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齊王田橫的一生:從賣國賊到千古一帝,他的一生有多傳奇?

要想了解田橫的一生就要將歷史的指標撥回到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局中。彼時的天下群雄並起、暗流湧動,先是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扛起了“誅暴秦”的大旗,一時間各路英豪雲集響應;再有原東方六國舊貴族紛紛獨立,大秦帝國彷彿在一瞬間土崩瓦解;最後有劉邦項羽兩大集團上演楚漢爭霸,推動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

在這波瀾壯闊的歷史程序中,作為原東方六國中的齊國也經歷了非同尋常的演變過程。在短短的二十年裡,齊國大地上誕生了八位齊王,他們或自立為王或受封為王,雖然是過客,但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率先登場的是田儋,田儋原是齊國的王族,在秦末動亂之際找到機會殺掉陳勝派駐在魏地的官員並在眾人的推舉下自立為齊王。田儋隨即率軍向東攻下齊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齊地之主,也開啟了田氏一族在齊國的新一輪統治。可沒過多久,大將章邯率領的秦軍就聞訊趕來。在秦軍的猛烈攻擊下,田儋力不能支,最終被斬殺於臨濟城下。

田儋死後,其弟田榮收攬餘兵向東敗退,保留了東山再起的實力。齊人聽聞田儋已死,於是扶立原齊王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這也是繼田儋之後的第二任齊王。

領兵東去的田榮聽聞齊人立田假為齊王后大為惱火,於是趁機率軍殺回齊國,將田假趕走。為了方便自己掌握時局、不至招惹眾怒,田榮扶立田儋的兒子田巿為齊王,自己為丞相,並任命弟弟田橫為大將軍。而大權實際上完全掌握在田榮自己手中。

項羽攻佔咸陽後在戲下分封諸侯,在這場瓜分勝利果實的大會上,齊將田都和原齊王建的孫子田安因作戰有功被封為齊王和濟北王,而原齊王田巿則被改封為膠東王。由於此三人受封之地都屬齊地,因此也算作是田假之後的第三、四、五任齊王。

這一分封徹底激怒了手握重兵的田榮,一無所獲的他領兵殺回齊地,將田巿和田安斬殺並將田都驅逐到楚地。既然不能受封為王,那就自立為王。田榮於是盡收三齊之地,自立為齊王,這也是第六任齊王。

壞了規矩的田榮自然被項羽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項羽於是率大軍討伐田榮,田榮兵敗被殺,結束了短暫的齊王“任期”。田榮死後,田氏一族仍未斷絕。田榮的弟弟田橫收攏散兵數萬人繼續抵抗,田橫趁著楚漢相爭的時機漁翁得利,得以收復齊地。他扶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自己則當起了宰相,田廣也成為了第七任齊王。

田橫治理齊地很有一套,但無奈天下已形成楚漢兩強相爭的形勢,田橫縱使能耐再大也只能因勢利導、隨波逐流了。三年之後,由於韓信帳下謀士酈食其的陰謀反覆,致使田橫損失慘重,田橫一氣之下將酈食其烹煮以解心頭之恨。但這也打破了微妙的平衡局面,田廣和田橫被迫分開逃亡。當田橫聽聞田廣的死訊後,他自立為齊王並逃到梁地投奔彭越,田橫成為了第八任也是秦漢之交的最後一任齊王。

李清照用“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句讚頌大英雄項羽,而在那紛亂的世道中,田橫又何嘗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呢?漢朝建立後,彭越被劉邦封為梁王,繼續經略梁地,而先前投奔彭越的田橫則成為了寄居在彭越門下的外來者。田橫本不甘於寄人籬下,加之又怕給彭越惹來麻煩,於是率領部下五百餘人逃到海島,過起了不問世事的隱居生活。

劉邦早就對田氏一族在齊地的威名有所耳聞,他害怕田橫如果漂流海外而不為漢朝所用的話會引發亂局,於是派使者赦免田橫的罪行並召他進京。面對劉邦主動伸出的橄欖枝,田橫並沒有欣然前往。

《史記·田儋列傳》記載:“田橫因謝曰:‘臣亨陛下之使酈生,今聞其弟酈商為漢將而賢,臣恐懼,不敢奉詔,請為庶人,守海島中。’”

接到使者還報的劉邦並沒有放棄對田橫的爭取,為了打消田橫的疑慮,劉邦親自找來酈食其的弟弟酈商,並告誡他“齊王田橫即至,人馬從者敢動搖者致族夷!”在做完了這一切後,劉邦再次派使者去請田橫。為了確保田橫奉詔前來,劉邦恩威並施。

