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固收+”大時代!“暖心”品種有何優勢?交銀基金最新揭秘,如何收穫“穩穩的幸福”

本文轉自:券商中國

跌宕起伏的2021漸行漸遠,邁向2022年,投資者預期中的跨年行情並未開啟,市場再一次用快速的調整展現它不確定性的威力。

震盪市中,“固收+”產品兼具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屬性,致力於在為投資者博取收益的同時,又能發揮穩健理財的優勢,不失為基金中的“暖心”品種,在2021年乘風破浪,成為主流之一。

“固收+”時代中,究竟什麼樣的產品是投資者想要的,基民們用真正的購買行為為他們心中名副其實的“固收+”產品投票。這其中,交銀施羅德基金無疑是被獎勵的公司。

從新鮮出爐的四季報資料,我們觀察到交銀基金非貨規模年度增長1383億,更值得注意的是,旗下“固收+”產品線已生長得枝繁葉茂:

由多元資產團隊打造管理的低波動FOF系列以三隻基金承托起343億的規模,其中交銀安享繼2020年突破百億關口後,2021年跨越200億大關,截至2021年底,交銀安享規模達到244。15億;

2021年8月,交銀招享首發規模90億,於當時創下公募FOF基金髮行新紀錄;

由交銀內部培養的基金經理王藝偉所管理的回報系列固收+,以較高的勝率和較為優秀的風險收益比為她的產品贏得越來越多的持有人,管理規模從年初的93億到年末258億;

另外由陳俊華、於海穎雙總監聯合管理的“鴻”系列固收+產品,股債分倉管理,各自發揮所長,目前規模也達到70多億。

這是交銀“固收+”品牌被市場認可的充分體現,也來自於每一位投資者沉甸甸的託付。權益投資是交銀一張悠久的名片,代表著權益平臺不斷挖掘價值和產生超額收益的能力,現如今,“固收+”已成為交銀另一條優勢鮮明的“成長曲線”。

不同的產品形態,承載一致的使命

探尋交銀基金在固收+的發展上做對了什麼,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豐富的產品形態在同樣的投資共識下,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在與幾個團隊的交流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他們對於這份共識的默契和堅定:“先控風險,再追收益,穩健收益和優秀的持有體驗是固收+的使命”每個系列產品的投資方法都由此出發。

這引起了我們更大的好奇,不同的產品形式,如何將這一共識或者說是理念實踐在投資中,我們與三個團隊分別進行了交流。

多元資產團隊:“化淨值所見,為客戶所得”

一條並不陡峭但足夠深刻的淨值曲線,是交銀多元資產團隊對於“我要穩穩的幸福”這一享譽市場的基金組合策略曾經的運作走勢充滿信念感的描述。1月20日是組合策略運作5週年的日子,他們坦言,5年前組合策略設立之初,“先控波動和回撤”“保持高投資價效比”這樣的理念還未引起投資者的重視,而他們“努力讓更多的投資者舒適賺到錢”的初心,要求他們走這樣一條當時還“少有人關注”的道路。

既然選擇了方向,便風雨兼程,交銀多元資產團隊五年來不斷經歷市場考驗並進行模型迭代,始終將控制風險放在首位,用科學的方法和紀律的約束驅動投資,戰略性的資產配置策略和戰術性的子基金選擇策略同樣在實戰中不斷淬鍊,讓“化淨值所見,為客戶所得”的理念有了具象的代表,成為深入人心固收+代表。

在交流中,交銀多元資產團隊對策略模型的每一次迭代都記憶猶新,每一步的進化,背後是讓產品風險收益特徵穩定一致的堅守。對於他們管理的固收+產品也表達出更長視角的思考和期待,努力讓穩健向上的淨值曲線在震盪的市場行情中和規模擴張的考驗下繼續延伸,是他們團隊時刻在努力的,而信心就來源於過去多年的攻堅克難。過去五年,他們面臨過對海外成熟模型的本土化改造、風險平價模型權重的調整、規模擴容的考驗等,都憑藉團隊成員不斷討論課題、調整模型,讓組合策略與各市場階段行情相匹配。

“我要穩穩的幸福”策略的成功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是對於從客戶需求出發設計產品和堅定投資初心的褒獎。受此鼓舞,交銀多元資產團隊打造了一系列產品辨識度高、具有明確風險收益特徵的FOF基金,並致力於切入各類投資者的真實需求。目前超200億的FOF基金— 交銀安享穩健(2019年5月30日首發募集約20億),成為以FOF形式實現固收+投資目標的標杆。

王藝偉的回報系列:將絕對收益理念貫穿到每個環節、每筆投資

“人們對損失與獲益的認知是不對稱的,失去一個蘋果的痛苦可能遠大於獲得一個蘋果的喜悅。”這個現實的心理現象讓王藝偉知道,要想帶給持有人踏實感和幸福感,低波動、低迴撤是秘訣也是前提。

“如果說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是‘固收+’投資的‘不可能三角’,那麼‘回報系列’產品線從成立之初就選擇了更側重安全性。”王藝偉表示。

同時管理股債資產,要求“固收+”產品的基金經理不僅要懂固收類資產,還要懂權益類資產,甚至還需要具備在不同經濟階段、市場環境下綜合把控和資產配置的能力。王藝偉,恰好就是一位同時具備宏觀、權益、債券三重研究背景的基金經理。她在交銀基金先後覆蓋宏觀策略研究和金融行業研究,2016年3月升任研究部助理總經理,逐漸建立並完善自己的行業比較研究體系,範圍拓展至週期、成長、消費等多個行業,2018年王藝偉轉戰固定收益部,開始了實操管理並進行股債蹺蹺板策略等多項研究。

