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反內耗手冊:累了,就做這3件事

人生下來啊,就是件值得開心的事兒。

我們甚至根本不用努力,就能獲得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沒用但讓人快樂的事兒。

秋天來了,我們現在擁有了28攝氏度的涼爽,這絕對是40°天氣時最昂貴的奢侈品;

可以去野營了,可以去約三五好友出去玩了,可以不用再為高溫嘆息了。

多麼廉價又真實的快樂呀。

今天我們再分享3件

[沒用但快樂]

的小事兒,希望你今天過得開心。

看雲朵給大腦做個SPA

你看正中間白色的雲朵,像不像一隻跳躍的小奶狗?

職業打工人往往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明明很累了,想要大腦休息。

但大腦像一個高速運轉的飛輪,已經轉得滾燙滾燙了。

下一秒就要分崩離析的樣子,卻仍然沒有辦法讓它停下來。

趁著天氣好的時候,我會試著天上變幻著的朵朵白雲。

你看這張像不像一隻跳躍起來的小奶狗?

爪子和腦袋向前撲去。

我就一直盯著雲朵。

風速很快,小奶狗一會兒會飄過去,新的、奇形怪狀的雲飄來。

有中國的龍,有追著公雞的豬頭,有拿著大刀的小孩子,有皇冠……

看雲的時候,腦子慢慢就能慢下來了。

感覺有一雙像棉花一樣柔軟的手給我的腦子按摩。

多奇妙的、大自然的饋贈呀。

天上的雲朵是大自然的呼吸。

大自然不緊不慢地呼吸著,每一口吐氣呼氣,都會饋贈給我們一個美麗潔白的形狀。

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雲朵上面的時候,

其實進入了正念的狀態

正念是一種有效改善情緒的精神訓練。

它強調有意識地去覺察,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對一切的觀念都不加以評判。

看雲,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家進入正念的練習。

有意識地去察覺雲朵的變幻,沒有做任何的評判。

我們不會去評判“這多雲是好看的,那朵是不好看的”,不做任何的分析和反應,只是根據它讓大腦進行地發生聯想。

大部分人做正念時,都會有走神的情況出現。

因為大腦本身就是喜歡新鮮刺激的,正念的初級練習者,往往做不到“清空腦袋”。

做不到“清空腦袋”就可以嘗試盯著雲看。

它不緊不慢地變幻,正好可以牽扯你的思維。

讓你有東西可看不至無聊,又不會刺激變化得過於強烈,給大腦產生疲憊的感覺。

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大腦皮質有效地釋放低頻波—θ波和δ波,這是兩種讓大腦極度放鬆的波。

當你睡著並做夢的時候,大腦就會產生θ波,進入深度睡覺的時候δ波就會出現。

靜坐、打坐、靜心也都是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大腦平靜下來。

練習的時間久了,就可以真正改變大腦的結構,變成一個更加豁達平和的人。

遛狗我的快樂我的痛

家裡養了條邊牧,煩是真的煩,它每天早上都會七點準時叫我起床。

“哼哼~哼哼~哼哼~”在床邊撒嬌,彷彿在說“出去玩嘛,出去玩嘛~”

誰能頂得住啊

這也就算了,每天下班都要累死了,還要等到晚上十點之後,再出去溜它一圈。

想著十點之後人少,可以讓狗子撒歡地跑來跑去了。

所以我大概每天都會花一到兩個小時在散步。

我們的必經路徑是小區旁邊的河,它不是一條有筆直河堤的河,河床是淤泥慢慢延伸到小徑上。

淤泥上面有一個一個的洞,如果從旁邊走過去的話,洞會發出“湊”一下的聲音,有個黑色的小影子迅速消失。

時間久了,我才知道,原來那個是河蟹,洞口是它們的家。

還能經常看到有各種中型體型的鳥站在河邊捕魚,甚至可以看到小野貓在捕魚,寧靜又充滿了生機。

慢慢的,我竟然驚奇地發現自己情緒好了。

就算是在工作壓力極大的時候,我也不會要死要活了。

養狗本身就是會治癒人的,但其中散步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斯坦福大學曾經做過一組研究:

他們將被試分為三組,其中兩組在室內和室外散步,一組不散步。結束後,研究人員評估他們的創造力。

結果顯示:在戶外散步6分鐘的人,創造力提高了60%

在室內散步的人比不散步的人,創造力要高40%。

創造力的提高,本身就是大腦休息好後的一種表現。

研究人員認為,步行與注意力之間有一種相互關係。

因為走路需要足夠的協調神經支援,導致我們大腦中負責努力思考的部分被佔據。

所以散步會分散我們的意識,從而達到休息的作用。

累的時候啊,也不必養狗(養狗可能會讓你更累),嘗試著去外面走走吧,或許心情就好了。

做飯治癒心情的人間煙火氣

之前會把“下館子”看作是一種犒勞自己的方式。

下館子需要花錢,花錢對自己來說,是一種獎賞。

吃到一頓平時難以吃到的食物是一種獎賞。

但是最近發現下館子並不是一種獎賞自己的方式了,花了錢,機械地咀嚼食物。

一邊是花錢感覺心痛了,一邊是也沒那麼好吃啊。

索性開始在家做飯。

做飯雖然繁瑣(買菜、洗菜、切菜、洗碗簡直要死人啦),但是卻有一種“深深地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

在現在的社會里,太講究效率了。

努力賺錢,賺了錢之後拿錢去買時間,買到時間之後,再拿買到的時間去賺錢……迴圈往復。

可是我們生下來並不是為了變成“職業打工人”的。

做飯像是一個[0。5]倍速鍵。

挽著男朋友的手去喧鬧的菜市場認真地挑選新鮮的蔬菜,還不能盲目挑選。

你要知道哪幾種菜組合在一起才能出現1+1>2的神奇菜餚。

洗菜、擇菜,控制油溫,注意把菜放入鍋裡的時間,要知道翻幾下才又嫩又熟,撒調味品的時候不能手抖……

最後直至出現一盤充滿了自己心血的菜餚,簡直像朝拜一樣聖潔。

做飯還真的是心靈的朝聖。

一項發表在《Public Health Nutrition》雜誌的心理學研究顯示:

那些發自內心愛做飯並享受做飯的人,通常更加長壽。

與不做飯的人相比,經常做飯,且每週做飯超過5次的人,死亡風險顯著降低,將近50%。

那些愛做飯的人生活更健康、有朝氣、有生命力,所以她們的心理更健康,死亡風險更低。

心理更健康可能就是因為,我們在做飯的時候充分地滿足了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曾說:“人必須要擁有一種自我效能感,才能應對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阻礙和不公,從而走向成功。”

所謂自我效能感(Self efficacy),即個體在日常的體驗中認為自己做好某件事情的可能性越大,就會更加努力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而烹飪則是一件完全可以由我們掌控,可以獲得自我效能感的活動。

每一個細節,你都可以掌控,得到最後的菜餚時,就是得到了自己打造的藝術品。

就像《朱莉與茱莉亞》中,朱莉說到的

當我們被效率綁架時,被結果裹挾時,做點沒用的事兒吧。

希望你今天能過得無聊點,過得輕鬆點,過得沒用點,過得開心點。

作者:Yuki

圖源:pexels

首發:壹點靈心理

專注心理成長,溫暖而有力地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