《史記·田儋列傳》記載:“乃復使使持節具告以詔商狀,曰:‘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焉。’”

田橫見不好再推辭,只好帶兩名門客隨使者一同前往京城。到了距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橫以“人臣見天子當洗沐”的理由停了下來。

《史記·田儋列傳》記載田橫對隨他同往的門客說道:“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而北面事之,其恥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與其弟並肩而事其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我,我獨不愧於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見我者,不過欲一見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陽,今斬吾頭,馳三十里間,形容尚未能敗,猶可觀也。”

第一層意思是原本自己和劉邦都南向稱王,劉邦是漢王,自己是齊王。如今劉邦已登基稱帝,自己卻寄人籬下,不堪受辱。

第二層意思是自己殺了酈食其,而如今酈食其的兄弟酈商也在朝堂,雖然皇帝下令不許酈商徇私報復,但於情於理都問心有愧。

第三層意思是既然皇帝想要見自己,那就派人將自己的頭顱送去,這樣既不違背聖意又打消了皇帝的擔憂。

劉邦在見到門客送來的田橫人頭後不禁涕淚橫流併為之感嘆:“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

田橫的慷慨赴死無疑是令人敬佩的,而那些追隨他的人所做出的選擇更是讓人心生敬意。田橫死後,劉邦以王侯的禮遇為其下葬,隨田橫而來的兩名門客在下葬時紛紛拔劍自刎,追隨田橫而去。劉邦聽後更為驚訝,他聽說田橫帳下還有五百壯士在海島上,於是連忙派使者前去召見。當使者來到海島將田橫的死訊告訴五百壯士後,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五百人悲痛欲絕、哭聲震天,之後紛紛蹈海而死,無一倖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橫五百士”。

無論是田橫的守義不辱,還是五百壯士的慷慨赴死,都留給後世無限遐想。面對無比悲壯的事實,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田橫五百士做出如此選擇呢?綜合分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01 堅守忠義是當時俠義之士的普遍價值取向

秦漢之交的歷史時期是一段風起雲湧的亂世,雖比不上春秋戰國的紛亂複雜,卻也有不遑多讓的雄渾豪邁。彼時的天下英雄輩出、豪傑四起,埋藏在心底的訴求在經歷了秦朝時期短暫的桎楛後被重新釋放和宣洩出來。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思想在當時並不佔據主流,原東方六國的人們更願意接受秦朝統一天下之前的統治狀態。在此基礎上,自由和狹義之風便如春風般瀰漫於廣袤的大地之上。對於很多人來說,堅守忠義和信念是人生的意義所在,生死反而變得不重要了,而田橫五百士無疑是這群人中的一部分。

02 田氏一族經營齊地多年,田橫頗得人心

我們知道,田氏代齊是標誌著春秋時期結束和戰國時期開始的重要事件,而要追溯田氏一族在齊國的影響力還要遠早於戰國時期。在秦末的亂世中,從田儋開始到田橫為止的八任齊王無一不是田氏一族的代表,他們深受齊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同時也具有超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田橫自立為齊王后勵精圖治、與民休息,把齊國經營成楚漢爭霸亂世中的一片“世外桃源”,自然深得百姓和士兵的擁戴。儘管由於實力使然,田橫被迫逃亡海島,但誓死跟隨田橫的這五百壯士無疑是其最忠實的追隨者甚至是殉道者。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能得遇值得一生追隨的領袖併為之赴死,對於田橫五百士來說也不失為一種快意吧。

03 基於現實考慮,田橫五百士別無選擇

從當時的天下形勢來看,漢朝剛剛建立,保持安定穩固的政治局面無疑是統治者的最大訴求,劉邦之所以召見田橫的出發點也正是基於此,這從“高帝聞之,以為田橫兄弟本定齊,齊人賢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後恐為亂,乃使使赦田橫罪而召之”的記載中就能得到印證。田橫自然知道自己面見劉邦後所要遭遇的困境,因而選擇用自殺的方式保全了名聲。既然如此,這些隨田橫出生入死的壯士們又怎會不清楚田橫的死意味著什麼呢?他們本想偏居海島之上了此殘生,告別功名利祿和塵世紛擾,但漢朝統治者豈會輕易放過他們?既然求生無門,也只有追隨田橫赴死一條路可選了。

無論真實的原因如何,田橫五百士集體赴死的壯舉都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增添了一縷豪邁和悲壯,值得後世祭奠和讚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