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曾國藩與慈禧太后之間的博弈!曾國藩為保證自己無事得解決兩個難題

小編一天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看到你們給我關注評論的時候

又是美好的一天,就讓小編給您美好的一天添上繽紛色彩。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軍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的權勢達到了巔峰。但對於無意自立的曾國藩而言,巔峰處除了功名榮耀,更多地還是高處不勝寒,一切只因功高震主下的自保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下面小編就來說說曾國藩與慈禧太后之間的博弈!

在當時,曾國藩要想保證自己無事,曾氏家族無事,他得解決兩個棘手難題。第一個,他必須儘快消除朝廷對自己的猜忌;第二個,他不能給朝廷秋後算賬的機會。要知道,歷朝歷代,強臣自剪羽翼通常都很難換來皇家的仁義厚待,很多時候,他們會不動聲色地用廟堂手段一步步地搞死你,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徹底放心。細細看來,曾國藩將湘軍大部裁掉後,慈禧針對他的一步步動作正隱藏著這樣的意味。同治五年,慈禧強令曾國藩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督師剿捻,這其中已有了強人所難的意思。關鍵在成功剿捻後。

同治七年,慈禧以剿捻功成為契機,來了一招明升暗抑,她拿掉了剿捻有失的官文,讓曾國藩北上接任了空出來的直隸總督一職。更藏殺機的是接下來的這一手,她讓跟湘淮兩系素無淵源的馬新貽接了曾國藩的兩江總督。據說,召見馬新貽的時候,慈禧秘密授意,此去江南,務必查清洪逆“聖庫”財物的虛實去向。慈禧並沒忘了天京城破後湘軍的大肆搶掠,她要拿曾國藩兄弟的致命把柄。可以這麼說,曾國藩闊別京城十七年後奉旨北上,面上是終生榮耀到達了極點,其實卻是如履薄冰。

曾國藩進京首次面見慈禧,這一幕在歷史上很有名。除了失望,曾國藩更深的感受是緊張、憂慮。關於兩江之地的吏治鹽政、百姓疾苦、剿捻後的休養生息、洋務實業等等長治久安之事,慈禧是統統不問,她只關心三件事,江南撤勇、湘軍將領以及直隸練兵。很顯然,對曾國藩以及曾國藩手下的湘軍將領,慈禧在打著這樣一副算盤,把江南的湘軍全部撤光,能打仗的將領不能分散到江南各地,都帶到直隸來,如此一來,既便於嚴加管束,又能為朝廷編練精兵效勞。慈禧的廟堂手腕可謂是又狠又老道呀!

那曾國藩是什麼反應呢?表面上鞠躬盡瘁,實際上待機博弈。總之,身段可以軟,但袖中的手腕卻不能跟著徹底軟下去了。然而,就在曾國藩醞釀用袖中的手腕扳回一局的時候,慈禧借隨之爆發的天津教案又不動聲色地捅了曾國藩一刀。天津教案的來龍去脈在此咱們就不細說了,簡而言之,慈禧借這事暗做手腳最終讓曾國藩落了個裡外不是人,列強嫌他承辦不力,國人罵他殘民媚外。雖說曾國藩在攻克天京時,湘軍有血腥濫殺的汙點,但其匡扶社稷的威名還是有的,但捱了天津教案這一刀後,曾國藩幾乎陷入了名譽掃地的窘境。

對曾國藩而言,這其實很危險,這等於是無形中被鍍了一層汙鏽,可以這麼說,收拾曾經功高蓋主的強臣,藉機上鏽是最重要一步,殺機不露則罷了,一旦露殺機,這一步往往是最致命的。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很快曾國藩就將淪落為廟堂羔羊。不宰你是恩德;宰你是歷史慣例。可就在這個時候,江寧,也就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天京突然爆發了一樁奇案——兩江總督馬新貽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一名刺客一刀捅死了。這就是晚清有名的刺馬案。有清以來,總督被刺殺,這是頭一遭。

關於刺馬案,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但這不妨礙咱們從權利博弈的角度來看看曾國藩、慈禧在這過程中的反應。很多事情不需要準確的答案,因為博弈玩的往往是心照不宣。同治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湘淮系江蘇巡撫丁日昌急赴天津,拜見曾國藩。八月二十二日,曾國藩回訪丁日昌,就在兩人閉門深談時,兩江總督馬新貽在離總督府不遠的校場遇刺。八月二十三日,曾國藩午睡,心不能靜。在他心不能靜的時候,馬新貽因傷勢過重,死了。八月三十日,曾國藩接到上諭,慈禧命他重任兩江總督,火速前往江寧查辦此案。

但接旨後的曾國藩卻以自己右眼久已無光,左眼亦目力昏濁,江南庶政殷繁,自己病軀無法承受為由,請辭了慈禧的任命。見曾國藩耍老朽託辭,幾日之後,慈禧的另一道上諭又下來了。這道上諭的口氣十分強硬,照現在的話說,只要你曾國藩還沒死,就必須回到兩江總督任上去。幾年前是調虎離山,現如今是請曾國藩回去,這本身就很意味深長。說到這可能有人會說了,難道慈禧不能派其他人去嗎?這麼問,那是不瞭解江南當時的局勢。刺馬案本身並不複雜,一個叫張汶祥的單槍匹馬殺了馬新貽,完了人沒跑,束手就擒了。

複雜的是,此案發生後,社會上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有的說張汶祥原是捻匪頭目,馬新貽曾做過他的俘虜,但後來張汶祥和二弟曹二虎、三弟石錦標一同隨馬新貽投奔了朝廷。張汶祥之所以殺馬新貽,那是因為姓馬的背信棄義,漁色負友,先霸佔了曹二虎老婆,又設計殺了結拜兄弟曹二虎。有的說,馬新貽這個回民根本就是混進朝廷的奸細,他一直在幹通回反叛朝廷的事,張汶祥殺他是為國除害。總之,殺人的是義士,被殺的是朝廷走狗,這樣的大調調在社會上愈演愈烈,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可想而知。

猛然之間,江南之地儼然成了火藥桶,老百姓對朝廷怨聲載道,遣散沒遣散的湘軍各路人馬更是騷動不安。此種局面,誰能彈壓得住?只有在兩江經營多年的曾國藩。可換一個角度想,造成這種局面,誰最受益,誰是幕後主使的嫌疑最大?還是曾國藩。這就是當時最微妙的地方,慈禧越是懷疑曾國藩,越是心知肚明,越得第一時間把兩江的地盤還給曾國藩。為了維繫朝廷的體面,慈禧必須搞出雷聲大雨點小的架勢,而曾國藩呢,則一定會用磨洋工的方式繼續擠兌朝廷。

所以曾國藩在接過第二道上諭後,雖然不再請辭了,但也沒有立刻就動身的意思。沒辦法,慈禧只好用召見的方式見面催。這兩位廟堂老手的見面太有內涵了。首先,兩人都是什麼姿態呢?對此事,慈禧是心裡很著急,但面上反應很平淡;曾國藩呢,完全是置身事外的平靜。但平淡與平靜下,兩人的兩句對話則是暗流湧動。慈禧問曾國藩,馬新貽這事豈不甚奇?曾國藩含糊回答,這事很奇。聽到這話,慈禧停了一下,又說了一句,馬新貽辦事很好。曾國藩緊跟著順了一句,他辦事和平精細。到這裡,這場君臣間的博弈就算結束了。

很顯然,曾國藩贏了。小編覺得啊,再朝下就是表面文章了。用死士完成這一番朝堂博弈後,兩江之地他人再不敢染指,到這,曾國藩才真正走完了自保全程。歡迎大家評論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