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包拯一生忠義,為何狠心含淚斬殺公孫策?真正的公孫策是怎麼樣的?

包拯一生忠義,為何狠心含淚斬殺公孫策?

相信大家一聽到開封府,就會想起一部經典的演視劇《包青天》給我們最大的印象是又黑又威武鐵面無私的包大人,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再世諸葛公孫策,幸得包公是伯樂”簡簡單單一句話,便將包拯和公孫策的關係表現出來。家喻戶曉的公孫策,原來只是一位一度“鬱郁不得志”的秀才,他寒窗苦讀,又滿腹經綸,但卻一度屢試不第,名落孫山,最後自甘墮落流落到大相國寺。幸得“伯樂”包拯,最終識得“千里馬”公孫策,待其以師,尊之以識。將其委以重用。 最終伴在包拯左右,官至開封府六品主簿師爺,一生跟隨包拯屢破奇案,在包拯破案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在此點明一點:北宋真實歷史上,並無公孫策此人的存在。至於身為包公左膀右臂的公孫策究竟出處如何呢?公孫策只是古典小說《三俠五義》中的文學人物,純屬於是完全虛構,我個人猜測,之所以後世人會虛構出這樣一個“大智”的人物,是為了烘托北宋時期鐵面無私、斷案如神、正直清廉的包拯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包拯在後世人眼中的傳奇色彩和更為豐滿的形象。

在眾多影視劇中,包拯和公孫策的關係可以說是互為知己、互為肱骨了吧!包拯為官一生,幸虧得“護衛”展昭和“師爺”公孫策的輔助,兩人勝似包公有力的左膀右臂,但是如此這般關係的包拯與公孫策,可以說是包拯對公孫策喜歡、賞識得還來不及呢?為何狠心含淚斬殺公孫策呢?

首先說一個大家最為信服的說法。在北宋仁宗年間,因包拯剛正不阿,屢破奇案,所以僅僅在包拯為官幾年後就被仁宗大為賞識,被連級提升為開封府三品知府。有一年,包拯又被仁宗指任為欽差大臣,使其下江南體察民情,當時貪汙腐敗嚴重的北宋,地方官員大都暗地有違法亂紀的犯罪行為。更何況南方官員自居偏遠,皇帝鞭長莫及,但是現在委派包拯前來體察,稍有不慎,他們的狐狸尾巴就會露出來的,為了保全性命,他們只能採取措施殺掉包拯。於是包拯在下江南途中,便遭遇到了意料之內的刺殺,這名刺客在被逮捕後,透過審問得知,此人名叫江龍,刺殺包拯也不是自己的意見,這時候便將自己的養女如憶也就是公孫策失散多年的女兒供了出來。按照刑法,如憶理當被殺。但是此時的公孫策有了私情,為了彌補對其多年的父愛,竟然私自放走了如憶。但是包公鐵面無私,私房罪犯也是死罪,即便公孫策是包拯的摯友,是朝廷命官,終也難逃一死。

其次,根據影視劇中《包公巡案》中的情節,當時包公帶著公孫策來到了公孫策的故鄉寶來縣巡查,“故地逢故人”公孫策竟然遇到了自己之前的情人韓翠英,但是現在韓翠英卻身為鎮南王的王妃。兩人舊情復燃,私下又有交會。此事被韓翠英之女小翠知曉,小翠心生怨恨便派人藉機想殺掉公孫策。但是事情敗露,王妃竟然將歹徒無意殺死,此事被包拯知道後,公孫策卻冒名頂替了罪名,迫於輿論壓力,而且韓翠英被鎮南王說服不去自首。包拯也無可奈何,只得按照大宋律法,將公孫策處以極刑,最終公孫策也是為愛獻身。

公孫策本身就是後世虛構的,所以對於其死亡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