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餐飲"尋寶"聖地!樂山還能跑出多少大爆品?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紅餐網(ID:hongcan18),作者:陳漠,創業邦經授權轉載,頭圖來源圖蟲創意。

要說近些年存在感最強的菜系,可能非川菜莫屬。無論是火鍋、酸菜魚、麻辣燙,還是炸串、江湖菜,川渝餐飲品類幾乎席捲了國內市場。

而這些風靡的品類,很多就源於四川樂山。

樂山,除了有世界知名的大佛,還是川渝餐飲的品類寶庫,在全國叫得上名號的單品品類、小吃,很多其實都發源於樂山。同時,樂山餐食區別於大眾對川渝麻辣認知,對甜口十分熱愛,也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如今,樂山已經成為無數餐飲人的“尋寶”聖地。未來,在地方小吃可能成為餐飲一大發力點的趨勢下,樂山很可能跑出更多風靡全國的餐飲品類。

從麻辣燙到蹺腳牛肉,那些源自樂山的大熱單品

全國人民都知道,川渝人民“愛吃、會吃”,而在川渝人民中,又數樂山人是這“愛吃、會吃”中的佼佼者。目前,餐飲市場上源於樂山的大熱單品已經不在少數。

麻辣燙可能是很多都市人餐食的好選擇,方便、快捷、食材多、口味可選擇,普適性讓藍領、白領,甚至金領都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解決口腹之慾。

而要說起麻辣燙的起源,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成都,畢竟這裡是川渝餐飲大軍的大本營。但其實,麻辣燙最初源於四川樂山的小吃“串串”,被東北餐飲人改良後才變成了如今風靡大江南北的麻辣燙。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火鍋的走紅,口味與火鍋相近的串串,也逐漸“出道”,成為火鍋的“小弟”,憑藉著“小份制”、自由取用、不拘人數、不拘環境等特點,成為獨立品類大殺四方。

串串的另一種形式——缽缽雞,也在這兩年興起。缽缽雞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曆史,與熱鍋串串不同,缽缽雞的食材大多已經烹煮好,只要放入滿是芝麻的紅油之中浸潤一陣即可開吃。

與熱鍋串串、火鍋追求麻辣口味不同,缽缽雞的口感是醇厚的甜辣,甜而不膩、辣而不燥,絕妙之處更在於紅油和食材之間極度平衡的溫度。

也正因為離開了對“火”的依賴,缽缽雞既可以當做正經餐食,坐下來慢慢品嚐,也可以當做一種街頭小吃,沒事兒帶兩串走人,方便、快捷、解饞。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21年大火的炸串,與樂山缽缽雞、牛華麻辣燙、樂山燒烤並稱“樂山四大名串”,成就了夸父和喜姐兩大炸串品牌,其中夸父炸串以半年完成3輪超1。5億元的融資,掀起了餐飲界和投資界的熱潮。

樂山油炸串串有些類似於燒烤,不同的是,燒烤主要是“烤”,樂山油炸串串主要在於“炸”,雖然兩者的味道十分相近,但油炸串串因為特殊的蘸碟,形成了獨特的風味。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最初油炸串串是樂山老牌國企長征製藥廠(今四川省長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廠區裡不起眼的小攤,在市裡小有名氣。後由於國企改革,個別下崗職工乾脆改行賣起了油炸串串,名曰“長藥油炸”。又因樂山是旅遊城市,遊客眾多,“長藥油炸”生意火爆,攤販爭相模仿,長藥油炸也迅速傳播至成都、重慶等周邊城市,後來因長征製藥廠沒落且知名度較低,“長藥“便被替換為”樂山“,得名”樂山油炸“。

