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歷史上真正的鴻門宴是什麼樣的?劉邦為什麼要在鴻門宴上殺掉項羽?

歷史上真正的鴻門宴指的是秦朝滅亡後,實力最強大的項羽要消滅劉邦,劉邦為了表示自己沒有野心,親自前往咸陽郊外的鴻門面見項羽的故事。項羽的首席謀士范增極力勸說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范增於是讓項莊在席中以舞劍為樂的理由,企圖在席中殺掉劉邦,項伯也拔劍起舞充當保護劉邦的角色。最終劉邦藉機逃席,立即處死了項羽安插的內應曹無傷。後來,人們常常用擺鴻門宴代指透過宴席解決大事要事。

三國時期的鴻門宴也是很多的。最早的鴻門宴是董卓擺下的,他在席中提出廢黜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的想法,滿朝文武大多畏懼董卓,不敢說話,只有盧植與董卓爭辯,董卓想當場斬殺盧植,被人勸阻而沒有這麼做。但是,經此宴後,董卓知道無人能阻止自己廢帝立新,次日廢黜了少帝,立劉協為皇帝。

之後的鴻門宴很多,有趣的是,這麼多鴻門宴基本上都成功的達到了目的。擺鴻門宴的一方避免了大動干戈,赴鴻門宴的一方大多中了套,痛失好局,不但丟了性命,還影響了政治格局。影響比較大的是吳國的兩次鴻門宴,一次是吳國宗室孫峻聯合吳主孫亮擺鴻門宴,款待的是託孤重臣諸葛恪(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之侄)。諸葛恪雖然有所懷疑,也做了一定的預案,但心裡終究有點輕視他們,最終中了招,席中被殺,家族被滅。吳國從此被孫峻把持,深深的改變了吳國的政治生態,割裂了吳國社會,為吳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幾年後,又一場鴻門宴上演。這一次是吳主孫休聯合張布、老將丁奉一起擺下的,權臣孫綝也有預感,遲遲不肯赴宴,但是孫休派使者請了他多次,非得讓他來。孫綝無奈只好赴宴,臨行前讓家人在府中放火,他想找藉口返回。但孫綝赴宴不久,藉口家中起火想開溜,孫休不許,孫綝想強行走人,當場被拿下,隨即斬首示眾,大權回到吳國皇帝手中。孫綝被滅三族,這次政變對吳國皇族本身是重大的打擊,為後來東吳皇帝的孤立埋下了伏筆。

為什麼鴻門宴可以屢試不爽?

首先,宴會太多,真假難辨,很多當事者根本就沒有當回事。

其次,赴宴者太過自信,忽視了可能遇到的兇險,低估對手甚至根本沒有把對方當成對手,這非常致命。

再則,組織宴會者有充足的準備,對付的是沒有準備的赴宴者,其實是裝好籠子讓人鑽,一旦鑽進去就沒有活命的機會。這個時候,任憑你實力多麼強大,只要幾個甲兵就可以把你拿下。

鴻門宴來解決政治軍事問題,說穿了就是想走捷徑,值得注意的是,漢末三國絕大多數政治人物並沒有搞過鴻門宴,筆者認為漢末三國雖然亂,但是人們心裡秉持的規範並沒有丟。說穿了,鴻門宴是上不了檯面的。

文章為本人原創,插圖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