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埃及博物館中,有尊“楊白勞”雕塑,它是古代底層人物的真實模樣

提起《白毛女》這部電影,大多數中國人應該不會感到陌生,雖然它早已上映五十多年,但楊白勞、喜兒和黃世仁等熒幕形象,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代的國人,令人感到奇妙的是,在遙遠的埃及博物館中有一對石雕,雕刻的形象真的好像是楊白勞和喜兒,這究竟是什麼情況?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勤勞的農民,是最勤勞的耕耘者,他們春種秋收,並收穫的成果分享給全人類,在遠古時代,地區人類文明的起源,大都是從農耕文明開始,然而農作物要生長就少不了水的灌溉,這就是為何文明發源都以河流為中心的原因,古埃及文明就是最早也是最典型的例證。

“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十分精闢,作為世界上最早的人類文明發源地,古埃及文明是人類的榮光。但是如果沒有尼羅河的定期灌溉,留下肥祆的黑土地,人類怎麼能種出莊稼呢?沒有糧食,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就是極艱難的事情,更談不上建立最古老的王國了。

1858年, 法國的考古學家瑪利埃特來到埃及,隨後他在開羅北部卜臘主持建造了埃及博物館。時至今日,這座博物館中收藏了多達30多萬件文物,其中大多是法老們的陪葬品,它們金光熠熠,給來往遊客展示著古埃及王國曾經的燦爛。

埃及博物館中也有許多石雕,它們大多是古王國時期(前2686年—前2181年)的文物。想象一下,在五千多年前的時候,人們已經學會使用雕刻技術,還把一塊塊堅硬的巨石刻成了他們心中的容貌,這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是卡夫勒王坐像,作為最古老的法老石雕,它刻畫的卡夫勒王正襟危坐,不怒自威,十分神氣,栩栩如生。

除了這一座雕像,博物館中還有兩座比較有價值的石雕,它們分別是拉赫梯普國王和王妃民費雷特像,它們都是石灰岩制的石雕,經歷了後期的上色,但即使跨越千年的時間,上面的色彩依舊十分鮮豔,根本感覺不到它們的暗淡。

埃及博物館中展示的藏品有6萬多件,其中有一對石雕十分有趣,他們一高一矮,一老一少,看起來就是一對父女的形象,除此之外,他們穿著簡陋,甚至可以用殘破來形容。這對父女手牽著手,一起抬頭看遠方,女兒的表情已經不太明晰,但從父親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十分悲愴。讓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白毛女》。

在《白毛女》這部電影中,佃農楊白勞和女兒喜兒是悲慘的人民,他們受到了地主黃世仁的百般剝削,喜兒躲進深山,成為了“白毛女”,最終地主被鎮壓,楊白勞和喜兒冤仇得報。存放在古埃及的這件石雕文物所刻畫的畫面,像極了電影中父女攜手逃荒的場景,令人看來感覺恍如“穿越”一般。

石雕所刻畫的自然不是《白毛女》的畫面,但確實是古埃及農民的形象。由此可見古埃及時期,農民的日子十分艱苦,作為奴隸制社會的國家,古埃及的農民其實就是從事生產勞作的奴隸,他們大都身世悽慘,不僅沒有地位、沒有薪水,而且沒有自由,沒有尊嚴。可以說《白毛女》這樣的悲劇,時時刻刻都在古埃及上演,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發現古代的文物,這本身確實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但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去欣賞文物,而應該試著去復現古代的社會,這一對古埃及刻畫社會最底層的雕塑,就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的例項,它的價值早已超越了石雕本身,它的存在,可以說其意義十分重大。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資料來源:1、《古代埃及史》劉文鵬著:商務印書館出版

2、《世界博物館》許鍾榮著:錦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