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心酸!23歲女孩在錢塘江遇到漲潮意外去世,父母索賠2萬元後. . .

01.

昨晚睡前看了這個新聞,一夜噩夢。

一個年輕女孩的逝去,她的父母來不及悲痛,坐在調解室裡向女孩公司索要“大額”賠償,冷靜地分析女兒為何會殞命,她的公司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等等。

誰能想到這是一對失去女兒的父母的姿態?看完近40分鐘的影片,我心裡無比心疼這個女孩。

這是杭州的一檔調節類節目。2019年10月的一天,23歲的女孩洛洛(化名)在錢塘江遇到漲潮意外去世,事後,洛洛的父母要求她所在的公司給予賠償。

據公司的張總說,最初公司只答應賠償兩萬,洛洛的母親要求再加點兒給五萬,此時一個親戚說再加一萬給六萬吧,

公司出於人道主義,面對洛洛家屬的加價,答應給六萬塊錢慰問金。

讓人想不到的是,三天後,家屬突然又向公司索賠,這一次的金額據說是三十多萬。這個索賠金額沒有任何依據,意思是:

我女兒給你上了三年班,貢獻了這麼多錢,你就得給我補償。

公司拒絕了家屬的要求,與此同時,公司發現洛洛生前一直在社交平臺上碎碎念著,聊自己的父母、原生家庭,多次透露出悲觀負面情緒,吃抗抑鬱的藥,甚至還自殺過。

而公司一位跟她關係比較好的同事也說,洛洛跟她傾訴爸爸不停問她要錢,她總想起小時候媽媽對她不太好的事情。

本來,員工發生意外,即便不是因為工傷,公司也內疚無比,同情這個失去女兒的家庭。但看了洛洛的“碎碎念”,瞭解到了更多事情之後,發現洛洛的壓力大都來自父母和原生家庭,公司的態度發生改變,堅決不同意家屬要求的“高額索賠”。

張總甚至說出家屬要求索賠的“內幕”:家裡還有一個兒子,她爸爸說再拿二十多萬給這個兒子買房付首付。

至此,我們似乎突然明白,為什麼家屬們來不及沉浸在悲傷裡,便三番兩次去公司鬧,光調解好像就有六次。

在這個調解過程中,家屬的表達透露了他們和女兒的關係,的確很讓人不舒服,我總結了一下:

第一,對女兒不瞭解,不知道她公司在哪個位置,平時溝通少,就更別提能否察覺出女兒的精神有什麼異常了;

第二,爸爸和女兒互相沒有對方的手機號,父母對女兒的一切資訊都不瞭解,但知道女兒月薪多少;

第三,一邊說孩子獨立,從小不用自己管,一邊又不停說自己培養一個孩子花了多少精力和金錢,按照每年三萬來算,讀大學三萬不夠,培養她到二十歲也是一筆不少的錢,所以公司只給六萬他們不答應;

第四,抓住公司新上了一個新專案這一點,把女兒的施壓方歸為公司,合理化要“高額補償”的理由;

第五,調解全程,家屬始終很冷靜,冷靜地聊怎麼跟公司提補償才合理,冷靜地聊女兒的生前,只有在談到錢的時候,突然激動起來;

所以,這是一條命嗎?還是隻被他們利用去要錢?

讓我覺得最可怕的,是家屬的冷靜,彷彿死去的不是她們的女兒。

生在這樣的家庭,洛洛生前該有多痛苦,透過她的“碎碎念”就能看出來。

她那麼渴望被愛,甚至爸爸給她寄的棗,都能填滿她心裡的苦,讓她覺得自己或許是被愛著的。

可是,這樣的愛何其短暫和稀薄,在她短暫的生命中,她孤獨又堅強,她渴望愛又害怕愛,她無人傾訴,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她這樣的原生家庭。

“姐姐殞命父母索賠疑為弟弟買房”:現實版樊勝美上演,大悲痛。

02.

這件事,同時給千萬父母敲響警鐘:我們把孩子生在這個世上是為了什麼?我們該給孩子帶來什麼?

就像節目裡的一位心理專家所說:

看過她的微博後,你只感覺到,這個女孩她從來沒有得到父母真正的關心和關愛,父母可能只是活在他們的大腦層面當中,我的孩子聽話、有出息、符合我的標準等等。但他們從來沒有覺得,他們的孩子作為一個人,在困難無助時,我作為父母該如何去幫助她、傾聽她的聲音。我們不能只為她的學業或者物質層面創造環境,更重要的是要給她更多情感支援。

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總是抱著很多期待,我的孩子要比別人學習好,要聽話懂事,要做我心裡的好孩子等等。

生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兒,父母對她的期待就更多了,她最好是一分不花家裡的錢,最好是獨立長大,最好能夠從小照看弟弟,等弟弟長大了還能給他賺個買房的首付。

