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廣州枇杷 登堂入室 十餘載如一日研究成果助農民增收

廣州培育的枇杷新品種。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

擊碎珊瑚小作珠,鑄成金彈蜜相扶。”對於枇杷,廣州人大概並不陌生。現在,優質枇杷“登堂入室”,在一些高階超市賣出了50元/千克高價,為廣州地區農民增收出了不少力。“給力”的背後,是廣州水果研究團隊十餘載如一日的付出。

廣州很早就出產無核枇杷,西晉郭義恭《廣志》記載:“大者如雞子(即雞蛋),小者如龍眼。白者為上,黃者次之。無核者名焦子,出廣州。”但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專家告訴記者,放眼國內,四川、福建、浙江等地都有代表品種,而廣東作為曾經的枇杷產區,卻缺少屬於自己的優良品種。

為培育適合廣州本地生產和市場需要的枇杷新品種,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和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在從化開展枇杷科研合作,從品種適應性開始,引進國外優良枇杷資源,在觀察引進品種適應性的基礎上,再選擇中國的優良品種做親本,與之雜交,經過初選、複選和決選,目前,共培育出適合廣州市和周邊地區栽培的枇杷品種(系)10餘個。

為了將這些優質枇杷品種推介給果農,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專門舉辦現場展示會,全面介紹和展示枇杷新品種。記者看到,在市果樹科學研究所的從化基地,一片坡地上種植了各種各樣的枇杷,包括一些市面上非常少見、尚未推出市場的品種。主推的新品種在相對平坦的位置,方便果農參觀。

枇杷果皮薄,肉質細嫩,不耐貯運,科研人員在開展研究之初,就眼光長遠地考慮到將其用於休閒觀光農業的問題,因此,廣州地區種植戶將現場採摘、品嚐作為枇杷創收的主要途徑。

在從化的香蜜山果園,枇杷是主打品種之一。果園負責人鄧榮森告訴記者,園內種有枇杷600畝,帶動農戶種植的面積則有1000多畝。鄧榮森說,果園裡種的多為老品種,相對早熟。為了將供應時間拉長,他專程前往展示會考察晚熟品種。“考察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錯的品種,準備發動農戶種植。”鄧榮森告訴記者。

據瞭解,廣州地區的枇杷年產量達100多噸。從化區生產的枇杷已獲一村一品枇杷示範基地、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廣東省名牌產品。致力於枇杷“正名”工作的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林順權告訴記者,枇杷價格可達每千克50元以上,是春節後最早上市的水果之一,對農民增收有促進作用。

不久前,廣州市果蔬科學研究所再次舉辦枇杷新品種現場展示活動,向廣州地區果農推介近幾年來由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和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聯合選育的廣州地區特色的系列優良枇杷新品種,包括白肉型別的早佳8號、早佳5號、早西白、粵暉;有黃肉型別的早佳90和早茂15號。

農業專家表示,枇杷適合廣州市和周邊地區的栽培,對滿足廣州市場優質枇杷品種的需求,推動廣州北部山區枇杷生產的健康發展,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價值。(記者葉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