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重磅!超21萬平,齊河城南再添實力地標

十年,可以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孩童,成長為風度翩翩的少年。

十年,可以讓一片荒草滿坡的土地,變身成高樓林立的CBD。

城南新區,從鋪墊滿滿到漸入佳境,僅用了十年。

而今天,齊河城南再添兩座實力地標,一起來看!

專案用地位於城南新區內,緯十七路以北,處於城市空間的中軸線上。在總體規劃定位上為打造一個

(↑衛星地圖)

(↑區位俯瞰)

專案總體用地面積為66658。91㎡,總建築面積為119910。94㎡,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為58417。68㎡,地下建築面積為61493。26㎡。文化藝術中心以3層為主,區域性4層。

(↑效果圖,點選可放大)

建築主要分為東西兩個片區,兩個片區之間透過一層的共享大廳相互聯絡。

東片區功能主要為:

西片區功能主要為:

(↑效果圖,點選可放大)

整體風格既現代同時又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的韻味,透過傾斜的現代坡屋頂、中式窗格的現代化演繹等元素與晏嬰祠及展覽中心風格統一起來,形成一片和諧統一的文化片區。

齊河便民服務中心專案,位於城南新區,緯十七路以南,陽光路以東。

(衛星地圖)

(↑區位俯瞰)

專案總用地面積為26097。4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97259。2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74592。72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22666。57平方米。

專案主要容納

(↑效果圖,點選可放大)

齊河是一座古城,上千年曆史文化的積澱,賦予了齊河人民勤勞務實、創新思變的優秀品質,這是齊河必定崛起的基礎條件。

齊河又是發展中的小城市,和東部沿海城市以及南方城市相比,我們有很大的差距,差距意味著落後,但也意味著發展潛力。

2011年,《齊河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

按照“提升老城、拓展新區”的思路,在建成區基礎上,啟動10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區建設,向北與開發區相連,向南與生態城銜接。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主城區常住人口達到27萬,城市化率達到60%以上。

(↑民俗博物館內景)

2014年,齊河縣委縣政府將總投資約2。5億的大清河水系景觀改造工程確定為本縣重點民生工程,2016年,橫貫城南的大清河正式打開了整個城南的發展空間的同時,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2019年,《齊河縣縣城總體規劃(2018-2035年)》正式獲批,在城市功能定位上,城南新區的發展目標被定位為:具有創新引領、現代風貌、共享服務的新城區,以綜合中心為基本功能,形成向南的公共服務設施聚合帶,集中佈置城市綜合服務中心、城市商務中心、行政中心等功能,並以此為骨幹帶動兩側形成生態宜居社群。

(↑歷史碑廊)

回首十年間,在齊河城市擴容發展程序中,城南新區無論是商業叢集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都在以突飛猛進之勢屹立在齊河的版圖之上。

行政中心向南遷移,醫療領域有齊河縣醫院新院區、省婦幼齊河分院在建,商業領域有萬達廣場領銜,商務領域有財富中心和昌奧大廈,教育領域更有一中、文玉、山大永鋒、伊璞高中、山師東海等一眾新老學校。

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的城南新區,文化領域亦有晏嬰祠、民俗博物館、文廟、歷史碑廊零星分佈。

(↑晏嬰祠)

而新建的近12萬平米的文化藝術中心、9萬餘平米的便民服務中心,無論是建築面積、涵蓋場館數量還是功能定位,兩大建築都堪稱是史無前例的標杆,這兩大實力地標,除了對政務服務功能予以補充之外,更將在文化服務領域,全方位開啟城南新區功能進階的發展空間。

(↑文廟)

如果把教育、醫療、商業、商務、行政服務功能,定義為城市為保障市民生活所必須的物質層面的基礎配套,那麼,文化領域的服務功能日益豐富且成熟,則意味著在精神層面上,這座城市有更多傳播主流價值的精神地標,這是城市魅力之彰顯、內涵之所在。

在城南新區,文化展館類建築從零星分佈到今天的群英薈萃,拋開物質層面的基礎設施配套不談,這可能將成為齊河這座小城市追求精神地標的里程碑。

十年磨一劍,隨著城南新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一個實至名歸的“生態宜居社群”已然落成。

從十年前的一張白紙,到當下的一副五彩斑斕的畫作,城南新區大境初成,僅僅用了十年,生活在這樣一個意志堅定、昂揚向上的小城市,是市民之幸、生活之福。

期待這座小城市的明天,那些我們跟“他們”之間的差距,將在我們親眼所見的一個個變化中——越來越小。

版權:齊河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