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兩位皇帝,一個被人忽視,另一個被人忽視了!

前言

沒有什麼東西是穩定的或永恆不變的,只存在不斷變動和運動的事物,世界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運動和變化。——柏拉圖

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千年的積累,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俗話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歷朝歷代對文化的不斷吸收和創新,才讓我們的文化變得如此輝煌。在我們的歷史文化中,湧現出很多優秀的人物,他們的故事感染著後代子孫不斷前行。《晉書·祖逖傳》中記載:“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祖逖半夜聽到雞叫就立刻起來練劍,非常的刻苦。 頭懸梁錐刺股的孫敬和蘇秦,為了努力讀書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是我們常人難以做到的。

這些歷史人物身上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除了這些歷史人物之外,歷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勵志故事。可是,令人深思的是,他們真的可以將這樣的精神堅持到底嗎?其實,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直堅持自我,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發生改變。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曾經激勵學生的名人們,當撕下他們的面具後,你會發現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副面孔。令人震驚的是,曾經的少年們在長大之後,竟然變成了壞人,他們又是誰呢?

少年匡衡

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非常好,可以坐在寬敞的教室讀書,而且人人都有讀書的機會。可是,在古代讀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貧窮人家來說能夠吃飽穿暖已經不容易了,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去讀書。古代的等級制度森嚴,人被劃分為三六九等,只有宦官世家的子弟才能享受好的待遇。貧窮人家的孩子要想出人頭地,讀書是唯一的機會。所以,在古代有很多名人,即使再艱難也要努力讀書,最後走上仕途改變了命運。

在我們小時候的課本上有一個鑿壁見光的故事,主人叫匡衡。匡衡出身貧寒,可以說家徒四壁。但是,面對如此艱難的生活,小小年紀的匡衡便立志要出人頭地。他白天幫助家裡幹活,晚上便抽出時間讀書。可是,因為家裡貧窮點不起油燈,他發現鄰居家特別光亮,便在牆上鑿出一個洞,透過小洞透過的光線讀書。

匡衡為了讀書付出的努力值得我們學習,可是誰能想到長大後的他顛覆了我們的想象。其實,透過現象看本質,匡衡這樣的做法讓他成為了一個愛貪小便宜的人。長大後的他成為了朝廷重臣,但他卻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擴充了上萬畝土地。後來,他的事情暴露被貶為庶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少年匡衡被人追捧,可是長大後的他卻因貪圖利益被人唾棄,成長的過程也讓他迷失了自己。

孔融讓梨

我們自古以來就很注重禮儀,它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準。古代長幼有序,恭謙有禮的故事有很多,其中孔融讓梨的故事堪稱典範。孔融是東漢著名文學家,他自幼聰慧過人,非常討人喜歡。在他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很多詩詞歌賦,還能對答如流。不僅如此,年幼的他還非常懂禮貌,在大人眼中簡直就是神童。

一天,父親買來好吃的梨,專門挑出一個大的給他吃。可是,孔融看到這個大梨反而搖頭。父親不知所以,便問他為何搖頭。孔融不慌不忙地說,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應該吃小梨,這個大梨應該給哥哥。父親聽了他的回答非常震驚,也感到非常欣慰,小小年紀就如此謙遜。從此之後,孔融讓梨的故事就被廣為流傳,成為教育子女的例子。年幼的孔融被人們稱讚,可是長大後為何很少有人提及。

其實,長大後的孔融與他小時候的做法大相徑庭。他提出“父之於子,當有何親?父親和孩子有什麼情分可言,只不過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和母親更是容器和物品的關係,當取出物品後就沒有關係了。這樣的言論簡直震驚世人,難怪後人很少提到他。

李紳提倡節儉的背後真相

我們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們辛苦勞動換來的。我們自古以來就是農耕國家,農業是國家發展的根本。所以,歷朝歷代都很重視對糧食的管理,時刻提醒人們不能浪費。在唐朝時期,李紳的一首《憫農》,用短短二十幾個字就描寫出了百姓的不易,告誡人們要珍惜糧食。如今,我們依舊還能聽到孩子們背誦這首經典古詩。

可是,這首古詩的作者李紳,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體恤百姓。李紳原本是一位普通小官,他前期確實關心百姓疾苦,所以才能寫出膾炙人口的名詩。可是,後期的李紳在官場摸滾打爬多年,逐漸被不良風氣所影響。李紳的官越做越大,可是品行卻越來越差。

他不僅生活奢靡,而且為官十分苛責,甚至栽贓陷害同僚。面對利益的誘惑,李紳最終沒能堅持本心,淪落為金錢的奴隸。後來,李紳的所作所為被發現,最終被免官。李紳的變化也是令人沒有想到的,看來不是所有人面對利益都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

結語

我們國家是文化發源較早的國家,人類用聰明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明。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的文明發展越來越先進,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智慧。可是,曾經給後世子孫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歷史名人們,他們身上不全是閃光點,甚至可以說他們一直在欺騙世人。面對利益,他們最終選擇妥協,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年少時期的歷史名人們,不管他們曾經做過怎樣優秀的事情,但這都不是他們違背初衷的理由。

參考資料

《後漢書·孔融傳》《晉書·祖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