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壯族山歌對唱是怎麼來的?為何廣西男女都要在山歌對唱來傳情的民俗

導讀:談到廣西,人們都不禁會聯想到“桂林山水” “山歌” “劉三姐”等等。而提到廣西的風土人情,其中就有山歌對唱來傳情的民俗

山歌對唱傳情是壯族一種古樸的相親方式,年輕單身男女會在各個山頭對唱山歌,喜歡誰就唱給誰聽,透過對山歌的形式相知相識相愛。關於廣西人唱山歌定情這個事情,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傳開。

山歌對唱,至今只保留在廣西較為偏遠的一些村落。大部分壯族男女已經不透過唱山歌的方式傳情,只會唱一些簡單的山歌了。除了對山歌傳情,壯族還有拋繡球定情的傳統!

在廣西流傳著一個關於繡球的美麗傳說。相傳八百多年前,壯族姑娘阿秀被當地土紳惡少糾纏,惡少使用詭計將阿秀的戀人判為死刑。傷心過度,哭瞎了雙眼的阿秀為戀人縫製繡球的時候,被針扎破了手,血滴在了繡球上,只見繡球上面的花草繡活變得更加鮮豔。當阿秀把繡球戴在戀人的身上時,只見靈光一閃,這對戀人飄然落在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故事經過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慢慢地繡球也就成了壯鄉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壯鄉人民的吉祥物,後來也就有了拋繡球、獅子滾繡球等民間活動。

壯族拋繡球的習俗,最早記載2000多年前繪製的花山壁畫上,當時是用來甩投的 “飛砣”,是一種多運用在作戰和狩獵中的青銅古兵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是壯族人民保衛家園,抵禦外敵的神器。後來逐漸發展成繡花布囊的繡球,傳遞著壯鄉兒女們純真的愛情。

繡球的製作工藝比較精細,於2016年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繡球的製作要經過漿布、裁剪、繪圖、刺繡、縫合成球瓣、填充、拼縫成繡球等幾大工序。值得一提的是,繡球一般用綠豆、粟米、棉花籽等穀物填充,外邊縫著有蓮花、鴛鴦等愛情吉祥物圖案的綢巾,成為壯族青年男女情感的載體。

每逢春節、三月三、中秋節等佳節,壯族男女相約在野外,分成男女兩邊對歌。在對歌中相互瞭解,女孩確認過眼神後,將繡球拋給心心念唸的意中人,小夥子如果有也喜歡這個姑娘就會在繡球上繫上自己的小禮物,姑娘收下後就代表接受男方的追求。

相較於漢族子女由父母來決定婚姻的做法,壯族男女之間的愛情就顯得更加自由純潔了。

作者: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