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南明在1644年意外的復國,為何卻成為了明朝的陪都?| 三個真相

一、歷史上的三次復國先例

在崇禎帝自縊煤山後,許多人都會認為,明朝徹底滅亡了。但這種認識卻是片面的,因為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死後,明朝的另一的帝都南京,福王朱由崧,便登基稱帝,接續大明,史稱南明!

這結果,追溯起來其實是朱棣的“功勞”,靖難之役後他不但奪走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還把京城遷移到了北京。那麼南京呢?雖依然保留著明朝帝都的稱號,卻顯然已經成為了陪都般的角色,有一套班子存在。

哪料在公元1644年,卻意外地為明朝的復國,儲存了火種,南明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朝事實上並沒有滅亡。皆知在中國曾出現過三次復國壯舉,其一是西漢滅亡後,東漢全面復國!其二是西晉滅亡後,東晉偏安復國。其三是北宋滅亡後,南宋偏安復國!

其中晉和宋的復國成功,有一個共通之處,都是由於中原王朝遭到了外族的打擊,為了擺脫外族統治才得以復國成功的,也就是說,歷史大環境造就的這兩次復國成功。而這種情況其實,也適用於明朝。但為何明朝失敗了?

是明朝的影響力和國力不行?根本不是,明朝的強大程度直追漢唐,跟晉和宋不是一個級別的,漢能全面復國,而非偏居一偶就是例項!

所以若按“歷史習慣”來言,明朝的復國,就不能套用晉和宋的偏安模式,應以東漢為藍本才對。可實際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明朝的復國最終卻徹底失敗,連晉和宋的偏安都比不上,這自然便讓人產生疑問,明朝到底為啥不能復國呢?

二、最大錯誤

崇禎自縊的原因,是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了北京,所以真正滅亡明朝的,是李自成的大順軍。但可惜的是,大順軍也好,南明也罷,都犯下了一個大錯,這就是看錯了吳三桂!須知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打著“復國明朝”的旗號,這對南明來言,是一個“樂觀”的訊息。

故而,當時的南明皇帝,還發聖旨嘉獎吳三桂。因為對南明來言,仇人是李自成!而李自成也誤判了吳三桂,認為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投降滿清,所以雖招降吳三桂卻沒有滿清給吳三桂開出的條件高。但哪料吳三桂不但真心投降了,且還成為馬前卒,本是前明鐵騎瞬間變成了滿清鐵騎。

李自成跟吳三桂的山海關大戰,本來佔了優勢,哪料吳三桂卻引著多爾袞的清兵前來,合併一處,李自成敗了!回到京城後就怒殺吳三桂全家!隨後兵敗如山倒,將領不是投降南明就是投降滿清。李自成最終死於九宮山。

那麼在清兵(吳三桂)跟李自成大戰時,南明在幹啥?依然對吳三桂報以厚望!結果正是這個吳三桂,還有孫可望等前明猛將,完成了“清兵不滿萬,滿萬則無敵”的神話,最終把南明的永曆帝從緬甸,誘騙到了昆明,被吳三桂殺掉,使得南明覆國,徹底無望。

所以,南明之所以失敗,最大的根由就是看錯了吳三桂!本來清廷都放棄了繼續追殺南明永曆帝了,可被吳三桂說服,並由吳三桂全面支援,最終欺騙南明的永曆帝來到昆明。

這就是為何吳三桂那麼招人恨的原因,可謂是虛偽了一路,最後才露出本來面目,這種欺騙性和傷害性太大了。故而當他被康熙“兔死狗烹”時,吳三桂起兵反清,根本就得不到漢民的廣泛支援,他連勝還好,只要一失敗,立刻就會遭拋棄,民心盡失,承擔不起這種大任!

三、對手太多,自己也未形成合力

除了錯看吳三桂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參看無論東漢還是東晉和南宋,其對手相比於明朝來言,都很單一。東漢的主要對手是王莽的新朝。東晉是一片不成體系的胡人,南宋則是金國。

再看明朝,對手有李自成、張獻忠、滿清!哪一個都是厲害角色,都自成體系,明朝的亡國就是因為被這三大強大對手,不間斷的連年群毆下發生的!明朝就算是一隻老虎,也架不住群狼圍攻和消耗!

且在清兵一統北方後,其實明朝本來還有根基在的,卻再遭一位吳三桂式人物的背叛,這就是鄭成功的老爸,鄭芝龍!他手裡掌控著明朝強大的海師,而水軍一直又是滿清的短板,結果鄭芝龍關鍵時刻,不停鄭成功等的勸告,執意降清。

這才有了鄭成功跟老爸分道揚鑣,跟李定國形成了,南明最後的兩大屏障,一度聲勢浩大,可惜卻沒有形成合力,反而產生了內鬥!這種情況下,如何還能抵抗清兵的衝擊!最終李定國聽聞永曆帝被吳三桂殺掉後,悲憤成疾而死。

而鄭成功則從荷蘭人手中奪回了我們的臺灣,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依託!但卻已錯過了最佳反撲時機。所以明朝之所以不能如東漢一樣復國,是很悲哀的。

雖存在著復國的歷史大環境,各方面的條件都具備,但一則是“吳三桂們”太多(也反向證明了清的成功),二則對手太多,還都成了體系,而自己也沒有形成合力共同對外,故而最終只能遺憾的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