其實油炸串串在南充、成都等地都有分佈,但由於油炸串串源自樂山,在樂山當地更為流行。

一般來說,炸串店門口都會有好幾口大鐵鍋,各種葷菜、素菜都被串在竹籤上,形成了一種“萬物皆可炸”的風氣。這樣的場景很吸睛,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容易形成關注,所以在抖音等短影片平臺崛起後,油炸串串也漸漸走紅,成為一大網紅小吃。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作為川渝地區一種有代表性的烹飪方式,樂山另一著名小吃”狼牙土豆“,則是將土豆切成條狀油炸,再拌上各種佐料而成,在重慶小吃集合店品牌萊得快、成渝兩地各種小攤等,都能見到狼牙土豆的影子。

另一個正在全國起勢的品類——蹺腳牛肉,也起源於樂山。現在,在北上廣深這幾個飲食風向標的一線城市,蹺腳牛肉已經成為市場上不可忽視的一股新興力量。

區別於川渝火鍋的麻辣,蹺腳牛肉是藥膳的清湯口味,辣口愛好者則可透過香辣的辣椒蘸碟大快朵頤。

蹺腳牛肉搭配的涼拌、火爆炒菜菜品凸顯了濃厚的川菜特點,普適性高,可以讓不同口味喜好的消費者同桌就餐。就餐方式可以小份,也可以大份火鍋+燙菜的形式出現,也擴大了客源,一人食和宴席招待都能滿足。

△蹺腳牛肉,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在上海,肖四女蹺腳牛肉已“席捲”幾條街,有媒體報道稱,其火爆程度要趕上春節檔搶車票,連黃牛黨都“粉墨登場”;來自成都本土的馮四嬢等品牌,也開始向一線城市突進;北京、廣州、深圳也出現了全牛匠等蹺腳牛肉品牌。

另類麻辣、包羅永珍,碼頭文化造就的美食藏寶庫

或許有人已經注意到,這些已經在全國走紅或是小有名氣的樂山美食,並不像傳統的川渝餐飲那樣,充滿了豪放的麻辣鮮香,特別是不像火鍋那樣,放眼望去都是“耀眼”的辣椒、花椒,反而顯得有些收斂、清淡,更為包容,充滿了融合的意味。

樂山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飲食特點,與其地理、歷史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說起碼頭文化,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是重慶或武漢。誠然,這兩個城市是碼頭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樂山古稱“嘉州”,是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條大江的匯流之地,因此也造就了獨特的碼頭文化。

△圖片來源:攝圖網

由於地處三江交匯之地,加之鹽資源豐富,特別是樂山五通橋區,曾是有名的“川省第一場”, 其井鹽產量曾居全省之冠,甚至以鹽興城、因鹽成邑。

花鹽在船工號子和馬幫鈴聲中,或順著江水或踏過橋樑,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五通橋也就成了全國商販和五湖四海文化的匯聚地。多種文化的匯聚,南來北往的商販、船工們都帶著自身的飲食習慣,久而久之,這片土地也形成了極具包容性、選擇性的餐食。

與重慶的豪放不同,由於樂山地勢的相對平坦、氣候溫潤,飲食也就少了些野性,多了些柔和。這也是為什麼樂山美食並不以大家印象中四川美食的麻辣為主旋律,口味包羅永珍,甚至還有嗜甜喜好、有沿海口味呈現的原因,也才成就了樂山另類麻辣的獨特風格。

就像蹺腳牛肉,喜歡清淡的就選擇原湯就餐,喜歡吃辣的就給自己來上一碗麻辣鮮香的蘸碟,大家依然可以坐在一張飯桌上觥籌交錯,談生意、侃大山。

發源了麻辣燙、豆腐腦、缽缽雞等知名美食的牛華鎮,也正位於五通橋,它們的口味能被全國食客接受、喜愛,便於改良,除了火鍋打下的基礎,也和這些品類本身口味上的相容性分不開。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仍待挖掘的餐飲寶庫,樂山美食還有哪些“潛力股”?

