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只是陪人聊聊天,收費卻那麼高?心理諮詢師的心聲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只是陪人聊聊天,收費卻那麼高?

做了心理諮詢真的有效果嗎?

心理諮詢師到底靠不靠譜?

……

也許,在每一個來訪者內心湧起“想要透過心理諮詢改變痛苦現狀”的念頭時,同時湧上來的還會有以上這一些顧慮。

因為未知而產生的誤解和顧慮,往往又會成為深陷痛苦的來訪者們求助的障礙。又或者,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嘗試,卻因為碰上不靠譜的諮詢師,進而產生對心理諮詢的牴觸態度,生生斬斷了一種改變的可能性。無論哪種,未免都有一些可惜。

心理諮詢是如何工作的?它真的有效果嗎?如何找到靠譜的心理諮詢師?今天,我們透過《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這一本書,嘗試對這些問題做一些解答。

這本書的作者是加拿大心理學博士莫妮卡·布里永,她擁有40年的臨床經驗,在為無數人提供心理治療的同時,她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心理治療是如何讓人發生改變的”。對於這個問題的探索,讓她對諮詢過程及諮詢師工作本身有了更細緻入微的觀察、分析和反思,最終呈現在這本書裡。無論是心理諮詢師還是正在經受痛苦想要求助的人,都可以從書中獲得啟發。

一、心理諮詢的效果體現在哪裡?

說到心理諮詢的效果,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什麼權威客觀的判斷標準。它不像醫學診斷一樣,有一系列的檢查報告,各項身體指標,達到了就是治療有效果,很直觀。而心理諮詢的效果很多時候是難以量化的。

同時,心理諮詢的效果體現通常是緩慢和滯後的。比如一個來訪者往往需要一個長時間的諮詢週期後或者在結束諮詢的一段時間後,才體會到心理諮詢所帶來的改變。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腦,左腦負責理性、邏輯、思維,右腦負責情感生活。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是這兩個半腦之間能達到上下整合與左右整合,資訊在兩個半腦之間能夠順暢流動和整合,讓人在思想、行為、感受和情感上達到調諧。

一個來訪者因為痛苦而尋求心理諮詢,這些痛苦可能是因為創傷事件體驗到令人難以忍受的消極情緒,可能是社會適應不良或人際關係障礙,也可能是長期彌散性的焦慮抑鬱感。而它們的本質都在於思想、行為、感受和情感之間在一定程度上產生脫節,因而產生難以言說的痛苦。

在最初體驗到消極情緒時,因為難以忍受,人們就會傾向於去壓抑、忽視它們,而這種壓抑和忽視就會干擾神經軸的整合工作,使得人形成一些僵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讓人更加感覺到內心不適,或者產生一些社會功能適應不良和關係障礙。

心理諮詢的效果,就體現在來訪者能夠更好地整合自己的感覺、情緒、行為和思想。

這種改變與行為或態度上的簡單改變有著本質的不同,行為和態度的改變是來訪者自身透過意志努力能夠達到的,但可能仍然感覺到痛苦。

而心理諮詢的深度改變,其實是神經連線的改變。作者提到,當來訪者的身體與精神、情感與認知整合完成之後,發生的改變會給人一種統一、靈活、和諧的流暢的感覺,以及一種內在的幸福感,能夠讓人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固有艱辛時更加堅韌,對環境也有更強大的適應性。

二、心理諮詢是如何進行工作?

心理諮詢產生效果的生理學基礎就是神經元的可塑性,因而心理諮詢的工作就是幫助來訪者修正不適應的自動機制,建立新的有效的神經連線,達到身體和心理、情感和認知上的整合。

那麼要做到這些,顯然心理諮詢工作就不是簡單地“陪人聊聊天”了。

魯西永認為,心理現實中有一部分不在意識層面,缺乏意義,個體才會感受到彌散性焦慮或隱約不適。這部分內容需要被心理化才能融入身份認同,融入主體性。

心理化,簡單地說就是意識到自己或別人心中在想什麼。作者認為心理上的痛苦是未被感知、覺察和心理化的東西。而不能被心理化的原因往往是人們為了遠離痛苦發展出的各種防禦機制而導致的。

那麼在心理諮詢工作中,首要的就是要讓這些內容心理化,讓來訪者去感知到自己真實的情緒,內在的發生。但這對來訪者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為這些被壓抑的東西往往意味著巨大的痛苦,洶湧而來的情緒浪潮。所以,這就需要心理諮詢師能夠去構建一個令來訪者感到安全、支援的環境,同時透過自己的行動給出來訪者示範:我可以去傾聽、接納內心出現的任何東西。

