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百年孤獨》:一個小鎮的故事,七代人在一個純樸鄉村的時光與絕望

當我把《百年孤獨》這本書翻至尾頁,合上封底時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巨大震撼感席捲了整個身軀。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這位天才般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品帶給我的只有震撼,任何語言都在這種震撼前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這本書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總共七代人在馬孔多這個小鎮的故事。在七代人所經歷的時光裡,馬孔多從一個純樸鄉村開始,度過了戰爭、革命、入侵直至整體絕望與滅失。作者用其凝鍊而瑰麗的文字,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雜糅進神話、民間傳說和宗教的種種故事,隱喻了拉丁美洲上哥倫比亞的內戰過程和內戰中的人生百態——政客的虛偽,統治者的殘忍以及普通民眾的盲從與愚昧無知。作品在“冰塊”和“石頭”中開始,在一陣風中結束。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說:“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這樣的歷史恰恰呼應了書名“百年孤獨”。

在書的結尾處作者這樣寫到:“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也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寥寥數筆在整本書的最後終於道破天機。孤獨——這個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都無法擺脫的命運歸宿,正是整本書的核心所在。家族裡的所有人要麼死於非命,要麼陷入沒有挽回餘地、不能自拔的孤獨。這個詭異的輪迴就像家族中重複多次的人名一樣,荒誕與弔詭中闡述作者的意圖。作者透過整個故事向我們重申了整個人類文明史上的無解之惑——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古希臘的先哲們討論過,思考過;孔子與它的弟子們討論過;畫家也嘗試描繪過;科學家也一直探索;宗教也給我們展示了他們各自的答案,可是至今為止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合理又令人信服的答案。物質性的答案並不能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解放,物質的多義性帶來的多種解讀奠定了個人的世界觀與他自己對此的詮釋。馬爾克斯在本書中的回答是布恩迪亞家族都在嘗試破譯梅爾基亞德斯——一個吉普賽人留下的羊皮卷手稿,但當這個羊皮卷破譯時,就是整個家族的毀滅與故事的結束。

恰有一絲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精神,但這個答案顯然不是樂觀豁達的。讀懂即是毀滅。生命是一個過程,一旦打破了規則進行了提前預知,那麼便希望不再,奮鬥不再。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個體生命歷程有著極大的相似性,如果社會的發展能被提前預知,那麼文明發展的軌跡極有可能停滯不前。歷史越是發展,文明越是“進步”,人類越是覺得對自己的認知更加深刻。這種建立於數字進步論的觀點到底有幾分正確,我們對自己的認知真的比得過愛琴海周圍的那群先哲和騎牛緩出關外的老人嗎?

馬爾克斯在故事的講述中運用了大量的魔幻手法,活至不知年歲的女性、隨時隨地出現的幽靈、下了四年的大雨、最傳奇的美人蕾梅黛絲的昇天,甚至是家族最後一位成員被螞蟻所食。現實交織起幻想,真實交織起假象,羅織起的故事已經不分真假,讀起來只是痛快。《百年孤獨》這本書無疑是偉大的、壯麗的,它經得起任何對它的讚美之詞。它吸引著無數讀者前來拜讀並滿載收穫而去,它所帶給讀者的盛宴也必將永無散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