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許禮賢:創新當代美學,把中國設計力量推向世界

說到

許禮賢

,瞭解他的人會立馬想到他那無窮無盡的創意:第16屆亞運會整體視覺核心系統主創設計、雄安·探索人類發展的未來之城、京基100、平安國際金融中心等空間圖形和導示標識系統設計。他的頭銜很多,包括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會員、英國設計與藝術協會會員、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深圳大學研究生導師、三度禮賢設計顧問(深圳)合夥人兼創意總監等。

近日,讀創/深圳商報記者走進位於田面設計之都的三度禮賢設計顧問公司,見到了這位深圳創意界風雲人物。

三個多小時的訪談,他口若懸河洋洋灑灑,彷彿有永遠迸發不完的激情。

對於那些頭銜,他都笑稱是“兼職”,因為他“全職”在做的,是現任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主席這一極具使命感的工作

。雖然協會中有人笑稱

“有了GDC沒有GDP”

,但他樂在其中。

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成立於1995年,是境內首個非營利的平面設計專業組織,發起的 “GDC平面設計在中國展”,是華人地區最具有標誌性、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大展。他接棒平協主席後,堅持協會專業的品質追求和學術精神,積極推動中國平面設計的發展。“設計即信仰”,他為中華傳統文化復興與創新而奮勉。

而他的抱負,蓄積於胸、厚積薄發--致力把深圳設計,乃至中國設計力量推向全世界。

“要做體現當代性和創新傳統文化的設計”

讀創/深圳商報

:您的代表作品很多,包括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中建鋼構、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倉頡造字等視覺設計,獲得全世界的設計獎項200多個。在設計中,你更注重客戶訴求,還是更注重自我理念的傳達,或者力圖兩者兼具?

許禮賢:

“成就夥伴·激情創新”是三度禮賢核心價值觀,在我看來,和客戶之間沒有甲乙方,只有夥伴關係。客戶找到我們,客戶的問題和目標就是我的目標,我們提供行之有效的創意解決方案。我們倡導先人後事的作風,以成就對方為出發點,引發我們成就夥伴的心態和行為。彼此之間相互成就,合作的專案成就了對方,對方的品牌影響力自然成就了我們。

每一次專案規劃設計前,我們會和客戶聊他的興趣愛好,聊他的價值觀,深挖價值體系,再對其企業文化、關聯定位進行梳理,最後才進入設計創意的相關工作。有著這樣的核心價值觀,也是公司成立11年來,99。99%的方案都是一稿過的原因。

不僅如此,我們內外的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三度禮賢尊重有夢想、有志向追求、有策能的工作夥伴,與我們共事不是老闆和員工,我們是人生旅程的夥伴、是生活工作的夥伴。我們不斷支援夥伴達成目標,成就夥伴的同時也是成就整個團隊和平臺,相互給予,相互成就。

中建鋼構

讀創/深圳商報

:據我所知,您是潮汕人。潮汕是個傳統文化保留相對完整的地區。對您而言,家鄉一草一木、民俗風物對您的設計生涯是否有所啟蒙或啟示?

許禮賢:

文化是設計之精神所在,我們不能剝離自己的文化背景去做設計。潮汕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而潮汕文化已經融入我的血液,流淌和刺激迸發創作靈感。

包括茶文化和飲食文化在內,潮汕文化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就是道家文化。很小的時候,我就深受家鄉的民風民俗感染。從古代帝王祭天傳承至今,到遠播影響日本祭拜五穀之神祈求五穀豐登的民俗文化,道家文化精神在潮汕地區保留和傳承。這並不是迷信,而是道家的核心精神,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祭天是對天地的敬畏,是祭慰自己的心。道法自然,道存於心。

如果一個人連心都違背,能做出好的設計嗎?心存善念,才有善意的設計

。但是如何去傳承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回到當代語境去挖掘新的精神表徵,才能賦予它新的生命力。

喜讀經典-心經

讀創/深圳商報:您一直很注重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如何讓傳統文化具有當代性?是形式,還是審美上的當代?

