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明清時期的王公貴胄,為什麼會被皇帝重用?他們的命運有什麼不同?

“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增廣賢文》

關於一個人的運氣,總是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出乎意料的順利。而有的時候我們又會覺得,一舉一動之間,總是有那樣多的困難。這時便會聯想到是否是運氣在作怪。

運氣是否存在並無定論,但是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得到回報,這卻是必然的。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當中,雖然有著許多依靠血統而存在的王公貴胄,但是普通人依然能夠透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明清時期,就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名門望族。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家族的狀況,受到了當時皇帝的優待。而且還遺留下九道聖旨,簡直讓人大開眼界。關於這九道聖旨,傳到現在又出現了這樣的故事呢?

在發現這些聖旨的存在之後,專家們讓張氏家族上交,但是被他們拒絕,後來有兩道聖旨,在展覽時竟然不翼而飛,成為一樁謎案。

一、顯赫的張氏家族

陝西農民

張振華

的祖上,曾經是明清時期的一個名門大族。他有一位先祖名叫

張鵬程

,曾經在明朝崇禎皇帝時期做過總兵副將。

在明末清初風雲大變換之時,張鵬程受到了當時滿清朝廷豫親王多鐸的重任,在那以後,張氏家族便世代沐浴皇恩,根據史料記載,張氏家族七代人之中,便有13人都曾經在朝廷中任職。

這一家族所擔任的職位,大部分都為武將,只有一位是文官,憑藉著自己的學識,考中了清朝的進士。當時的清王朝為了表彰這一家族的忠心,一共有

6位清朝皇帝

先後對這一家族賜下過

15道聖旨

,還有

8塊御筆書寫的牌匾

,可謂榮耀無比。

眾所周知,自從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後,聖旨便成為皇上下達命令的專用文書,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領到聖旨的人,一般都會將聖旨收藏在自己家中,不敢有所損害。

不過,即使儲存的再好,也架不住時間的久遠,以及另外一些災難。經歷過上百年的顯赫之後,隨著清王朝的滅亡,這一家族也逐漸走向了衰敗。

在近代頻繁的戰亂之中,曾經的15道聖旨也只剩下了

9道。

到了

張振華

這一代人的手中,

剩下的九道聖旨分別是雍正皇帝賞賜的三道,乾隆皇帝賞賜的四道,以及嘉慶和道光皇帝各賞賜的一道。

這些甚至記載著當時張家的榮耀,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的清代社會經濟狀況。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張振華家中藏有九道聖旨的事情,最終還是流傳了出來。那麼,等待這九道聖旨的命運又將是什麼呢?

當時,張振華拒絕將這九道聖旨上交國家,可惜的是,在一次展覽之中竟然丟失了兩道。

二、聖旨的丟失

張振華家裡藏有九道聖旨的事情,逐漸被左鄰右舍知道,為了保護聖旨的安全,同時也為了張振華自身的安全,於是,張振華便在1998年將這件事情告訴給了公眾。

一道聖旨便足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張振華家裡擁有九道聖旨的事情,很快便獲得了媒體的爭相報道。各地的博物館文物局也爭相前來,想要收藏張振華家中的聖旨。

其實,聖旨本身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經濟價值,但聖旨的樣式,花紋,圖案,內容等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聖旨本身而言存世便十分稀少,再加上其史料價值,受到人們的關注也很正常。

相關部門曾經多次登門拜訪張振華家,想要讓張振華捐出他手中的

9道聖旨,上交給國家。如果這些聖旨當時能夠上交給國家,說不定也就不會有後面發生的聖旨丟失的事情。

聖旨一般是用較好的蠶絲製作而成,上面繡上一些祥雲等圖案,大氣恢弘。然而問題便是極其容易腐朽損壞。如果遇上戰亂,大火,洪水之類的事情,想要保留完好無損,就更加不可能。

但張振華家中的聖旨儲存極好,不過到張振華時已經家道沒落,再想要對這些聖旨進行較好的保管,恐怕會成為他的負擔。

上交給國家,一方面能夠將張振華的聖旨更好的流傳下去,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專家們對聖旨進行更好的研究。

不過,張振華卻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專家的建議,在他看來,這些聖旨是自己的祖先交到自己手中的物品,他有責任將他們繼續傳承給自己的後代。

所以不管專家們如何的勸說,張振華都不為所動。他就是一個心的認定,這些聖旨必須由自己的手中再傳給自己的後人,這樣才算完成他自己這一輩人的責任。

面對張振華的態度,專家們只好退而求其次,轉而詢問張振華能否允許展出這些聖旨。

張振華也不是完全不講道理的人,對他而言,只要聖旨在自己手中,讓自己能夠完成這一代人的使命便足以。展覽與研究他都是可以接受的。

就這樣在

2002年,淮安清晏園邀請張振華帶著他的九道聖旨,前去進行展覽。

這一次的展覽有兩個月的時間,在這兩個月的展覽期內,

聖旨的安全由張振華與淮安清晏園共同負責。

對於聖旨的安全,張振華自然絲毫不敢大意,他每天都死死的守著他的聖旨,淮安清晏園也做好了充足的展覽安全防範工作,聖旨的展覽一直都波瀾不驚的進行著,直到展覽快結束的幾天前才發生了讓人難以預料的事情。

這一天,張振華髮現有兩道聖旨不翼而飛,透過比對,他確定這兩道聖旨分別由嘉慶和道光皇帝所賜,從目前清代聖旨傳世的狀況來看,張振華手中握有的這兩道聖旨,已經是這兩個皇帝下發的聖旨中保留下來的唯一一道。

眼見聖旨丟失,張振華心急如焚,他立刻便打電話通知了警察,但是警察來了以後,卻對張振華產生了懷疑,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三、最後的賠償

原來,為了防止聖旨丟失,在晚上的時候,張振華便負責對展廳的看守。張振華與他的兒子兩個人掌握著聖旨展廳的鑰匙,因此,警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張振華父子監守自盜。

直到2007年,張振華這才洗刷了自己的冤屈,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可惜的是在這5年時間,他並沒能找回丟失的兩道聖旨,於是一氣之下,

張振華便將淮安清晏園告上了法庭,他要求得到賠償40萬元。

畢竟這是他家的祖傳寶物,他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法院對這次事故的判定是雙方均有責任,根據專家們對聖旨的估價,他們認為聖旨的價格,一道不超過

10萬,因此清晏園最終只承擔了9萬元的賠償。

對於這樣一個巨大的失誤,張振華心裡一直過意不去,經此事之後,他再也沒有將聖旨拿出來展覽,張振華決定親自守護這些聖旨,直到他將這些聖旨交給自己的後人。

小結

對於文物而言,留給專業的人進行保管,是其最好的宿命。張振華拒絕上交,我們也不能進行太多的指責,畢竟那是他自己家傳的寶物,隨便是誰也不會輕易將其送出。沒有買賣便沒有傷害,希望文物收藏的人都能夠明白,真正的寶物,應當放在屬於它的地方,而不應該被收藏在某個人的手中,用來作為觀摩的物件。

參考資料:《增廣賢文》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