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風起洛陽:老孃、女友只能救一個?高秉燭選擇自盡,可謂三觀盡毀

在《風起洛陽》的第十四集中,高秉燭碰上了一道世紀難題,老孃、女友只能救一個?

靈魂拷問

事情的原委如下,武攸決為了逼迫武思月與高秉燭分道揚鑣,故意誣陷高秉燭勾結宋涼謀反。武思月為了替高秉燭洗脫冤情,在百里弘毅的協助下,找到了真正與宋涼勾結謀反的王登成。不曾想反遭王登成迷暈,事後為了救出武思月,高秉燭獨自一人前去與王登成會面。

原本王登成想拉高秉燭入夥春秋道,但高秉燭不為所動,於是惱羞成怒的王登成便直接要挾於高秉燭。以高母的性命逼迫高秉燭親手殺掉武思月,看到這裡時,不禁想起了那道經典的靈魂拷問:

“當老孃和女友同時掉進河裡,在只能救一個人的情況下,男生該救誰?”

兩難

這樣的情節出現在男主角高秉燭身上,而且還涉及到女主角武思月,從劇情結構上來說無疑是一個死局。高秉燭選擇保全母親的性命,那麼武思月就得死,可女主角這麼早就領了盒飯還怎麼演?

反之高秉燭要是置母親的生死於不顧,那麼高秉燭這個角色的人設一下子就崩塌了。一個為了女人可以拋棄生母的男人,是不可能出生入死替兄弟們報仇雪恨的,故而高秉燭也不可能這麼做。

昏招

想要破解這個死局,唯有藉助外力打破現有的形勢,例如內衛或大理寺的人出其不意擒住或擊殺王登成。萬萬沒想到,《風起洛陽》居然出了一個昏招,讓高秉燭透過自盡來逃避抉擇。

此舉看似合情合理,實則可謂是三觀盡毀,且同時也讓高秉燭的人設碎了一地。前文說過了,高秉燭為了替死去的兄弟們揪出真兇,多次以命相搏。這樣的人,要是真的為了一個相識短短几日的女人去死,這從邏輯上說得通嗎?

況且在決定自盡時,高秉燭尚不知母親是裝瘋,加之王登成還用刀抵著母親的脖子。在這樣的情形下,高秉燭為了不親手殺害武思月而自尋短見,顯然也是不合理的。站在高秉燭的角度上,難道不考慮自己死了之後,母親該怎麼辦?王登成又會放過武思月嗎?

一言蔽之,為了武思月,高秉燭可以拋下一切,包括母親的安危、兄弟們的血海深仇。看來14集的《風起洛陽》,貌似高秉燭跟武思月的感情還沒有發展到這種程度,何以如此一往情深呢?

高母的內心獨白

儘管最終以高母的自盡化解了此事,但高母自盡的方式卻更加置高秉燭不孝之地。王登成要挾高秉燭時,高母默不作聲;高秉燭猶豫不決時,高母一言不發;高秉燭決定要自盡時,高母突然開口了。

要是以現代人的思想去揣測高母當時的內心獨白,大概是這樣的:

“怎麼辦?小餅子會為了我而殺了那個女人嗎?什麼?小餅子要自殺,辛辛苦苦把他養大,他居然為了一個女人要自殺?不行,小餅子絕對不能死,還是我這個老太婆去死吧!”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追劇時往往處於上帝視角,更多會考慮主角的得與失。這樣一來就忽視了劇中角色的角度以及立場,試想一下如果自己是高母,聽到兒子要自殺時的心情。相信但凡是正常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要為別的男人或女人去死,想必一定是非常惱怒的。具體到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高母身上,這更是無法接受的,畢竟重男輕女正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保母棄月

可能有人要問了,你認為高秉燭該怎麼做呢?

假如真的到了別無選擇的地步,高秉燭應該果斷殺掉武思月,藉機打入春秋道內部。等到時機成熟,聯合內衛、大理寺徹底剿滅春秋道,除掉王登成為武思月報仇。隨後為母親養老送終,待母親百年之後,再製裁謝罪不遲。

當然了,這樣一來女主角就掛掉了,所以先前才說讓內衛或大理寺的人出其不意擒住或擊殺王登成。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高秉燭決定自盡之前,讓高母搶先自我了斷。劇情如此設計,方能夠避免高秉燭的人設崩塌,自然三觀也不會盡毀了。

標準答案

最後想談一談男生該救誰的靈魂拷問,個人以為這道拷問是有標準答案的,只是過於現實而已。答案一定是救老孃,一個男生要是連生養自己的母親都能夠拋棄,請問哪個女生敢嫁呢?女生年輕漂亮時是閃閃發光,可等到年紀大了之後人老珠黃了,那個拋棄母親的男生還會對女生不離不棄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換個角度來說,每個女生將來都要成為母親。捫心自問一下,要是自己的孩子為了另一個男生或女生而捨棄自己,女生們又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結語

將心比心,聰明的女生是不會問男生這種問題的,而高秉燭也不應該選擇自盡來解決問題。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