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盤點中國古代的勸誡詩,最後一句讓人大跌眼鏡,最後一句讓人難堪!

中國文化史上,詩歌不僅能夠佔據一席之地,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位置。沒有哪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這樣熱愛詩歌。詩歌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承載了太多了功能,不僅能夠讚美祖國的秀美山河,歌詠自己的雄心壯志,還能夠起到教化世人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黃鐘大呂,振聾發聵。

發揮這種作用的詩歌,就叫做勸誡詩。這些勸誡詩,大多語言樸實無華,卻充滿了哲理,閃耀著古人的智慧,也凝結著無數先賢的人生經驗總結。比如一句“惡人遠相離,善者近相知”,就告訴讀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誰可以親近,誰必須遠離。如果人人都能夠體會作者的苦心,那人人都會成為君子,小人也無處遁形。

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僅僅在讀這些勸誡詩時,能夠產生共鳴,而在平時生活之中,很難一一做到。我們最辜負的勸誡詩,自然也是最為出名的《漢樂府·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詩歌,本來就是當時的國家機構,去民間採集的。這些詩歌,有的是口口相傳的民謠,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有的作者已經不可考據,只是他們留下的傑作,點燃了詩歌文化乃至傳統文化的前路。這首《長歌行》便是如此,它的意思並不複雜:

園中的葵菜茂盛成堆,晶瑩剔透的朝露在陽光下飛昇,春天拋灑著希望的種子,讓萬物復甦,共同呈現繁華的景象。但是,萬物也害怕那肅殺的秋天來臨,百草凋零萬物枯萎,一片淒涼的景象。百川奔騰到東邊的大海,何時才能回到它發祥的西部?少年人如果不努力,老了之後只會白白哀嘆,懊悔自己的人生虛度。

在小珏看來,勸誡詩雖然多如牛毛,甚至還有專門的詩集,但寫得最好的還是來自兩千多年前的這首詩。它不是冷冰冰地闡述自己的主張,而是先從萬事萬物說起。所有的生物在春天的時候,要爭先恐後的生長,是因為它們知道,冬天一到,就會枯萎,因此絕對不會虛度春光。

這讓人一看,就明白是要珍惜時光,此手法叫做“託物起興”。詩人並沒有急著得出結論,又拿江河為例,它們奔流到海之後,一去不返,再回到原地,又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雖然現代人清楚,除了人之外的生物沒有思想,並不懂得惜春;因為大氣和水迴圈,江河到海之後,會比我們想象中更容易回到原點。但是這並不妨礙詩人的意思和主張,那就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是在幾千年前,詩人對於自然界各種現象的細緻觀察之後,所的出來的結論。它含蓄而又深沉,充滿著對於讀者的希望和寄託,又包含著人生閱歷的總結。它避免了勸誡詩中常見的說教語氣,體現出異乎尋常的關愛。

令人遺憾的是,千百年來,讀過它的人很多,讀懂它的人也很多,然而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卻極少。大部分人堅持一天兩天的努力不難,堅持一月一年的努力也不難,難就難在持之以恆,難就難在在所有的少年壯年始終如一保持奮鬥的意志和拼搏的信念。因此,絕大部分人,都是碌碌無為,在歷史長河之中沒有留下名字。

小珏自己也做得很不夠,虛度了許多光陰和年華,我願自己和親愛的讀者,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出傑出的事業,不讓人生留遺憾,也不讓自己在老年時,塗嘆人生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