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魏晉南北朝人的髮式代表著心情、年齡和身份,它是生活面貌的側寫本

魏晉南北朝人的髮式代表著心情、年齡和身份,它是魏晉南北朝人生活面貌的側寫本。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把每一根頭髮,留長、護好,那是魏晉南北朝人對父母的感恩之情,無論男女,都一頭長髮披身,愛惜異常。

既有長髮,便有髮髻。將那長長的頭髮,束好,合攏,便成一髻。如此,既感恩了,也便利了。

圖1:魏晉南北朝男子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貴族中的少男少女們,悄然成年變為大人。威嚴的家族,慈愛的父母,便會為長大成人的兒女進行冠(笄)之禮。

冠(笄)之禮是貴族男女成年的象徵。將那髮式加以固定,從此即踏上嶄新的人生之路,告別懵懂無知的童年,成為可成家立業的家族頂樑柱。

庶民倒沒什麼講究,環境不允許啊。他們更多的是考慮生活實際,就算是髮式,也為方便勞作而設計。以巾包頭,這樣的簡便,也是一種髮式。甚至,還別有韻味,成為漢族髮式的獨特風景。

髮式與身份掛鉤,在統治階級身上展現得最為明顯。

烏紗帽,確是魏晉南北朝官員戴的帽子。戴白紗帽者,在烏紗帽的包圍中分外突出,那自然是九五之尊當代帝王。除卻帝王和官員外,庶民也喜歡戴帽。

圖2:晉武帝

>單以紗帽的顏色,只能區別出大致身份。於是,“冠”便如官員的身份證一般,更為清晰地標註著官員的等級。

冠,是固定髮髻的頭飾,由冠圈與冠梁組成。“冠”算是一個大家族,名稱和種類繁多。它們大致沿襲秦漢,略有差別的是冠的高低位置。前高後低,是漢代冠的特點。到了魏晉時,人們將冠轉平。進入南北朝時,冠則俏皮地變身為前低後高。

在“冠”家族裡,有冕冠、通天冠、遠遊冠、進賢冠、高山冠、法冠、卻敵冠、樊噲冠、籠冠等,這麼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員中,冕顯得是那麼鶴立雞群。

特殊的冠,非冕莫屬。

大祭祀、大朝儀,鳴鐘鼓、奏響樂,這莊重、肅穆的時刻,是統治階層極其重要的正式場合,冕便是那時那地的主角。

圖3:人們集會

>冠、冕與正式場合的禮服相映襯,等級規定十分嚴格。戴錯、穿錯的人,後果十分嚴重。

戴通天冠者,必定是統治階級的“大老闆”——天子無疑。天子戴的冠,自然與眾不同。它那高高的九寸造型,也代表著天子高高在上的地位。

遠遊冠也不賴,可謂“一冠之下萬冠之上”。它的形狀和通天冠很相似,所謂一脈同宗,是“大老闆”的家族成員們所戴。太子及王公,便是遠遊冠的佩戴者。

冕冠嚴謹,地位特殊,非正式場合,天子也不便戴它。平常日子,天子更喜歡戴進賢冠。其實,進賢冠是文官之服,以梁的多少說明文官的官級。

可天子家族,偏偏要來插一腳。天子戴五梁進賢冠不算,公侯也要來戴戴三梁進賢冠。正兒八經的文官們,卿、大夫、千石以上品級的才能戴二梁進賢冠。比他們次一級的官吏,僅有戴一梁進賢冠的資格。

此外,文官還有高山冠、法冠等。見冠知身份,如此看來,冠還有身份證一般的妙用。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