群醫師或者社群防控精神心理醫師接手下一步的診斷與干預,有助於專案持續、靈活、全過程推進,人群覆蓋到所有老年人群,幫助他們提高心理健康意識。

 科普宣傳深化 持續完善服務網路體系

專案著重科普宣傳,聚焦實現“健康中國行動”提出的“公眾對認知障礙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的目標,以老年人群的需求為導向,整合利用市、區、鄉鎮街道、專案點等資源,在科普配送深入社群的同時,加大規範化科普材料宣傳力度,透過高強度、高頻率、多元化的科普方式,向大眾傳達“溫暖,有希望”的理念,減少認知障礙疾病帶來的無望感。與此同時,建立完善並推廣多渠道、多形式、多層級遞進式的指導干預機制。

雙管齊下促進主動腦健康干預。即醫生與社群人員相互配合,共同開展老年人腦健康干預。特別是針對處於認知障礙臨界期的老人,由社群醫生做專業指導,作出初步診斷、確定風險因素、提出干預方案,鼓勵老人主動管理腦健康。同時,社群人員加強日常管理,將其納入主動健康管理小組,完善干預工作。

建立市區聯動分級轉診機制。認知障礙高危老人由區精衛中心初步診斷、制定干預方案,必要時轉至市精神衛生中心精準專科診治,市、區兩級精神專科醫療機構建立聯絡會診機制,實現網格化佈局與管理。

推廣快樂運動干預模式。運動干預有助於改善老年情緒問題和預防認知障礙。透過長寧等專案試點,以智慧運動毯、中醫運動為載體的老年快樂運動,“線下指導運動+線上督促運動”結合,對改善抑鬱情緒與認知功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醇和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醇濃度均有一定作用。

及早開展抑鬱情緒干預。針對導致老年人群抑鬱的主要原因,專業人員研究建立標準化的抑鬱干預措施,指導開展心理干預,以“心理治療師督導+督促完成作業+團體互助”的模式,幫助抑鬱的老年人發掘自己的能力,增加信心,從而減輕及消除抑鬱、焦慮和失眠的症狀。

透過第五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老年認知障礙篩查干預專案的實施,本市老年人認知障礙篩查干預工作網路已基本形成,社群篩查隊伍能力明顯提升,社群與專業機構聯合、市區分級轉診聯動、運動指導與情緒干預聯手的認知障礙干預機制不斷健全,隨著專案的持續深化,篩查和干預覆蓋面不斷拓展,必將更好地為老年人群的認知功能保駕護航。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