不是我說得殘忍,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兒的存在感很弱。如果是農村,又沒讀過什麼書,年紀小的時候就嫁了人,可能一輩子都逃不開;那些衝破原生家庭的阻礙,努力在城市紮根的女孩,同樣避免不了父母的索求無度。

為什麼這些女孩逃不開?似乎就連影視劇中也在告訴我們,那些不被愛的女孩,與父母翻臉、斷聯是行不通的,最終的路只有一條,有自己和解和與父母和解。

我看到一位博主對此的分析,她說:

“但從小‘孝順父母’的教育讓她只會哀求哭泣,卻做不到殺伐決絕。拒絕父母,跟父母斷聯,都會讓她被內心的‘孝道’攻擊。她的本能告訴她,要逃離。但孝道卻要求她繼續留在這段關係中,繼續受剝削,並且譴責她的逃跑本能。”

除此之外,一位法律博主也從法律的角度分析道:

樊勝美現象在法律中也是無解的,比如:父女、母女身份關係是不能斷絕的,即便雙方達成一致也不行;父母在女兒小時候沒盡到撫養義務,女兒在父母老了之後仍然有贍養義務等等,作為律師,有時候覺得法律是萬能的,又常常覺得非常無力。

樊勝美現象的女主角,可能唯一的解決辦法,讓自己成為一個無情的人,消失在曾經的生活,從此成為一個無家可歸的人,絕望中新生。

在我接觸的諮詢案例中,那些生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要想過得好,過屬於自己的日子,無一例外不是先讓自己對親情的心“變硬”,在內疚中逃避、搖擺,先做一個無情的人,才有新生。

但我相信,如果有其他路可選,任何女兒都不會選擇這一步。

哪怕父母能夠從他們和女兒的關係中察覺出自己的問題,哪怕父母有一絲悔過,他們的女兒都會心軟。

可是,極少有重男輕女家庭的父母能夠醒悟,覺得女兒也是自己的心頭肉,也需要被用心對待、呵護。

03.

其實,“樊勝美”們最大的障礙,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她們不願意相信父母是一點都不愛自己的,總想從日常的相處中尋找一絲蛛絲馬跡,哪怕只是感受到一點微弱的愛,她們也甘之如飴。

我有一個堂叔,他們家就是個特別重男輕女的家庭,有一兒一女,但是女兒的存在感微乎其微。

我這個堂妹跟原生家庭反抗過,哭過鬧過,村委會的人為了他們家的事情還去調解過。

但是堂妹鬧完之後只能好一段時間,等到她漸漸對父母放鬆“警惕”,心裡偶爾冒出一點內疚感,甚至會產生我父母也不容易、對我也不是太壞等想法時,她的父母便會一棍子把她打回到現實,用行動告訴她我們只愛兒子。

從前她狠不下心,總覺得父母年紀慢慢大了,再折騰還能折騰出什麼水花,不如就算了。

但她父母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兒子還沒賺錢便要買車,母親一哭二鬧三上吊讓她出錢,她嘴裡說著不給,但是看見母親哭的樣子心軟給了。

結果弟弟要買房,這樣的戲碼又上演了一遍。

此時她已婚,有自己的孩子,日子過得不太寬裕,她父母全然不管。她老公說,你要是再給孃家錢,我們就離婚。

幸好她後來選擇了自己的家庭,沒有繼續被父母壓榨。

講這件事情是想說,為什麼“樊勝美”們會心軟?

那是因為她們從未從原生家庭中感受到愛,她們對親情的渴望要比其他人更強烈。

在潛意識裡,她們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就像小時候看弟弟看得好,父母給一顆糖吃一樣,只要父母對她們稍微有一點認可,她們就覺得這份親情還在。

但是事後呢,肯定是會後悔的,特別是回想自己的原生家庭,委屈、悔恨,但心腸依然硬不起來。

面對這種重男輕女的家庭,“樊勝美”們最需要克服的,恰恰就是自己。

借用《都挺好》中的一句話: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來。

想從內心真正擺脫這樣的家庭,你首先得明白,有些親情既然無法維護,那就別為難自己。

先放下過去,才能開啟新生。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對原生父母還有所期待,我們更痛苦,是因為我們的期待一次次落空。

在這種情況下,先減少期待,其次學會拒絕,拒絕道德綁架,一旦有遠離父母的機會,別內疚、別心軟,想想你自己的未來。

本質上,擺脫這樣的父母,就是在擺脫一場精神控制。

同時,想要再次提醒那些重男輕女的父母,父母與子女最健康的關係應該是,“無論你是誰,我都會愛你”。

你看似對兒子是愛對女兒不愛,實則你對兒子的愛,在未來也許會害了他。

或許,那個被偏愛、被過度關注的孩子,長大後一事無成。

又或許,等到你們百年之後,你偏愛的兒子不被姐姐們相認,你要明白,是你親手斬斷了他們的姐弟情。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重男輕女這件事?

花影人間:專注解讀婚姻情感問題,在喧囂塵世中給你撫慰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