許禮賢:

創新東方人文精神,呈現國際當代美學——這是我個人踐行的使命。當下資訊爆炸的時代,面對現代化的快速與多元,需要中華傳統文化現代轉化。當下大多以龍、鳳、紅燈籠、古裝旗袍元素來打入國際時尚設計界,很多設計師直接複製千百年前的龍鳳青花瓷往作品上放,很自豪地說這是他的設計,這是很卑鄙的抄襲,也誤導了很多設計師。

傳統文化元素從來就不是設計的重點,因為設計本身就是創新傳統探究未來。所以

我們應該尋核心精神用現代轉化,設計要求就必然更加簡練,用更精簡、精煉的手法來表達。

當今設計語境之下,在我們的創新創意,不是某個傳統符號元素的簡單提取和堆砌、疊加,而是透過表象的形態,取煉文化內在的核心精神氣質,賦予設計生命狀態般的感知。

△倉頡造字

西方的抽象畫派,像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他們把歐洲繁瑣的沉重的文化,化繁為簡抽離出來;包括包豪斯抽象簡約的形式對世界設計的影響。

傳統文化和當代美學相結合,就要抽離形態和元素,而找到核心的生命精神,也就是傳統文化背後蘊藏的氣韻和精神,而不是一味強調民族本土,更需要國際性和當代生活美學。

讀創/深圳商報:在推廣中國設計方面,您多次提到“中國設計力量”。中國設計應該如何走向世界?

許禮賢:

經濟全球化影響和資訊科技的變革,使得設計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面對資訊介質與溝通方式的演變,今天平面設計的疆域已空前拓展,和各個設計專業融匯混合交集。現在新媒體、動態圖形、生活美學、文創產品、環境空間圖形等資訊媒介與溝通方式的演變。平面設計介質的延伸,全方位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並介入生活、商業和文化,影響我們的審美和觀念。但用什麼樣的維度,才能迴應這個時代價值的演變,這又回到設計的當代性和國際化的問題。

中國設計如何走向世界?就是要當代性要國際化要創新要文化。

當代性前面已經講過。而要國際化,就要把傳統文化提煉轉化為新的視覺;要創新,就不能一味去複製;要文化,要的不是歐美的日本的文化,而是流淌在我們血液裡的中華文化。我們必須革命性重構新思維,突破傳統和設計創新探索,取煉人文核心融以國際視野,呈現當代視覺和生活美學。以創新創意和更多維的視覺形態呈現給世界,與世界分享。

“推動行業資源整合開創大灣區新紀元”

△2018深圳設計周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舉辦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展

讀創/深圳商報:您作為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的主席是怎樣推廣深圳設計的?在推廣深圳設計方面,您有沒有什麼獨到之處?

許禮賢:

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擔當著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為深圳設計為中國設計,推動專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因為有協會前輩老師們和歷屆理事會奠定的臺階,我們今天才能走得更高更遠。我任職之後,在上一屆劉永清主席“傳承和創新”理念中,協會薪火相傳,本屆我們以開放的心胸拓展視野,以包容的態度傳承創新。開放、包容、傳承、創新是基本點,在此基礎上,面向世界、影響未來。

△絲書

讀創/深圳商報:現在粵港澳大灣區是個很熱的話題。今年設計週期間,協會還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展,展覽匯聚粵港澳大灣區百餘位最具代表性設計師的數百幅作品。您曾說,粵港澳設計師將成為“創意共同體”。在您看來,粵港澳設計交流方面的情況和趨勢如何?未來,協會是否圍繞粵港澳這個熱點,有更多動態?

許禮賢:

當今世界,設計作為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核心能量,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部分。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一個熱點,更是國家的重要戰略。中國設計的深入發展,在現在的商業和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大灣區所涵蓋的9市2區,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設計資源最集中、設計活動最頻繁、設計成果最顯著的區域。

深平協作為華人地區設計領域,最富有影響力的權威機構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深化城市合作方面,

我們責無旁貸應推動行業資源整合,加強設計實踐與探索,進而推動行業整體發展

這不僅是設計行業,所有的行業都應如此發展起來。開放之後,大灣區的體量聯動起來,發展勢頭會更加迅猛。現在,深圳設計不落後港澳。境外的設計師在商業上,需要到深圳和內地尋找更大的市場。但深圳的資源只是一個點,我們要聯合香港、澳門、廣州……把粵港澳資源放在一起,將點連成面。那樣就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有更多可能性。

再深入地說,就是

加強整個行業設計鏈條和文化產業的打通,構建核心共同體,這可能是時代所需,也是歷史必然。

從文化戰略的層面講,那就是大時代、大灣區、大戰略、大視野、大設計、大未來。所有的設計門類,包括空間建築與室內、工業產品與傢俱、視覺平面與新媒體、時尚服裝與珠寶設計等,都要打通,全部資源聯動起來,一同開拓新紀元。

“深圳設計引領中國未來設計的發展方向”

△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舉辦GDC17平面設計在中國

讀創/深圳商報:您在平面設計領域深耕多年,能否和我們分享下您在這方面的沉澱和思考?行業未來發展有何趨勢?

