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總投資高達27億的德雲文化廣場,妙棋還是敗筆取決於一個因素

德雲社從大紅大紫之後,就沒有停止過擴張的步伐,只是從最初的關注數量,到如今開始關注德雲社分社的質量,這是一個最大的變化。

2004年底德雲社開始在北京火了起來,到了2005年火到了曲藝之鄉天津,很快郭德綱三個字紅遍了大江南北,德雲社也成為相聲行業的一塊金字招牌。

基於市場需求的旺盛,郭德綱開始了建立德雲社分社的步伐,但是最初的時候,步子邁得實在太快,所以到最後成為讓人啼笑皆非的結局。

德雲社的創始人之一李菁曾經回憶過那段歲月,絲毫沒有相聲基礎的學員,學上兩個月,自己還沒搞明白相聲到底是什麼,就開始登臺演出。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德雲分社開得實在太快,人才儲備根本不足,以至於剛剛開始學習相聲的學員都成為小劇場的演員。

很快,郭德綱就嚐到了盲目擴張的惡果,因為這些沒有演出經驗的演員,到了臺上之後經常被觀眾起鬨轟下臺,這對德雲社的品牌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經歷過這個階段之後,郭德綱開始收縮“戰線”,開分社的速度慢了很多,直到今天雖然德雲社的人才儲備已經很完善,但是對於開分社,郭德綱反而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不過例外總是有的,這個例外就是德雲文化廣場,根據宣傳的專案介紹,德雲文化廣場的總投資高達27億,這不啻是一場“豪賭”。

整個德雲文化廣場,以德雲社演出為核心,融合了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這也成為濟南休閒的又一去處。

郭德綱對德雲文化廣場寄予了厚望,不僅僅是因為投資額實在太大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檢驗德雲社這個品牌,是不是足以支撐一個文化廣場。

不難想象,如果在濟南的德雲文化廣場大獲成功的話,同樣的模式肯定會複製到其他城市,因此雖然投資額高達27億,但是依舊是在檢驗市場的容納程度。

正因為德雲文化廣場的核心是劇場相聲演出,所以這個專案成敗的關鍵只有一個,那就是有市場影響力的演員,到底能夠調配過多少來。

德雲社新近崛起的幾位演員,無論是張雲雷還是秦霄賢,這是粉絲經濟的產物,飯圈文化成為德雲社的一個現象級事件。

很多觀眾到劇場聽相聲,不是為了相聲本身,而是奔著相聲演員來的,因此,有市場影響力的相聲演員,才是德雲文化廣場能否正常運轉的關鍵。

對於郭德綱來講,他肯定會把最有市場號召力的相聲演員放到這個地方,因為德雲文化廣場的成敗對於德雲社來講,實在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