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人不能貪得無厭

心淡如水,寡慾則明

有時,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幻想破滅,空歡喜一場,這都是快樂的過渡和轉化。

心、貪婪,常使人跌倒,重重地跌在自己惡念的禍害裡。丹尼,羅德克說:“世界上幾乎蒔有大宗教都有著一條戒律,就是反對貪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可聽到人們用鄙夷不屑的口吻逍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貪婪成性等貶斥貪婪的詞彙來。”人生中的貪婪總是能被輕易而徹岸地激發起來,當金錢成為人的目的,一個小小的謊言都能讓人上當,貪婪也就在此刻開始牢牢地控制住人了。

《伊索寓言》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次,孫子和祖父進林子裡去捕野雞。祖父教孫子用一種捕獵機,它像一隻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繫著的繩子一直接到他們隱蔽的灌木叢中。野雞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誘惑,一路啄食,就會進人箱子,只要一拉繩子就大功告成了。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有一群野雞飛來,共有9只。大概是餓久了的緣故,不﹣會兒就有6只野雞走進了箱子。孫子正要拉繩子,可轉念一想,那3只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會兒,

那3只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3只。

孫子後悔了,對自己說,哪怕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接著,又有兩隻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一隻。但孫子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心想著還會有些野雞要回去的,所以遲遲沒有拉繩。

結果,連最後那一隻也走了出來。孫子一隻野雞也沒有捕到。

貪婪是慾望無止境的一種表現,它讓人永不知足。捕野雞的孫子,就是因為貪婪,想得到更

多的東西,最後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掉了。

“禍莫大於不知足。”這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名言。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兩者說的都是知足常樂的道理

人生的快樂不在於他得到了多少,而在於他是否懂得享受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我們日常奔波勞碌努力地為自己賺取更多,這原本無可厚非,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但同時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知足的心,珍惜已經擁有的,從貪慾中解脫出來,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

其實,快樂重要的是對追求過程的一種體驗,而不是結果。結果無論成敗得失,只要中間過程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喜悅,那就行了。有時,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幻想破滅,空歡喜一場,這都是快樂的過渡和轉化。

而世上各種幸福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知足,只有知足才能常樂,我們應該感恩自己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事實上,我們所擁有的並不少,僅僅是因為慾望太多就使自己不滿足,甚至憎恨別人所擁有的或期望比別人擁有更多,以致心裡產生憂愁、憤怒和不平衡。慾望太多,就會導致心理貧窮。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貪焚完全可以說是人類最大的敵人。

列夫.托爾斯泰說。“慾望越少,人生就越幸福。”同理,也可以說慾望越多,就越容易致禍。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減少慾望,懂得捨棄,只有這樣才能從貪婪中解脫,從而獲得心靈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