許禮賢:

今天,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變革,後時代介質變化分野,我們不再僅用過去行之有效的思維來解決未來問題。在行業鉅變中,傳統的思考模式或是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只是一個能輔助設計溝通和設計商務提案的方式。設計是充滿創意性、創新性、科學性和策略性,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性創造工作。

我們非常重視在設計思維中跨領域、多角度、系統性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從“理性思考”的方法到融入“感性觸覺”,綜合考量技術或商業的可行性,更關注人的需求、情感、行為、價值觀念和場景,以“五蘊”色受想行識,同頻共振,形成對專案的本質認知和對資源的重構與整合,一次次打破重構,尋求更多更好更高效的創新解決方案。

未來已來,進入新的時代,大體可能會有

五大發展方向:一是從靜態圖形向動態圖形發展。

比如從前一個邀請函,那可能是印成一張紙的靜態畫面,現在因為傳播介質的變化,可能會做成H5頁面或其他介質呈現。

二是環境圖形。

就是我開發了核心的平面圖形,然後應用到各種空間。

三是新媒體。

我們會藉助新媒體來進行一系列的設計表達,包括互動和體驗。

四是生活美學。

平面設計師做文創產品,做生活類一些用品和文化禮品,會做到極致。最後就是

平面設計師最有可能成為當代的藝術家,因為平面設計的語言最簡潔,也是最先鋒的

讀創/深圳商報:可否介紹下,深圳的創意設計行業的基本情況?

許禮賢:

深圳作為中國現代設計運動的策源地,設計和創新是深圳城市的重要基因。深圳環境讓設計更加多元和國際化,這裡有很好的土壤和觀念,去滋養設計。目前深圳的設計正面臨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因為當前中國正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從這幾十年的蛻變,我們可以看到,設計與國家形象、城市品牌、商業、文化創新都息息相關。

現在的深圳有大格局、大視野,基本上可以對標國際,引領中國未來設計的發展方向。

但也有一些挑戰,這是個大視野小規模的行業,也是個大創意小GDP的行業。我們協會會員服務客戶包括華為、萬科等等這些大品牌企業,但一個設計公司的產值比起一個通訊公司,可能連尾數都不夠,所以文化和創意設計是不能以GDP來衡量的,更多是無形的價值。

☛許禮賢其他代表作品

讀創/深圳商報:能否對深圳設計行業給予一些建議?

許禮賢:

至於建議,

一是政府層面要切切實實重視設計,把重視設計的政策分解到下面。

從城市精神上,就要提出“設計之都”是什麼樣的,如何透過創意能量成為引領全球創新的先鋒城市。再往下,就是對設計師、設計公司有何支援和政策扶持。

二是人才的培養。

目前深圳還缺少設計教育,應建立創意創新設計學院,這樣才能更加聚焦和承擔起設計之都創新型城市應有的責任。設計行業,設計師生存壓力很大,對設計公司要有好的政策導向,才能把人才留住,才能讓設計師更好為設計之都做貢獻。

三是獎項。

透過我們行業的組織,目前環球設計大賽、GDC平面設計在中國展,這些大型競賽都在華人地區和全球有較大影響力。但是誰有話語權,能否孵化扶持得更好?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我們真正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

此外,

可以構建一個深圳設計之都的設計中心,向全世界代表中國設計發聲。

是承載中國設計深圳設計創意發聲的社會能量場,搭建一個自由、互動交流的分享平臺。設計中心可以打破設計領域邊界,匯聚展示中國各個設計門類的作品,也可引進國際重大獎項作品展。在多維度下呈現設計成果與未來探索。把它真正變成中國設計中心,並實現設計和商業的連結。

讀創/深圳商報:您整日工作相當忙碌,除了公司方面,還有協會的事情。但只要談起設計,您似乎永遠有源源不斷的熱情和動力。設計之於您有何意義?

許禮賢:

這裡引用王粵飛老師在GDC17頒獎典禮現場的一段話:

它是一座燈塔,是一座閃耀著希望光芒的燈塔。

它曾照亮了許多人,學習你能承受的,思考你能堅持的,改變你能改變的,堅守你能不變的!

協會歷經前輩老師、兄弟姐妹們的無私奉獻和成就,才有二十三載的光輝。像一座閃耀光芒的燈塔,照亮著我們,影響一代又一代人去傳承。

設計和協會對我來說是理想,是信仰和使命。堅守理想和踐行我的使命,以開放的心胸拓展視野,以包容的態度傳承創新。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用富有人文精神的國際視野呈現當代美學而持續努力。

☛許禮賢辦公室一角~~

許禮賢:創新當代美學,把中國設計力量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