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為什麼你說話別人不愛聽,《學會談判》告訴你,3點即可改變現狀

陳可站在經理的辦公室前,右手拿著檔案,左手微拳做敲門勢,眼中滿是猶豫和遲疑,漫長如幾個世紀的幾分鐘後,她收回了左手,垂著頭,轉身走向了自己的工位。

昨天經理讓她去對接一個客戶,對方不僅對產品有諸多不滿,還說她進行人身攻擊,她本帶著情緒想說明情況,卻終究還是沒有勇氣敲開那扇門。

與人溝通,似乎成了如今社會,我們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但當我們提前準備好說辭和思路,遇見對方,好像都變成了自說自話,我們講的唾沫橫飛,對方卻無動於衷,問題究竟出現在哪?

《學會談判》似乎給出了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

1。 緊抓對方的痛點,換種方式表達

很多時候我們說話對方並不願意聽,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對方對我們的忽視,可曾想過,或許對方只是不喜歡這個話題。

當你拿到一張有你的合照,你的第一反應是找照片中的誰?

毫無疑問,答案一定是:找自己。

每個人最關心的永遠是和自己相關的事情。

曾經有個實驗,學者對一批已經被認定為高道德和高共情能力的紳士們講了兩件事,測量他們腦電波的活動程度。第一件事是非洲因為饑荒有2萬多人死亡;第二件事是他們城市的火車站發生事故,有5人死亡。

這批紳士對哪件事的反應會更為激烈呢,沒錯,是第二件。

當下一次我們想向對方講述一件希望對方注意的事情時,可以先把注意力放到對方身上,對方關心什麼,想知道什麼?將要講述的事情換個角度,從對方的價值認知體系出發,多闡述能為對方解決的問題,或許就能如願以償。

2。 努力實現共贏,你說的話裡或許缺少點故事

這是個多元化的社會,合作成為了利益最大化的工作方式,而合作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共贏。相對於我們最常想到的從這次合作中我們能得到什麼,對方能有哪些獲益,或許才是合作得以友好和長期下去的基礎。

與其告知對方需要為我們提供什麼,不如改為我們能提供併為對方實現什麼。

當然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客觀的資料和文獻作為材料支撐,顯得更為客觀和科學,只是如我們第一點說的那般,每個人只關心與自己相關的事情,冰冷的文字和資料或許很難作為吸引別人的長期亮點,而故事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開頭,故事中的畫面感,更容易拉近我們和對方的距離,也更有助於對方理解我們想要表達的觀點。

3。 反其道而行之之厭惡損失

我們都知道,為別人的需求提供支援的幫助是成事的關鍵一環,但總會有那麼一些成功者,他們已然是什麼都不缺,再想為他們提供些什麼支援或幫助,從經濟學上的成本效益原則上來說,得不償失,但不妨換一種方式,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損失厭惡心理。大致意思是說:失去一樣東西的感受是得到一件東西的2倍。

當無法錦上添花時,不妨想想損失厭惡心理,和對方談一談,對方可能失去的東西,或許會收到奇效。

結語

我們希望被人理解和尊重,很多時候卻忘了去理解和尊重別人。

當我們以為別人刻意忽略自己時,或許只是我們一直在談論與自己相關的事情,當我們換一個角度,提一提對方感興趣的事情,整個談話氛圍或許就活了。

當與人合作時,與其一直強調需要對方給予的支援,不如多談一談自己能為對方提供什麼並解決什麼,共贏才是合作的最好結局。如若從需求無法突破的瓶頸,不妨從損失厭惡上入手。

願我們都能為別人多想那麼一點,工作愉快,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