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小插曲:豫讓刺趙,對後世影響深遠

中國史學家基本上以韓趙魏三家分晉,作為戰國的開端。連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也是以此重大歷史事件作為全書的首卷。

智伯率領韓、魏兩家把趙襄子重重圍困在晉陽,晉陽危如累卵,城破就在旦夕之間;但韓、魏兩國擔心趙亡,則唇亡齒寒,韓魏緊隨趙而被智伯併吞。於是,趙與韓魏兩家裡應外合,殺智伯一個措手不及,滅智伯而三分晉地。在三家分晉過程中,因智伯差一點就滅了趙襄子,所以趙襄子對智伯恨之入骨,把智氏族滅。此外從另一件事情可以看出,趙襄子對智伯有多痛恨,他命人砍下智伯的頭,給智伯的頭顱上漆,用它作為自己飲酒的杯子;這種有點變態的行為,說明趙襄子對智伯恨不得剝其皮、食其肉。

趙襄子雖然滅了智伯宗族,但也有漏網之魚。這條魚就智伯的家臣豫讓。史書記載,豫讓看到自己的主子被殺,立馬就想到了報仇雪恨。但是,智氏已被斬盡殺絕,只逃走了豫讓一個,單槍匹馬去殺兵衛甚眾的仇人,想都別想啦。那怎麼辦呢?豫讓想到了一個好主意,《資治通鑑》記載“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塗廁。”什麼意思呢?就是豫讓故意違法犯罪。古人違法犯罪,輕則罰作苦役,免費為公家義務幹髒活、重活一段時間就當是服刑,想必當時趙襄子頒佈的法律中,規定了犯了什麼事就應該到宮中去“塗廁”,所以豫讓找準時機,故意犯點可以去宮中“塗廁”的違法勾當,這樣他也真如自己所願,就進宮“塗廁”去了。“塗廁”,大約是每天清洗廁所的意思,我的理解是清洗宮中的馬桶。這個主意好不好呢?話說人有三急,趙襄子大小便是免不了的。“塗廁”給了豫讓單獨接近趙襄子的機會,正好可以刺殺下手啊。

但“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趙襄子之所以能成功滅掉最強的智伯,不是沒有道理的。史書記載,“襄子如廁,心動,索之,獲豫讓。”你看看,趙襄子去上個廁所,警惕性都這麼高,輕而易舉就抓住了刺客豫讓。趙襄子身邊的人抓住了就想立即殺無赦。但趙襄子的接下來的做法,足見他是一位英主,他阻止了手下的行為,他說“智伯死了沒有後代,但是這個人不忘舊主,想為智伯報仇,真是忠義之人啊。我小心避開他就是了。”於是,豫讓被放走了。趙襄子的行為,我想目的有兩個,一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是仁厚之主,以收攬人心;二是想感化豫讓,收為己用。

其實,趙襄子有收攬豫讓的意思,豫讓未必不明白。他既然要為智伯報仇,正好可以先假裝投李報桃,感謝襄子不殺之恩,趁勢投懷送抱,留在襄子身邊當臣子,等襄子真以為自己投誠是實,鬆懈下來了,在毫無防備的時候對襄子下手,就可以報智伯的大仇了。這樣做不是很容易報仇雪恨嗎?如果你這樣想,就太小看豫讓了。

豫讓第一次“塗廁”刺殺失敗,並沒有放棄刺殺計劃。他開始了新的刺殺計劃,這次他對自己很殘忍,非常人可以想到、做到和忍受。他怎麼做的呢?繼續犯點“塗廁”的違法勾當,肯定不行了。他“漆身為癩,吞碳為啞”,就是給自己弄得全身爛膿包、醜不可看、讓人認不出來,嘴巴里含木炭裝啞巴,然後在街頭乞討,自己的老婆路上碰見了也認不出來了。但是路上遇見了一位好友,這位好友卻認出了他,好友看到他如此折磨自己,對著他掉眼淚說:“以你的才能,投靠趙襄子,他肯定會接納你,然後趁機刺殺,這樣不是更容易實現報仇嗎,為什麼要這樣虐待自己呢,而且這樣也很難報得了仇。”

我上面為啥說不能小看豫讓呢?我們來看他是怎麼回答好友的。豫讓答道:“當然不可以這樣。既然已投靠了趙襄子,怎麼可以又去刺殺他呢,這是貳臣。我現在殘害自己身體去報仇,所做的一切的確是常人很難忍受的,但我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讓後世懷有貳心的人內心不得安寧,就是要讓後人一心一意忠心侍主。”可見,我們不能僅僅把豫讓看著是一位刺客而已,他還是一位有思想的人。他的這句對白對後世為人臣子的影響深遠。

那麼,第二次有沒有刺殺成功呢?豫讓埋伏在趙襄子經常經過的城門護城河上的橋邊,史書記載趙襄子的“馬驚”;估計豫讓全身流膿,太難看、太臭了把趙襄子馬也驚嚇到了。於是,豫讓又被抓了,最後揮劍刺穿趙襄子給的脫下來的衣服,算是當做為智伯報仇雪恥了。心願已了,一代刺客豫讓伏劍而亡。

豫讓刺趙,《史記》和《資治通鑑》均有記載,是三家分晉的小插曲。司馬遷、司馬光兩司馬為何如此看重豫讓,因為他不只是一位刺客,還是一位影響了後世為人臣子的有思想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