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阿茲特克帝國是怎麼滅亡的?阿茲特克帝國是怎麼被西班牙滅亡的呢?

美洲原住民演奏的著名樂曲“最後的莫西幹人”,以舊文明落幕的悲涼蒼惶把人的思路帶回到了美洲的古老土地,在這裡也曾有過不比中國古文明絢爛的文明。阿茲特克帝國,則是這些偉大文明中,最為絢麗多彩的一個。

著名的阿茲特克太陽石,記錄了阿茲特克的太陽曆曆法,現藏於墨西哥國家歷史博物館。

阿茲特克帝國由從今日墨西哥北部南遷的墨西加人建立,一度成為控制大半個中美洲的強權帝國,最終在1521年被西班牙征服者科爾特茲毀滅。但與國人一般認知不同的是,它有著大量本民族記載、西班牙手抄本、阿茲特克和西歐學者的詳盡描述,其文化和語言也沒有消亡,殖民時代阿茲特克文明仍然保留著自己的的文化、歷史與習俗,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得到了殖民者的尊重,並一路傳承至今,是今日墨西哥的重要國家象徵。這也就給予了我們回溯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的機會。

阿茲特克帝國的首都鐵諾奇蒂特蘭,今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前身,是15世紀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阿茲特克作為一個早期帝國,並沒有建立垂直穩固的統治體系,而是透過鐵諾奇蒂特蘭-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結成的三城同盟臣服周圍城邦,迫使其稱臣朝貢。殷商的王給周邊方國冊封為“公”、“伯”等稱號,阿茲特克相同的也會封臣服者的領主為特拉託阿尼(tlahtoāni,納瓦特爾語),三城的君主,尤其是作為實際領袖的鐵諾奇蒂特蘭的君王則稱為大特拉託阿尼(Huetlatoani)。大特拉託阿尼所認同的的是:與其直接控制大量地區,不如冊封各邦國、部落的首領們,只要能收到足夠維持帝國穩定與首都城邦(三城同盟)的貢賦就足夠了。西班牙人對阿茲特克帝國的征服很大程度上是憑藉煽動敵對帝國的特拉斯卡拉、森波阿拉等邦國聯合起來圍攻鐵諾奇蒂特蘭,從而瓦解帝國,而不是依靠少數西班牙遠征者的精銳武器。

阿茲特克是一個發達的農業文明,而且它的社會文化很大一部分不僅保留了下來,還留下來大量詳實、準確的記述。帝國的城邦被分為多個“卡爾普爾利”(Calpulli),本義是“長屋”,意譯作公社,是平民間的主要政治組織,也是政治上的領土區劃。公社把土地合理平分給各個家族的族長,再由族長分配給家族中的平民耕種。而官員、神職則由公社直轄的公田供養,公田則由平民集體耕種。

阿茲特克的農業技術發達不輸於古代中國。適應了墨西哥谷地肥沃水土的“奇南帕”(西班牙語:Chinampa;納瓦特爾語:chināmitl,意為“漂浮花園”)種植法,能夠將沼澤地改造為極度肥美耕地;就像今日的許多中國鄉村一樣,直到今天墨西哥的一些農民仍沿用著他們祖先的耕種方法。這種優越的農業經濟和殷商的強大農耕一樣,促進商品交換的發展,為帝國帶來穩定的根基。值得一提的是,阿茲特克有著類似早期中國的兵農合一,平民與貴族男子都要接受軍事訓練,在戰時參軍作戰。

服飾色彩鮮豔的阿茲特克武士

雖然在製造業水平上,阿茲特克人仍然比較落後。阿茲特克雖然掌握了失蠟法,也使用一定數量的青銅器,但他們仍處於青銅時代的早期,甚至還未完全走出銅石並用時代。即使這樣,在1521年西班牙人征服帝國首都的戰鬥中,以黑曜石、木棒、石器武裝的帝國武士們還一度兇狠地擊潰歐洲人,可惜最終因西班牙人帶來的傳染病戰敗。

但從社會形態上來看,阿茲特克與地中海-近東諸文明卻有很大差別。阿茲特克帝國的社會結構中,被稱為“馬塞瓦爾利”(mācēhualli)的平民的勞作是各個市鎮的主要收入來源;奴隸則規模較少,其身份也不會被世襲,生活與人身安全受到保護,除了不能擔任公職以外與平民相比幾乎沒有什麼差別,甚至還不用服兵役、納稅。大量材料清晰地證明奴隸制社會這一界定在阿茲特克是不成立的。

保留下來的阿茲特克手抄本,描繪了阿茲特克諸神。

大部分人對阿茲特克的認知,便是血腥的信仰與祭祀。這種早期文明仍然籠罩在神明的光輝之下阿茲特克的活人獻祭習俗在世界信仰史上留下了血腥濃重的一筆。

對活人祭祀的偏好,在世界歷史上唯有阿茲特克人登峰造極,而且阿茲特克人不僅僅殺人,更是把殺人祭祀變成了一種血腥的宗教信仰與藝術的結合。阿茲特克的神話認為:為了讓神靈持續地保佑人類生存,就應該供養這些神靈;而這些神靈依靠人心與鮮血作為貢品來維持生存。在阿茲特克對神祗的祭祀中幾乎都要有活人祭祀這一專案。常見的祭祀方式有剖心、燒死後剖心、心臟與獻祭兒童一起沉入水中、扮成神靈獻祭等等殘忍手段。放血和自殘也是向神靈表達忠實的主要方法。阿茲特克的活人祭祀,不僅在手段上比殷商王朝更加花樣翻新,而且還有著大得多的規模:根據抄本記載,1487年大神殿重建後的典禮一共用了兩萬人(也有8萬的說法)做祭品。大神廟周邊的柵欄上則串著幾千個祭品的頭顱。

位於今日墨西哥城市中心的阿茲特克大神廟遺址

殷商與阿茲特克高度一致的是,二者的祭品主要來源於戰俘,也包含少數自願獻祭者。殷墟發掘的人殉,有四分之三是在最善征戰的武丁時期被獻祭的。阿茲特克除了常規戰爭,也有著名的“榮冠戰爭”,這只是表演性質的戰爭,唯一目的就是獲得戰俘用以祭祀。

阿茲特克是極其重視神明的王朝,君王本身就是宗教和祭司的最高領袖,他們用神權政治來統治國家。用鮮活的人命祭祀神明和祖先,一方面是對民族早期不斷遷徙的艱辛歷史的敬畏,用最好的物品,也就是生命來報答神明佑與賜予。另一方面,能用人命來祭祀,強化的是統治者自身的無上權威與對神權的絕對代言,民眾只有信服於神的代言人,才能安居樂業。而且,殺人祭祀,尤其用戰俘,更是對周邊邦國的震懾與恐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帝國整體的威嚴與團結在一系列血腥的活人祭祀中得以強化,從而促進了早期強權的發展。殷商之後,總而言之,帝國的神權與活人祭祀緊緊聯絡在帝國的統治穩定與團結之中,是強權的護身符與無形的暴力武器。

當阿茲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畔看到雄鷹叼著蛇落到仙人掌上,預示著這裡是神明許諾給他們的應許之地時;歷史的車輪,總是會留下相同的軌跡,留與後人無盡的探奇與思索。儘管帝國已經不復存在,但它留存給世界的驚豔與輝煌,永遠地流傳了下去。

注:本文中沒有刻意解釋的外語原詞皆屬於阿茲特克人母語納瓦特爾語。

參考書目:

【美】喬治·瓦倫特《阿茲特克文明》譯林出版社2014年版

【美】芭芭拉·薩默維爾《阿茲特克帝國》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