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追憶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國粹之花散入藝術的滿天星河圖

2021年4月17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京劇院藝術風格的奠基者之一杜近芳與世長辭。斯人已去,芳魂永存。近日,國家京劇院舉行杜近芳先生追思會,紀念這位傑出的京劇藝術家。

她撒播國粹京劇的火種,散入藝術的滿天星河。透過戲曲同仁、故交親友、親傳弟子的講述,從生活細節到傳道點滴,杜近芳的美麗人生與德藝雙馨的璀璨品格熠熠閃灼。

追思會現場 張影 攝

追求美 創造美 執著美

杜近芳生於1932年,從小對京劇著迷,10歲就開始登臺表演,師承京劇大師梅蘭芳與王瑤卿。在八十餘載的藝術生涯中,“美”之一字貫穿於杜近芳的藝術生命。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回顧一個月來,人們懷念、追思杜近芳,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就是“太美了”。

《白蛇傳》中溫柔善良的白素貞、《謝瑤環》中為民請命的謝瑤環、《桃花扇》中忠貞剛烈的李香君、《玉簪記》中追求自由的陳妙常,《野豬林》中堅貞不屈的林娘子……杜近芳主演了一系列經典劇目,塑造了大量獨具個性、優美動人、膾炙人口的舞臺形象。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黎繼德說,杜近芳不僅是王派藝術的主要傳人和梅派藝術的優秀繼承者,而且形成了自己古典美、女性美、氣質美、時尚美的表演美學風格。

杜近芳扮相俊美、唱腔甜脆,從早年出道起,就有小梅蘭芳之稱,把區別於男性旦角的女性特質發揮到極致。她塑造的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如璀璨星辰閃耀在藝術星河之上。在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之外,藝術成就的背後是她一生為追求藝術之美、創造藝術之美、執著藝術之美,“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痴絕。

杜近芳常說,“我們不能躺在前輩的功勞簿上,老演老戲,老戲老演,我們要呼應時代的要求,要奮力創作,用精品劇目回報人民。”

杜近芳戲稱自己是“戲瘋子”。在復排《謝瑤環》時,杜近芳把劇本貼了幾面牆,從早到晚,十幾天不出房門。為了演好現代戲《紅色娘子軍》,她下連隊去體驗軍營生活,學習打槍,“沒有生活到臺上就露餡”。杜近芳飾演的吳清華是一個生活在海南島上的苦命童養媳,睡牛棚,蓋草蓆。排出《紅色娘子軍》之後,杜近芳去海南島體驗生活。她曾回憶,“我上了海南島之後,才知道什麼叫睡牛棚,蓋草蓆。我一看現場那環境,我內在的情感就深了許多。演這戲,如果覺得我美我媚,那你絕演不好這戲。所以我後來唱的時候,自己也感到越唱越有味。”從現實生活的體驗中,她找到了人物感覺。

王勇欽佩杜近芳對京劇藝術赤誠的執著,“每一齣戲的創作演出,她往往要做大量的案頭功課,瞭解所演角色的背景、年齡、身份、性格,一定做到吃透為止。每一個動作設計,她都要想明白其中的行為邏輯,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創造,經她演繹的人物形象總有著一種別樣的滋味和風采,吸引著幾代觀眾為之痴迷和繼承。”

追思會現場展示杜近芳飾演的經典角色 張影 攝

生活中沒有“角兒”的架子

京劇表演藝術家王晶華與杜近芳相識三十餘年。她眼中的杜近芳大姐是一個非常直率的人,說話耿直,為人大方,對待周圍人都特別熱情。

王晶華還記得多年前在人民劇場二樓看杜近芳演出《白毛女》的情景,“她身段優美,在舞臺上十分漂亮,唱功了得,唱法清晰,雖然沒帶話筒,但是她嗓音洪亮,聲音穿透力強。”

杜近芳不拘小節,生活中沒有“角兒”的架子,也給王晶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在廣州演出,因為排練時間特別緊張,顧不上吃飯,她為了保障晚上的演出,去食堂打了點兒剩下的魚湯蓋在米飯上,拿回屋吃,完全沒有怨言。”

“我從一箇舊社會的藝人成為人民的藝術家,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杜近芳生前曾不止一次這樣說。

