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曾經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現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相信“五道槓少年”這個詞,大家多少會有所耳聞。湖北省一個名叫黃藝博的初一學生,曾任中國少先隊武漢總隊副總隊長,而這一職務會佩戴“五道槓”。因其在若干張照片中,手臂上佩戴的五道槓臂章分外顯眼,被網友稱作“五道槓少年”。

從2011年4月30日開始,一篇載有“五道槓少年”——黃藝博的照片的博文,受到了網友的大量轉載與評論。隨後,黃藝博的社交平臺迅速被圍觀,他的一些文字和照片被轉發、評論。不到兩天的時間,就突破了90萬的點選量。

黃藝博的社交平臺從無人問津,到瀏覽量一舉超過90萬。由此可見人們對這一事件的關注,在人們熱議此事時,我們應如何更理性地去看待這一事件呢?

據媒體報道,黃藝博從兩三歲開始看《新聞聯播》,從7歲起每天閱讀《人民日報》、《參考訊息》這類報紙,並已在全國重要報刊發表了100餘篇文章。黃藝博“五道槓”、特殊簡歷和成人化的神情,這一系列背後的成因到底是什麼?

不得不說,當原本應當讀《童話大王》、《哈利波特》的年紀,卻埋頭於報刊,在原本應該天真無邪的臉上,卻是一臉官味十足的霸氣,在原本應是純真的年紀,卻時時掛著“五道槓”顯示。令人感到又滑稽,又心痛。

這完全與年齡錯位的種種表現,引發了網友對其父母的教育理念的質疑與批評。然而,我們是不是也應深入思考一下,又是什麼造成了黃藝博父母錯誤的教育理念呢?我們先來看看,學校在這一事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每學期的班幹部評選,都是學校的重頭戲。在這之前,也是部分家長與老師互動較頻繁的時期,頻率有望超過教師節。當然,清廉的老師還是有的,儘管鳳毛麟角,甚為稀有,總歸這樣的老師還真有。

正所謂“上所行,下所效”,現在,不用說中學,小學的班級也早已經“官僚化”。二道槓在一道槓面前,一定有著十分的優越感,三道槓來了,又秒殺二道槓。在孩子不知道職務與服務意識、責任等的關係時,學校又沒有去正確的引導,難免形成不良的“優越感”。

如果大家要口誅筆伐的話,是不是也應該更多地關注學校,乃至社會的成因呢?無論家長、孩子都是社會的產物。從根本上認識到錯誤所在,才能真正杜絕這類事情對更多家長、孩子的傷害。

據某研究表明,中國人比所有外國人都更渴望升官發財。“官本位”的思想,永遠跟“跪下去”的靈魂,密不可分。在權力面前,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權力面前,蘇格拉底選擇慷慨赴死。

當舉世聞名的亞歷山大大帝對哲學家第歐根尼說,“第歐根尼先生,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嗎?”衣衫的歐根尼說,“請往邊上站一點,你擋住了我的陽光。”靈魂的高貴,就在於面對權力有質疑、有說“不”的勇氣。

而我們的教育,更多的是學習服從。失去了質疑精神,就已經失去了培養真正人才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不屑弟”能夠成為另一個焦點的原因。

新聞報道“五道槓少年”——黃藝博之時,在他的斜後方有一位男生,撇著嘴,一臉不屑,露出了鄙夷的神情。這位同學就是孫童,被網友們戲稱為“不屑弟”。甚至連著名主持人孟非,都對孫童面露不屑的表情的經典圖片,進行了轉發,稱讚他“真實”。

確實,真,是一切生命健康成長的條件的必要條件。失去了純真的童年,如同一個任人擺佈的“玩偶”。而最悲哀的玩偶,感覺不到拉線人的存在。最悲劇的是“套中人”,感受不到套子的存在。

對於一望而知的弱者,我們總是會報以同情的理解。對於看似風頭出盡,卻是受害者的弱者,我們不一定有能力分辨,他們為那個強大的慣性——“官本位”思想,犧牲了自己一去不返的童年。

與此同時,我們又看到,有些商家甚至在販賣此事件的衍生產品,如五道槓袖章、五道槓T恤等等,真的是“商機算盡”。社會畢竟是由每一個人構成的,商家們是否應該在謀利的同時,分析一下社會效應?

一切事物都是“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沒有建立一個強大的社會道德意識,被這種“官本位”奪走童年的孩子只會更多。社會、家長有著主要的責任,而家長是社會的一員,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其中也必須負一定的責任。

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往往決定了孩子成長的方向。一切打著愛的名義,使孩子變為功利主者的家長,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請不要利用孩子成長時對家長,以及外部環境的信任,去用最功利的方式操縱、利用,向你投來的最純真的目光。

距離2011年已有10年之遙,曾經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兩個令無數網友矚目的孩子現狀如何?

2016年,在自主招生的過程中,黃藝博那滿載榮譽感的簡歷被武漢大學一眼相中。武漢大學當即表示,如黃藝博高考成績可以超一本線40分,就歡迎其入武漢大學就讀。

也許是因為他的基礎不算好,也許是因為高中課業本就艱澀、繁重,再加之黃藝博在課外活動上花了太多時間,分散了精力。總之,最後高考只考了477分,未達一本線。沒有被心儀的大學錄取,最後去了一所民辦的三本院校——武漢學院。

當年與黃藝博一同被大家關注到的“不屑弟”孫童,在高考中的表現卻與他截然相反。孫童小時候較頑皮,自打入學以來,也許是由於孫童調皮的性格,也許是他根本不屑於當幹部,總之,他一直屬於“草民一族”。

正所謂“無官一身輕”。高考時,孫童以良好的成績考取了華中農業大學,後來傳聞他去了哈佛大學深造。如今的兩人,境遇大不相同,但這種結局卻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少一項分散注意力的事情,當然肯定會有利於高考,但並非所有沒有官職的學生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這或許跟他有著真情性,活出本色,心裡沒有那麼多雜音,有著密切的關係吧。這個結局,似乎也可以給一心想讓孩子從小“步入官場”的家長一個警醒。

兒童、少年時期沒有真正為自己活過的孩子,很難有真正的自主學習力,更不要說創造力。當一切以外力為驅動時,從某種意義而言,他並未真正地活過,這也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為孩子留一片屬於自己的晴空,這也是社會、學校、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的最基本的保障。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琴溪娛樂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