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羅斯之戰:終唐一朝,吊打了阿拉伯近百年,吊打了阿拉伯近百年!

大唐和阿拉伯帝國(大食)之間的戰爭,你是不是隻記得一個怛羅斯之戰?

忘了怛羅斯吧,終唐一朝,和阿拉伯打了N次仗,吊打了阿拉伯近百年。而且怛羅斯之戰的歷史意義完全是自媒體編出來的。

怛羅斯之戰(651年),就好比大唐待著自己幾個小兄弟去旅遊,結果遇到了另一波社會人阿拉伯。阿拉伯挑事,雙方幹了一架,結果大唐有個小兄弟(葛邏祿部)背後捅刀子,大唐被揍了。但是阿拉伯也被打得不輕,回家養傷了。之後雙方該幹啥幹啥,也沒影響雙方收保護費。

其實在怛羅斯之戰之前,大唐和阿拉伯已經交過交了數次手,阿拉伯一直被按在地上摩擦。

一,雙方的第一次交手發生在怛羅斯之戰前36年,也就是開元三年(715年)

這一年,吐蕃在西域和中亞扛不住唐軍的進攻,開始和阿拉伯帝國聯手。

這一年吐阿聯軍攻打唐朝屬國拔汗那國。

這一年,監察御史張孝嵩與安西都護呂休率旁側戎落兵萬餘人,擊敗吐阿聯軍,威振西域。

大唐和阿拉伯的第一次交手,讓阿拉伯帝國領略了唐軍強悍的戰鬥力。

二,兩年後,開元五年(公元717年),阿拉伯不甘心失敗,又聯合突騎施和吐蕃組成三國聯軍,攻打安西四鎮,被唐軍再次擊敗。

兩次敗於唐軍之手,但阿拉伯的東進之路並沒有停下。之後數年,阿拉伯趁唐軍在青海和吐蕃進行拉鋸戰而無暇顧及西域的時候,又多次向中亞進行了擴張。這幾年阿拉伯的對手不再是唐軍了,而是之前的盟友突騎施。

三,突騎施是被唐朝打的西遷的西突厥的一支,開元五年那次戰爭,讓突騎施徹底臣服唐朝,成為了唐朝在中亞地區的忠實小弟和打手。

開元六年(718年),突騎施包圍了東進的阿拉伯軍隊,阿拉伯人交了大量贖金才得以解脫。

開元十年(723年),阿拉伯興兵攻東拔汗那,突騎施奉唐朝詔出征,大破之。

開元十二年(724年),阿拉伯再次攻東拔汗那,又再次大敗,主將戰死,原已叛附大食的康國、石國諸國復歸於唐。

開元十九年(731年),執著的阿拉伯人又來到了中亞,這次又受到了突騎施的暴擊。

之後十幾年,突騎施不再安分,反覆背叛大唐,阿拉伯勢力也逐漸滲透到中亞。

四,天寶六年(747年)高仙芝在西域登場。

四年後,天寶十年(751年),高仙芝先發制人,率領兩萬安西軍和一萬多中亞僱傭軍深入阿拉伯境內七百里,攻打怛羅斯。阿拉伯人見唐軍主動進攻,立刻組織了包括呼羅珊騎兵(當時的阿拉伯阿巴斯王朝的禁衛軍)在內的二十萬的精銳部隊應戰。

這一仗,本來唐軍全面佔優,可是唐軍中的僱傭軍葛邏祿部臨陣叛變,從背後包圍了中國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絡。兩萬人的安西精銳部隊,只剩下數千人逃出生天。

就憑藉這數千人,高仙芝想著進行一次反擊,但是在副將李嗣業的勸說之下終於放棄。

這說明在高仙芝眼裡,二十萬阿拉伯精銳不堪一提。

怛羅斯之戰後,唐朝在西域的影響力並未受到動搖,安西軍迅速恢復。僅僅過了兩年,升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於天寶十二年(753年)進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敵軍,征服當地。

真正讓唐朝退出中亞爭奪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怛羅斯之敗,而是天寶十四年(755)爆發的安史之亂。

五,唐軍和阿拉伯人最後一次交手是安史之亂平定後的貞元十七年(801年)。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七》記載:十七年春,夜絕瀘破虜屯,斬五百級。虜保鹿危山,毗羅伏以待,又戰,虜大奔。於時,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獲甲二萬首。

這次唐軍主將是韋皋。韋皋在打擊吐蕃的時候,摟草打兔子,連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一塊收拾了一下。

透過上面統計,阿拉伯和大唐直接和間接交手八次,只有怛羅斯一戰擊退了唐軍的入侵。而且當時阿拉伯二十萬人對唐軍三萬人,阿拉伯軍隊的戰鬥力可見一斑。看來今天中東少爺兵的戰鬥力如此“強悍”,並不是沒有理由的,祖上就這樣。若不是中亞的綠化,今天的少爺兵連個僱傭打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