杜近芳的侄子吳宇輝說,杜老師生前提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沒有國家、沒有黨、沒有國家京劇院和觀眾對她的熱愛,就沒有她的今天。

吳宇輝看到杜近芳的藝術生命得到了延伸,“她所創立的藝術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她演出的劇目廣為流傳,她的人生歷程和藝術經驗已經被記載和儲存了下來,她創立的個性化京劇表演藝術風格傳承了下來並由各位學生髮揚光大。”

追思會現場 張影 攝

傳道授業 薪火相傳

早年間,身世坎坷的杜近芳比旁人更加刻苦努力,年輕時的一招一式,都滲透著她的認真刻苦。成名後,她指導後輩不遺餘力,嚴格要求。晚年,杜近芳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弟子。她在住院期間只要精神尚可,就會在病榻上用電話和影片給弟子們講戲。

杜近芳病重後,曾親口囑咐弟子陳淑芳,讓她做好傳承工作,今後培養更多的優秀青年演員。陳淑芳回想與師父學習、相處的點點滴滴,往日情景歷歷在目。

陳淑芳回憶,1988年8月18日那一天,她拜杜近芳為師。師父成為了她藝術道路上的領路人。和師父一起吃飯、一起排戲、一起聊戲、一起出外同臺演出的日子,彷佛還在她眼前。陳淑芳與杜近芳同住一個房間,師父不辭勞苦的為她傳藝。

陳淑芳剛剛拜師不久,師父就把《霸王別姬》的演出機會讓給了她,還給她說戲把關。在嚴寒的冬日裡,陳淑芳到師父家學習。起初,師父不讓她跟著一起學動作,只讓她坐著認真看,杜近芳親自示範唸白、唱腔、動作及表演,一說就說了2個多小時。屋外寒風呼嘯,屋內的師父卻汗流浹背,熱得脫下厚厚的棉衣。學完戲後,師父熱得吃不下飯,陳淑芳心裡很焦急,這時師父正好看到了她來時買的2個西瓜,師父對她說:“你吃飯,我歇一會,就吃西瓜吧!”此時陳淑芳心稍稍平靜。

在學戲的過程中,陳淑芳親身體會到了師父對藝術的的認真、嚴謹、不惜力。紀念“梅花獎”20週年演出的經歷也令陳淑芳難忘。師父知道了她將出演《白蛇傳》,便打電話讓陳淑芳到家中說戲。陳淑芳顧慮到師父在家養病,想讓老人家先休息休息,過兩天再去,但師父要求她馬上過來。於是,師父帶病為陳淑芳說了《白蛇傳》。

陳淑芳記得在90年代初,師父進棚錄音,每句唱腔反覆錄製,直到滿意為止。陳淑芳將師父的吐字、行腔牢牢記在心裡。師父告訴她,《紅色娘子軍》“一番話字字重千斤”,兩個字字不能唱的一樣,第二個字要加重,千斤唱要用力,之後行腔,不能用力,把勁用到後面,這樣才能有味道。

與師父學戲的往事樁樁件件,陳淑芳道不盡。師父常掛在嘴邊這樣一句話:“不要學一些社會上的演員不好的行為,要把心用在舞臺上,這是真功夫。”陳淑芳記在了心間,“師父為人真誠、無私,將自己全部的精力用在了對藝術的追求上。師父不僅在藝術上給予了我很多幫助,在做人方面也給我們做出了表帥。”

弟子丁曉君也得到了杜先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和無私的傳授。“師父之於我,亦師亦母,情深依馳。追隨師父十六載,既獲得了德藝,也收穫了德心。師父我想念您,我會繼承和發揚您的藝術品格和風格,您永遠根植在我的心裡。”丁曉君聲音哽咽著說。

在追思會上,王勇表示,國家京劇院計劃於2022年舉辦“芳華絕代——杜近芳誕辰九十週年紀念演出”活動,復排杜近芳代表劇,由國家京劇院優秀演員和來自全國的、杜近芳的親傳弟子們演出。

“從回憶中去懷想和感悟她的美麗人生,從薪火相傳的年輕一代的精彩舞臺呈現中,去欣賞和領略她光彩照人的美麗藝術形象,希望把她的藝術和藝術精神流傳下來,不斷地發揚光大。”王勇說。

責編: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