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畲族山歌:有話就“唱”出來 以歌對話表達情感

畲族文化傳承中沒有自己的文字。作為畲族的“另一種語言”,畲族山歌是畲族民眾互相交流和進行文娛活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2007年8月,畲族山歌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以歌對話表情感

福州的畲族主要分佈在連江縣、羅源縣、晉安區以及其他畲族居住區。連江縣小滄鄉位於連江、羅源、晉安三縣區交界。虎頭山環繞,畲山湖蜿蜒而過,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鄉。

畲族歷史上是個頻繁遷徙的民族,他們自稱“山哈”,意思是山裡的客人。“山哈”喜歡唱山歌。最為普遍傳唱的是長篇敘事《高皇歌》(亦稱 《盤瓠王歌》),盤瓠被畲民視為始祖,歌中敘述盤瓠非凡身世及其經歷、業績和民族起源。畲族民歌的唱腔、曲調受居住地區漢族方言的影響,日漸地域化。連江縣畲族山歌則受到了客家方言的影響。

畲族女子身著傳統服飾在畲山湖畔對歌。福州市文旅局供圖

畲族山歌有獨唱、對唱、齊唱等形式。小滄鄉小滄村村民蘭玉平表示,畲族人平時的勞動、生活都離不開唱畲歌。上山勞動,單人時往往以歌驅寂寞,遠處有人聽到,聽出是年齡相仿的異性,就往往接上,發展成談情說愛的對唱。

畲族山歌的內容豐富多彩,包含歷史歌、故事歌、勞動歌、情歌、時政歌、雜歌等,山歌裡記錄了畲族的歷史文化。

“凡是能用話說出來的,都能唱成歌。”小滄鄉七里村村支部書記雷昆土說,畲族山歌最大的特點是自由唱,歌詞根據場景信手拈來。問路時可以唱,聊家常也可以唱。

講究畲語押韻

畲族沒有自己的文字,畲族山歌主要靠口口相傳,有的借用漢字記畲語音法手抄歌本。蘭敦鑾是晉安區日溪鄉日溪畲族村人,退休後致力於畲族山歌等畲族文化的研究。

“創造力很重要,一名好的歌手要肚子裡有‘料’。”蘭敦鑾介紹,畲族歌曲以輕聲細語為特色,在詞曲結構方面,歌調比較整齊。在平仄、對仗等方面的要求不是很講究,但對押韻較嚴格,講究畲語押韻。對歌就像對詩,不僅要對得迅速,還要對得精彩。

畲族山歌曲調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調。羅源、連江等地屬於羅連調,喜愛用“假聲”發聲法,音調較高,在大山中傳播得很遠。由於唱法的不同,一般同一首歌可出現平講調、“假聲唱”和“放高音”等三種不同曲調。(福州市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