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40幅作品背後的故事表達“念念之思”,展現藝術大師的細膩溫暖

今天起至15日,“念念——奇緣齋珍藏陳佩秋書畫展”在上海寶龍藝術中心舉行。有別於以往以花鳥、山水,繪畫、書法的區分或編年呈現方式,此次展覽透過對陳佩秋先生弟子、晚輩友人珍藏的近40件作品進行故事梳理串連成主要線索,在陳佩秋先生駕鶴週年之際,詮釋“奇緣齋”主人劉奇的“念念”之思,並籍此將這位在藝術上執拗堅持、生活上率真精緻、情誼中細膩溫暖的大師形象呈現於公眾面前。

圖說:“念念——奇緣齋珍藏陳佩秋書畫展”海報

在劉奇眼裡,陳佩秋先生是畫家,是老饕,還是位博學、健談、嚴厲、和藹、驕傲、親切、熱心、風趣的老人家。劉奇與陳佩秋相識於1999年,據劉奇回憶,“當時經理跟我說有一位老太太來吃飯,很懂上海菜,叫我過去聊聊。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陳老師是大畫家,但她平易近人,講話很實在,聊起來就成忘年交,幾十年下來受益匪淺。”

“鄰居老太太”和“創意菜先鋒”偶一相逢,竟是意外投契,陳佩秋經常對劉奇“耳提面命”——人會改變一點,但是人要有個性,就像你做菜一樣要堅持。她收下劉奇這個不會畫畫的學生,併成功把這個學生點化成了她的作品的收藏家。

圖說:陳佩秋為劉奇寫的 “念”字

展覽之所以稱之為“念念”是來自陳佩秋為劉奇寫的 “念”字,下面又點了兩點,她說,“什麼事都要念念不忘,要想人家對你怎麼好。”劉奇解釋本次展覽的初衷,“我這次拿出這些珍藏的書畫作品,正是想向大家呈現,一位藝術家70幾年孜孜不倦地在學習,一直在變化。她說:我什麼都要較勁,這張東西畫的不好,我撕掉重新再畫,我一定要畫到最好、滿意……她90幾歲還是這樣在畫。”

此次展覽涵蓋了陳佩秋上世紀50-70年代之後直至晚年的花鳥、山水等題材逸品。上世紀50年代時,陳佩秋專攻花鳥,取法兩宋,用工筆雙勾,賦以重彩,作品既有宋人的遒勁豔麗,又有純淨雅潔的格調。展覽中的《鴛鴦杏花》正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後來在特殊機緣下送給了劉奇,寄以美好祝願。陳佩秋之子謝定偉介紹:“這幅畫1958年出版過年畫,與她平時創作略有不同,結構比較平實工整、四平八穩、色彩鮮豔,尺幅也較大,應該是專門為年畫出版創作的。鴛鴦、鳥、樹、杏花等,基本上都是宋人院體畫的風格。”

圖說:《鴛鴦杏花》

展覽的主辦方之一華藝國際中國書畫部副總經理宋李軍說:“展覽作品和背後的故事讓我們不僅有幸跟隨著這些作品去體會其中的故事,真切地理解老一輩藝術家對藝術、對生活的態度和感悟,更深入的認識一位富有生活氣息、有血有肉的真實的陳佩秋。”(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