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不吐不快!《007無暇赴死》的三大硬傷

比原定上映時間晚了大約18個月,丹尼爾·克雷格飾演詹姆斯·邦德的最後一部電影終於來了,可以肯定地說,《007:無暇赴死》值得等待。

在克雷格15年的007生涯中,這部電影並沒有達到《007:大戰皇家賭場》或《007:大破天幕殺機》那樣令人欣喜的高水準,但顯然輕鬆超越了《007:大破量子危機》和《007:幽靈黨》,在克雷格的五部電影中恰處於中間位置。

但更重要的是,《無暇赴死》為克雷格飾演的角色送上了一場由衷、徹底的告別,將其貫穿五部電影的整體人物發展推向了恰到好處的動人高潮。

其中的一些情節設定肯定會讓鐵桿粉絲和普通觀眾產生分歧,但所有參與其中的演員都表現得非常出色,在目前的25部007電影中,這部電影顯然處於中上游梯隊。

雖然在宣佈下一任007演員之前,理所當然應該讓粉絲們暫時沉浸在克雷格版007的最後時光中,但還是希望下一部007電影不會讓我們等待太久。在那之前,讓我們先說說《007:無暇赴死》的失敗之處…

整部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反派。不管你怎麼看,盧瑟弗?薩芬(拉米?馬雷克飾)都是一個乏味平庸、動機無聊又老套的007反派。

我們可以感覺到,電影主創想要塑造一個傳統的007反派角色——他毀了容,有一個令人驚歎的老窩,還鼓吹一個荒謬的狂妄計劃——但可惜最終他在銀幕上出現的時間太少了,缺乏足夠的深度和存在感,並不足以引起觀眾的注意。

可惜拉米·馬雷克,縱然才華橫溢,但沒有什麼戲份,也就只能走走過場罷了。

當然你可以爭辯說,《無暇赴死》更多是關於邦德的個人旅程,而不是典型的007情節,但作為反派角色,薩芬也太刻板了。

雖然粉絲們抱怨《007:大破量子危機》中的多米尼克·格林(馬修·阿馬利克飾)無聊乏味,但說實話,薩芬並不比他強多少。

對於一部煞費苦心營造史詩感和歌劇感的電影來說,薩芬基本上只是……一個臉譜。

《無暇赴死》的時長為163分鐘,是迄今為止最長的007電影。考慮到如今大片似乎一年比一年長,不由讓人擔心,未來會不會出現3個小時的007電影。

從《無暇赴死》來看,這種擔憂不是沒來由的。

雖然這部電影看起來並不會讓你覺得難熬,但也還沒能證明其史詩般的時長存在的合理性,儘管廣闊的畫布使一些場面有了更大的揮灑空間——例如,開場序幕長達20分鐘——但鬆懈的中間部分完全可以明智地進行一些刪減。

電影中間塞了大量的次要情節,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敘事,這些情節可以很容易地被簡化,或者完全拋棄掉。

在這部電影裡邦德的旅程非常私人化,繼續沿用以往常見的那種007循跡追蹤的敘事模式真的沒有必要,只會讓人感覺累贅。

不談太多細節,《無暇赴死》的情節相當荒謬——毫無疑問,比主創願意承認的還要荒謬得多。

和《007:幽靈黨》一樣,這部電影顯然也想取悅那些懷念羅傑·摩爾時代浮誇風格的老007粉絲,所以這個故事用各種錯綜複雜、誇張的結纏繞著自己,試圖顯得既史詩又“複雜”。

從布洛菲爾德(克里斯托弗·瓦爾茲飾)融入故事的方式,到薩芬試圖控制世界的陰謀,一切都讓人覺得愚蠢可笑,與電影中更為嚴肅、更牽動觀眾的目標物件——邦德本人——完全背道而馳。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少即是多”,適當降低規模,著眼更為親密的利害關係,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與邦德內心探索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