樂山美食品種豐富、味道多變、適應性強,將川菜的“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特點發揮到了極致。而前文所述,或許只是樂山美食的鳳毛麟角,樂山仍有很多吃食等待被挖掘。也因此,近年來,大批餐飲人趕到樂山尋找創業商機。

從開店經營的角度來看,樂山美食到底還有哪些“潛力股”?紅餐網盤點了以下幾大值得關注的單品:

甜皮鴨

有人說,沒看過大佛,沒吃過甜皮鴨,就不算到過樂山。可見甜皮鴨在樂山飲食中的重要地位。

和大眾對川渝飲食麻辣的固有印象不同,樂山人是真的很愛甜口,不管是缽缽雞、燒烤、鳳爪、土豆,味道里面都帶甜味。甜皮鴨也是其中的代表。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樂山,人們把甜皮鴨稱為“滷鴨子”,同時,甜皮鴨又稱“貢鴨”,它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藝,由民間發掘、改進研製而成。甜皮鴨的滷水別具特色,鹹中帶甜,滷出來的鴨子色澤紅亮、入口鹹甜、皮酥肉嫩、回味悠長,既可作筵席冷菜,又可入家常便餐或冷吃熟食。

重甜的口味其實不太符合川內人的喜好,但甜皮鴨的美味還是吸引了很多成都人不遠千里遠赴樂山打包帶走。

燒麥

說到燒麥很多人肯定想,這不是在廣東等沿海地區才常見的品類嗎,川內怎麼也會流行?但其實,燒麥在樂山也有著相當的受眾,而且由於曾經的文化交融,樂山的燒麥帶著濃厚的滬式風味,打眼看去,基本不會聯想到這是四川的小吃。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樂山的燒麥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內料鮮肉、鮮蝦,外皮薄長可疊花”。和沿海地區燒麥不同的是,樂山的燒麥要搭配四川特有的辣椒蘸碟,如果忽略這一點,樂山燒麥基本就是一道異域本幫菜。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為餐飲人提供了想象空間——樂山燒麥或許也適合在全國推廣。

夾絲豆腐

《舌尖上的中國》曾考據,樂山最早出現的串串並非我們現在看到的串串,而是夾絲豆腐。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作為一道具有樂山代表性的小吃,夾絲豆腐是用油豆腐包夾著脆爽、醃泡過的蘿蔔絲,用竹籤串起來定型,再撒上花生粉,澆上甜酸味的紅油汁水,一嘴下去,軟的軟脆的脆,鹹甜辣在口中綜合,可作為菜品,也能當做零食、小點,回味無窮。

這樣的製作方式、出品形式,也能演變出多樣化的售賣模式,供餐飲人拓展。

豆腐腦

樂山豆腐腦屬於鹹味豆腐腦,和傳統意義上的開封豆腐腦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樂山,豆腐腦並非以豆花為主,而是以絕對美味的湯汁勾芡而成的湯頭為主,配上深紅的辣椒和翠綠香菜或芹菜,色香味俱全。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如果覺得這樣的豆腐腦太素,還可以加一份雞絲、粉蒸牛肉、粉蒸肥腸等一起攪拌,因此樂山的豆腐腦也大致分為雞絲、牛肉、蛋衝、酥肉幾大類。

通常,樂山的豆腐腦店還會同時售賣粉蒸肉和卡卡餅,將粉蒸肉夾入餅中有點類似肉夾饃,但卡卡餅的麵餅更為香軟,不浪費一點粉蒸肉。

結  語 

因為地理和歷史文化原因,樂山飲食從口味上就天然綜合了川渝的麻辣,和沿海各地的清淡口味,從餐飲角度看,更具有普適性,更易為群眾所接受。而且近些年,樂山餐飲也一直是川渝餐飲的寶庫,不斷被挖掘出來成為單品品類。

隨著餐飲標準化、連鎖化的發展,全國的餐飲同質化加劇,無論消費者還是餐飲行業、餐飲人,都更需要多元化、多樣化地呈現差異化,未來,眾多具有當地特色、普適性高,又有成功案例的樂山地方小吃,或許有很大潛力會成為熱門品類。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