因而,對於諮詢師來說,傾聽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這種傾聽是讓自己處於全身心的等待狀態,不僅需要去聽見來訪者的言語表述,更要去聽見他的情緒,同時也要傾聽自己內心出現的那些感覺、情緒、情感、思想和意象。這時候,諮詢師更像是一個容器,在諮詢室這個特定的場景中,能夠去容納可能出現的任何東西。

這種全身心地傾聽與接納,能夠給到來訪者榜樣勇氣,讓來訪者專注地去傾聽自己內心的情感,讓那些曾經不敢讓之出現的東西慢慢浮現,實現心理化。

整個心理諮詢的過程中,除了傾聽之外,諮詢師還會使用共情、沉默、解釋、面質、具體化、自我開放等技術來和來訪者一起跳這段“雙人舞”。而何時該共情、何時該沉默、何時又該做解釋?做解釋到什麼程度,以什麼樣的語言來解釋,這些又與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係以及諮詢師本人的情感和關係能力有著很大的關聯。

就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當心理治療師與來訪者進行互動,就來訪者的痛苦原因進行交流時,一些東西從一個人的身上傳遞到另一個人的身上——一種人際交往的能力,一種調節情緒的方法,一種建立互相尊重的、尊重自己和對方邊界的關係的方法”。

心理諮詢真正發揮作用的,並不是那些技術技巧,而是這段關係本身。一個情感和關係能力強大的諮詢師,能夠在諮詢過程中,作為一個認同模型而存在,讓來訪者逐步習得新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從而實現神經連線的重塑。

三、靠譜的心理諮詢師需具備哪些能力?

心理諮詢師能走多遠,才能帶領來訪者走多遠。

一名靠譜的心理諮詢師,必然是一個自身不斷成長的人。這種成長,不僅僅是理論知識、專業技術上的成長,更是作為“人”的成長。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諮詢師需要掌握的三個方面的能力,我想這也是判斷一名諮詢師是否靠譜的依據。

1、理論知識

一名靠譜的心理諮詢師首先要經過系統的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包括人的發展心理、認知心理、社會心理、心理病理學、臨床心理、教育心理、心理學史、諮詢倫理等一系列的內容。這些理論知識能讓諮詢師擁有一個系統的、科學的知識體系,在面對來訪者時,能夠做出適當的評估和干預。

同時,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是在不斷更新的,當以前學習到的假說被質疑或被推翻時,就需要諮詢師本身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可以透過閱讀、培訓、會議等去保持與最新知識和理論的連線。

所以去看一名諮詢師,可以去看他的教育背景、是否擁有執業資格。如果教育背景中並沒有系統學習心理學知識的經歷,又沒有執業資格,則要引起警惕。

2、技術能力

心理諮詢師還需要掌握心理諮詢中的各項技術,比如訪談技術、情感傾聽、脫敏、冥想以及運用各種治療媒介(繪畫、舞蹈、沙盤等)。能夠根據來訪者以及他面臨的問題找到合適的方式,來推進諮詢的程序,處理好治療聯盟、移情與反移情等各種內在因素。

這些技術基本上是透過學習和培訓獲得的,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因此諮詢師的個案積累也是很重要的,同時諮詢師在從業期間接受督導。

如果一名諮詢師沒有督導或者不接受督導,也需要引起來訪者的警惕。

3、軟實力

軟實力是這三個能力中最重要的一個。它包括這麼幾個重要因素:足夠堅固的自尊、情感技巧以及個人對所學理論和技術知識的整合。

足夠堅固的自尊是對自我絕大部分能保持積極正面的感受,這樣在諮詢的過程中能夠真實地評估自我和來訪者,不會因為“自戀”而把自己的成功擺在來訪者之前。能夠坦然面對諮詢的成功和失敗,有一個穩定的自我認知。

情感技巧是指諮詢師是否有能力觀察和傾聽自己的內心世界,並能夠處理和容納自己的情緒以促進心理加工。更包括在諮詢過程中一種深入的情感調諧的能力,當諮詢師自身沒有具備這些能力時,就很難帶領來訪者去到想去的地方。因此,一個靠譜的諮詢師需要不斷地成長,發展和完善自己的人格。這也是為什麼諮詢師本人需要接受諮詢和督導的原因所在。

最後一個理論和技術的整合,需要諮詢師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因為每一個來訪者都是獨特的,每一次諮詢也是獨特的,諮詢師需要發揮自身的創造性、真實性去與來訪者相遇,在互動中陪伴來訪者走出痛苦,獲得改變。

心理諮詢絕不僅僅是看一個諮詢師掌握了多少理論和技術,助人工作的最後,與技術、方法的相關度其實就沒有那麼高了。唯一會在那裡和來訪者心靈碰撞的,將是諮詢師“人”的深度和人性。

瞭解心理諮詢

¥

44。9

京東

月銷2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