長達10年的投研經驗積澱,讓王藝偉的投資視野十分寬廣。相比純固收選手,她股債兼收幷蓄,擁有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結合的投資視角;而相比純行業賽道選手,她又心態開放,擅長行業比較和資產配置,致力於在大類資產中尋找具備價效比的資產。

當然,“固收+”投資更難得的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在具備廣度同時不失深度和顆粒度。作為交銀施羅德絕對收益型“固收+”的傳承人,她要求自己,要以絕對收益的思路對待每一個標的、每一筆投資,無論股票還是債券。而多年宏觀策略的研究經驗,更是讓她在大類資產配置上、在對流動性和經濟增長等大勢的研判上頗有心得,也可以用比較統一的思路來調配股債倉位、股票風格、債券久期,將絕對收益理念自上而下貫穿到投資的每一個細節。

伴隨居民理財需求爆發增長,王藝偉管理的交銀“回報系列”固收+產品憑藉實實在在的高性價比,快速進入零售客戶視野,截至2021H1,累計持有人數量已超80萬,2年增長30多倍。

資料來源:基金定期報告,資料截至2021/6/30;取自王藝偉管理的 “回報”系列產品的半年報/年報資料。交銀施羅德基金“回報”系列固收+包含交銀恆益、交銀瑞鑫定期開放、交銀榮鑫、交銀優擇回報、交銀優選回報、交銀週期回報、交銀多策略回報、交銀新回報、交銀施羅德臻選回報。

雙總監搭配的“鴻”系列:過去可追溯,未來可展望

在2021年2月,市場風格突變,核心資產大幅調整,高位入場的基民們叫苦不迭,交銀施羅德“固收+”的另一產品線——“鴻系列”,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從產品設計來看,“鴻系列”定位於在控制波動的前提下,透過股債分倉,各司其職的方法,追求穩健地實現預期風險收益,為此交銀施羅德選派了跨境投資副總監陳俊華、固收投資(公募)總監於海穎兩位女將進行聯合,這背後,不僅有交銀施羅德的跨境投資部與固定收益部,也彙集了公司其他部門的優質投研資源,比如量化投資團隊和宏觀策略團隊,就分別從定量和定性兩個角度為“鴻系列”提供投研支援。

股債分倉管理,核心是權益倉位的確定和順暢絲滑的合作。對此,量化投資團隊和宏觀策略團隊分別採用風險平價量化擇時模型與經濟週期宏觀策略,從定量和定性兩個角度提出權益倉位建議,基金經理綜合組合實際結構和流動性進行決策,然後分別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揮所長。

陳俊華,跨境投資副總監,也是“鴻系列”中負責權益投資部分的基金經理,她有著多年A+H兩市的投資經驗,擅長從全球比較視角出發尋找高性價比資產,可以讓“鴻系列”在更廣泛的領域爭取收益。從純權益產品到“固收+”,陳俊華也對自己原本的股票投資框架進行了一些調整,比如注重流動性、限制個股最大倉位、過濾波動率高的個股等等,以充分適應“固收+”的投資風格。

與此同時,為了給權益部分充分的空間起舞,負責固收投資部分的於海穎始終堅持不博彈性的“清淡風格”,錨定絕對收益,因此持倉以中高等級信用債為主,為“鴻系列”提供堅實的基礎收益。

陳俊華總結道:“可以說,‘鴻系列’是團隊作戰、群策群力的成果。每個團隊都把自己最有含金量的核心研究成果貢獻出來,然後大家齊心協力去做一件事。”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這句話放在固收+產品領域更是深刻。顯然,“固收+”已然成為低利率時代和資管行業轉型的大勢所趨,產品圖譜不斷豐富。努力在財富管理的大時代肩負更多持有人的託付,交銀基金希望透過“固收+”全產品線的佈局和溫暖的客戶陪伴,與投資者並肩同行,讓投資人持續、長期地分享投資的價值。

注:交銀施羅德基金“回報”系列固收+包含交銀恆益、交銀瑞鑫定期開放、交銀榮鑫、交銀優擇回報、交銀優選回報、交銀週期回報、交銀多策略回報、交銀新回報、交銀施羅德臻選回報。

交銀“鴻”系列固收+包括交銀鴻光、交銀鴻福、交銀鴻信、交銀鴻泰。

交銀低波動FOF包括交銀安享養老一年FOF、交銀招享一年FOF、交銀興享一年FOF。(交銀安享穩健FOF 244。15億,交銀招享一年FOF A類61。54億,交銀招享一年FOF C類 29。47億(來自2021年4季報),交銀興享一年FOF A類5。73億,交銀興享一年FOF C類2。96億。(鑑於交銀興享一年FOF未披露四季報,因此根據2021。12。2釋出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中披露的募集份額乘2021。12。31的基金單位淨值,計算得出基金規模。資料來自基金定期報告,淨值來自交銀基金官網。交銀安享穩健FOF為養老基金,基金名稱中的“養老”並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諾。本基金非保本產品,存在投資者承擔虧損的可能性。基金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完整業績請見文末註釋。)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我國證券市場發展時間比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基金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人在投資基金前,需全面認識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自主判斷基金的投資價值,理性判斷市場,對投資基金的意願、時機、數量等投資行為作出獨立決策。投資人根據所持有份額享受基金的收益,但同時需要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投資有風險,敬請投資人認真閱讀基金的相關法律檔案及關注基金特有風險,並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

(CIS)

責編:戰術恆

Tips:在券商中國微訊號頁面輸入證券程式碼、簡稱即可檢視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程式碼、簡稱即可檢視基金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