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隨意行動是不可能的,這個定律告訴你

在差異很明顯的兩種事物之間,人們很容易做出選擇,可是當兩種事物的差異很微小或者兩者互有參差、難較高下的時候,就不那麼容易做出選擇了。

布里丹是14世紀法國的學家,他最為重要的一個貢獻是證明了在兩個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隨意行動是不可能的。據說,為了向人們直觀而形象地理解這一定律,布里丹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他曾養過一頭毛驢,每天向農民買一捆乾草來喂。有一天,來送草的農民出於對這位哲學家的景仰,悄悄地多送了一捆乾草放在毛驢的另一側,這樣,在毛驢的左右兩邊就各有了一捆完全相同的乾草,毛驢站在這兩捆數量、質量和與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乾草之間,可為難壞了。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於兩捆乾草的價值相當,無論如何也無法分辨出優劣,於是它左右為難,看看這捆,又瞅瞅那捆,始終也無法做出選擇,最後竟然在這兩捆可口的乾草之間活活餓死了。

這真是一頭既聰明又愚蠢的驢。說它聰明,是因為這頭驢知道從客觀價值上來衡量兩捆乾草,完全依憑理性來進行選擇;說它愚蠢,是因為這頭驢居然會守著兩堆好吃的乾草而餓死。當然,這只是一個寓言,現實當中並不會真有這樣的一頭驢。然而,現實中人的行為卻常常會出現與布里丹驢子的抉擇相類似的現象。由於布里丹的這個例子非常具有典型性,所以人們後來就常把在決策中猶豫不決、難作決定的現象稱為“布利丹毛驢效應”,又稱做“布里丹毛驢困境”、“布里丹之驢”、“布里丹之驢的選擇”等。

其實,人們在很多時候都會遇到布里丹毛驢所面對的處境,在兩種選擇之間搖擺不定,莫衷一是。比如說有人看中了一件商品,如果只看中了這一件,也就會順利地買下來,可問題是他同時又看中了與此不相上下的另一件商品。然而,以他的實際需要和購買能力來講,他只能買下其中的一件,這下,他就會遲遲不能做出抉擇,再三衡量。而當他最終做出決定的時候,可能那兩件商品早就已經賣光了,那時,他豈不是要後悔不迭嗎?

現實中,豈止是買東西,在太多的情況下,人們都會面臨這種“布里丹之驢的選擇”,而且,多數時候,人們並不比那頭毛驢高明多少。比如,男青年找物件時,面臨相貌、能力乃至工作都相差不多的兩個女青年,遲遲無法作出抉擇的比比皆是;再比如,大學畢業後,許多同學都在讀研還是工作之間徘徊猶豫。對企業來說,更是時時面對“布里丹之驢的選擇”,上不上新專案,是多元化還是堅持主業,經濟危機時是堅持還是收縮,等等。

由此可見,跳出“布里丹之驢的選擇”可不是簡單的事,它有時需要超越性的智慧,有時要基於最高原則做出壯土斷腕式的取捨。

其實生活中無時不刻都需要我們做出選擇,只要能認識到有舍才有得這個道理,其實選擇也就沒那麼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