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心衰治療還要補鐵?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

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階段,70歲以上的老人中,每10個人就有一個人患有心衰,除了心衰病情的進展,危害呈漸進性發展。儘管對心衰發病機理研究的深入以及治療方案的日新月異,但在心衰治療的漫漫長路上卻存在很多“攔路虎”。

臨床研究發現,急性/慢性心衰患者中,其中鐵缺乏佔24%-75%,鐵缺乏合併貧血佔43%-78%,鐵缺乏不合並貧血佔15%-65%,從統計資料可以看出,貧血和缺鐵在心衰患者中普遍存在,並且經常共同存在。同時研究還發現,鐵缺乏伴或不伴貧血都與心衰的嚴重程度和不良預後密切相關,貧血會加重心衰症狀,增加住院次數和時間,升高死亡率,與非貧血的患者相比,貧血患者心功能進展為III級或IV級的比例升高35%,死亡風險增加66%。

為什麼心衰患者容易合併鐵缺乏及貧血?

心衰合併鐵缺乏及貧血的發病機制比較複雜,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促炎症反應:心衰時多種炎性因子的大量釋放,可抑制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分泌,同時抑制骨髓紅細胞增生,並減少鐵的吸收。

2)造血原料缺乏:心衰常常引起胃腸道淤血,消化道吸收鐵的功能下降或藥物影響鐵的吸收,導致缺鐵。

3)促紅細胞生成素合成相對不足:心衰時易導致或併發腎功能損害,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而促紅細胞生成素是紅細胞合成的必需物質。

4)藥物影響:心衰治療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類藥物,不僅影響促紅細胞生成素合成,還會抑制促紅細胞生成素髮揮促進紅細胞生成的作用,使血紅蛋白水平降低。

如何識別心衰患者合併鐵缺乏及貧血

在《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

2018》及《2021ESC心衰診治指南》中明確指出所有的心衰患者均應篩查鐵缺乏及貧血,應對所有心衰患者進行血常規、血清鐵、鐵蛋白及轉鐵蛋白飽和度檢測。

鐵蛋白<

100ug/L或鐵蛋白100-299ug/L,但轉鐵蛋白飽和度<20%可診斷為鐵缺乏,在此基礎上血紅蛋白<130g/L(男)/<120g/L(女)時,可診斷為心衰合併貧血。

心衰患者合併鐵缺乏及貧血如何幹預?

1)補充鐵劑治療

一旦確診鐵缺乏,鐵劑治療應作為首選,鐵劑分為口服和注射用鐵劑兩大類,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個人耐受情況,使用有所差異。口服鐵劑起效慢,對胃腸道刺激比較大,部分患者不耐受;而靜脈鐵劑不良反應相對少,效果好,患者容易接受。

2021年ESC心衰指南指出,有症狀的心衰患者合併鐵缺乏,建議進行靜脈補鐵治療,以改善症狀、提高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目前靜脈鐵劑主要有蔗糖鐵、羧基麥芽糖鐵和低分子右旋糖苷鐵,其中羧基麥芽糖鐵被認為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應最小。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以哪種形式補鐵,都不可過量,注意定期複查血清鐵等指標,以免引起鐵中毒。在服用鐵劑時,不宜喝咖啡、喝茶,避免降低藥效。

2)輸血治療

在心衰患者中,輸血治療的研究資料有限,改善心衰患者的貧血狀況作用有限。輸血治療本身並不會增加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但應考慮到輸血可能帶來的相關併發症,包括加重心衰、發熱、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等,因此,輸血不能作為改善心衰患者的貧血的長期治療手段,僅限於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一般來說血紅蛋白>80g/L不主張輸血治療。

3)食物補鐵

動物血(如鴨血、雞血、豬血等血製品)鐵的含量較高,而且都是易於被人體利用的血紅素鐵,為補血佳品。此外,可適當多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菠菜、木耳、紫菜、瘦肉、動物肝臟等。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可以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獼猴桃、西紅柿、草莓、桔子、酸棗、西蘭花、彩椒等。

貧血在心衰患者中普遍存在,鐵缺乏是導致貧血最常見的原因,都與患者的預後和死亡密切相關,心衰患者補鐵治療既能改善症狀,同時身體機能、運動持久度與生活品質都能獲得改善,可以看出心衰患者補鐵治療不僅僅是

“雪中送炭”更是“錦上添花”!

(通訊員 任承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