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襄樊之戰曹操為何沒有親征?這四個原因讓他望而卻步

夜半徵鼙響震天,襄樊平地做深淵。公元219年,關羽為配合劉備漢中戰役,發動了襄樊之戰。他從荊州出發北伐,戰敗曹仁,包圍曹仁駐守的樊城。如果關羽奪取樊城,進而威脅許昌,漢獻帝有可能落在關羽的手上,曹操失去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資本,後果很嚴重。那麼經常親赴前線的曹操,這次為何沒有親征關羽呢?下面根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相關內容,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

首先,曹操年事已高和病魔纏身,心有餘而力不足。曹操,出生於公元155年,而襄樊之戰發生於公元219年,這一年,曹操已經64歲高齡了。64歲在現代也屬於老年人了,在“人活七十古來稀”的古代,曹操已經是高壽了。

公元219年正月,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曹操親率大軍與劉備爭奪漢中,久攻不下,自嘲漢中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班師回朝。

而襄樊之戰發生於公元219年七月,曹操剛從漢中撤軍回到許昌。如果曹操年輕20年,他肯定會馬不停蹄地親征關羽,可現在他不服老不行啊。64歲高齡的老人,還能騎馬射箭?經得住車馬勞頓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此時的曹操,早年的頭痛病時常反覆,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已經經不住親自征戰了。因此,曹操年事已高和病魔纏身,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親征關羽了。

其次,曹操沒必要親征,關羽乃是偏師,曹魏人才濟濟,有不遜色於關羽的“八虎騎”和“五子良將”。關羽在戰敗曹仁,奪取襄陽後,曹仁退守樊城。此時,雖然關羽北伐聲勢浩大,包圍樊城,可是他的軍隊數量僅僅三萬。

關羽的軍隊明顯屬於偏師,主力被劉備帶去奪取益州和進行漢中戰役了,還不值得曹操親征。況且,此時的曹營人才濟濟,“八虎騎”和“五子良將”大都不遜色於關羽。因此,曹操派出于禁率領七軍馳援樊城。

于禁帶領的北方士兵不熟悉水戰,遇到雨季才落敗的,並非于禁才能不如關羽。這時,曹操才稍微有點心慌,又派出了徐晃率領大軍前去增援樊城,還有“五子良將”之首張遼作為後盾,援軍此起披伏。再觀關羽,他的軍隊不但是偏師,還是孤軍,焉能不敗。《三國演義》中記載:

操大喜,遂撥精兵五萬,令徐晃為將,呂建副之,剋日起兵,前到陽陵坡駐紮;看東南有應,然後徵進。

再次,曹操以許昌為重,親自坐鎮。公元219年十月,陸渾縣孫狼等人不堪沉重徭役,起兵作亂,向南歸附關羽。關羽接受孫狼等群盜歸附,讓他們去擾亂曹魏後方。陸渾縣在今河南嵩縣東北一帶,在許昌附近。此時,關羽的聲勢浩大,威名震動了整個中原,給曹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此時,如果曹操親征關羽,許昌如果被孫狼等人攻下,那自己就失去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資本。同樊城相比,許昌乃是東漢首都,不容有失,曹操親自坐鎮。關鍵時刻,他還準備遷都避開關羽的鋒芒。《三國志·卷三六·關羽傳》: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最後,曹操和東吳孫權結盟,共滅關羽。曹操深知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圍困樊城、威震華夏,勢力逐漸做大,卻不歸還東吳的荊州,觸犯了東吳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關羽不但拒不歸還荊州,還對東吳使者非常傲慢。他還拒絕了東吳孫權結為兒女親家的婚事,這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矛盾。

於是曹操派一能說會道之人,前去東吳,與孫權商討兩面夾擊關羽,許以事後割讓江南之地封給孫權。在利益面前,雙方一拍即合,孫權以呂蒙為將,白衣渡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取荊州,斷了關羽的後路。關羽失去了大後方荊州,猶如無草之萍,糧草供應不繼,士兵大多是荊州人士,無心戀戰。這直接導致了關羽軍隊的潰散。《三國演義》中記載:

行無數里,只見南山岡上人煙聚集,一面白旗招颭,上寫“荊州土人”四字。眾人都叫:“本處人速速投降!”

你們是怎麼看待曹操沒有親征關羽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