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神槍手張桃芳:上甘嶺戰役,狙擊214人,張藝謀要將他拍成電影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電影,越來越受到民眾的歡迎。電影以其藝術的手法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人生。

看電影不僅僅只用來娛樂,也是公認能引起廣泛共鳴的文化形式。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近些年像《金剛川》、《長津湖》這類關於軍事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受到大家歡迎,生活在如今太平且富足的盛世,我們不能忘記革命先人為之付出的努力。

著名大導演張藝謀,最近也在拍攝一部軍旅電影,名為《最冷的槍》,這是他一兩年內的第四部電影,這次他將目光聚焦在一位傳奇人物身上,聚焦在抗美援朝戰場上。

他就是被稱為世界十大著名狙擊手之一的張桃芳。

國際上獲獎無數的張導,出手必是精品。因此電影從籌拍開始就博得全民關注。

神槍手的誕生

張桃芳,他是中國人的驕傲。

在當時代表著中國槍法的最高水平,曾經創下32天用426發子彈擊斃敵方214人的輝煌戰績。這位傳奇老人於2007年逝世,他的故事,將隨著這次被搬上大熒幕,再次被人民記住。

每一次努力,都不會憑空消失。

抗美援朝戰爭之初,對方以美為首的聯合軍囂張來犯,我軍採取戰略防禦戰術,兩方僵持開戰。當時美方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軍用裝置,一直壓制著我軍。迫於戰況,我方急需增加狙擊手,這個機會落到了入伍不到2年的張桃芳身上。

戰場上,他傾盡全力殺敵,這是他的第一次可以酣暢殺敵機會,儘管事出突然,上了戰場,年輕的張桃芳也一點都不膽怯,表現異常積極。

奈何,相較於美方威猛的裝置,蘇聯資助的槍械卻沒有準星。這一戰,敗得很慘烈。

經此一役,張桃芳下定決心要練好槍法。

為了練好槍法,保證精準度,張桃芳進行負重訓練,經過長時間不斷堅持,等到正式出馬時,已經做到動作行雲流水。

但是,這次出站並沒有將所練所得派上用場。

此時,他意識到,光練槍法還不夠,必須要找出把敵軍一網打盡的方法。

為此,他特意要來地圖,配合地形勘測,迅速掌握作戰陣地。不僅如此,他還記錄敵人出現的地方,以備預測敵軍的行動軌跡。幾星期後,終於有了成效。

再上戰場,他就創下輝煌戰績。用240發子彈,擊斃71個敵人。這樣的戰績,來之不易,他開始被上級誇獎,被戰友冠以“頭號狙擊手”的稱號,同時他也交給了自己還不錯的成績。

不久,張桃芳的戰績引起了24軍軍長皮定均的注意,軍長派手下與他切磋,以看看這位新人的能力到底有多大。

切磋的要求是當面擊殺3個敵人,這個在別人眼裡並不簡單的任務,沒想到竟被張桃芳輕鬆完成。這次表現,讓軍長開始器重並決心培養他,把他送到團辦訓練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深造。

有勇有謀,樹立國威

再次迴歸戰場的張桃芳,表現英勇,積極殺敵,幾乎彈無虛發,且彈彈致命。

這一幕引起了美軍的重視,顯然先前步步緊逼的美軍,意識到自己輕敵了,並且也感受到了威脅。為了對付這位“神槍手”,美國開始找人對付他。

他們找來了一位代號“幽靈”的神槍手,這位神槍手大有來頭,他本來已經有了一定的戰績,在美國擁有大量粉絲,槍法顯然也是被公認的。就是這個人,在戰場上與張桃芳展開了異常激烈的博弈。

我方當時並不知道對方的準備,因此對此一無所知的張桃芳一如平常一樣上戰場。

正當他熟練地舉起槍支,瞄準敵人時,突然遭到對方的猛烈攻擊。只見一枚子彈快速從他的頭皮掠過,並擦到了頭皮。這一刻,他離死亡如此之近。

顯然對方是直衝自己來的,只要張桃芳一有動靜,對方就襲來槍林彈雨。他知道自己這次遇到對手了。所幸張桃芳平時訓練有素,他想辦法轉移對方的注意,扔出頭盔與假人制造假象,然而全被對方識破。

此時,張桃芳讓戰友掩護,同時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思考對策。他暗中觀察對手,終於被他發現,敵方習慣性偏右側瞄準。

正是這一點,讓張桃芳找到了機會,於是他順勢做出敵方右側方向的假動作,吸引火力,自己則迅速轉向左側,迅速瞄準敵方,一擊致命。

消滅了戰場上最強勁的對手。張桃芳不僅槍法如神,而且擅於作用戰術。保護自己,捍衛國家尊嚴。

榮譽加身

創造輝煌戰績的張桃芳,是戰場上的“死神”,也是國家的驕傲。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儘管裝置落後,儘管國家資源緊缺,我們國家還是誕生了一位神槍手,成為了世界十大著名狙擊手中的唯一的中國人。

美國的軍事學院曾經對世界有名的狙擊手做過一個排名,我國的張桃芳憑藉其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輝煌戰績,排名第八。

朝鮮戰爭結束後,張桃芳還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授予的二等功功勳,以及“二級狙擊英雄”的稱號,以及朝鮮政府授予的“一級國旗勳章”。

抗戰英雄,滿譽而歸,他是這場戰爭當之無愧的英雄。

結語

革命先烈的血汗都應該被歷史銘記,被人民銘記。

我們無法體會當時的情境,但是我們必須共情當年的精神。作為中國公民,歷史賦予我們從張桃芳,黃繼光,邱少雲,毛岸英等等抗戰英雄及其故事中領略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能力。我們更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延續這樣的精神。

張桃芳在戰爭中,僅用一支連光學瞄準鏡都沒有的步騎槍,創造了當時想都不敢想的奇蹟。而這種槍,也成為了抗美援朝志願軍狙擊手的標準配置。

如今,這支步槍被珍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雖然他的主人張桃芳老人,已經離世,但是張桃芳的精神,這支槍的使命,還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