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12年前不顧父母哀求,毅然出家的清華博士,如今富豪同學已認不出

周星馳經典電影《少林足球》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臺詞:“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這句話看似無厘頭搞笑,實則發人深省,讓人感觸良多:人活在世界上必然要有自己的精神目標,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有人追求功名利祿,有人追求精神的寧靜,這或許就是為人的奇妙之處,是思想造就了人與人的不同。

所以在世俗紛擾之中,總有一些人感到厭倦,為了尋找一方讓心靈有所依託的地方而選擇避世出家,而在這樣的群體裡,文人總是佔了多數,1600多年前隱士陶淵明便寫過“心遠地自偏”名句,現代社會也有越來越多高學歷者選擇出家、隱居,比如12年前不顧父母哀求毅然削髮為僧的清華博士張明光。

張明光是河南商丘虞城縣的農村孩子,出生於1980年,雖然家境不富裕,但父母卻望子成龍,一直省吃儉用供他上學,張明光最初也沒有讓父母失望,年年都捧著獎狀回家。參加高考之後,張明光更被國內一流學府清華大學錄取,這件事傳遍了家鄉,父母甚至激動得哭了出來。

即使到了清華這樣人才濟濟的地方,張明光也依然出眾,他從本科讀到博士,27歲那年順利獲得清華工程熱物理專業的博士學位。在此期間,他的父母為了讓兒子專注學業,不讓他做任何兼職,而是每個月按時將生活費寄給他。

誰也沒想到,張明光讀完博後雖然找到了一份令人豔羨的高薪工作,但沒過多久,他就提出離職,跑到龍泉寺剃髮出家。原來,張明光升入大學後潛心研究中國古典文化,但他覺得聖賢的思想都很無趣,直到無意間接觸佛學,他才有了恍悟之感,從此萌生了出家的念頭:

“對世間生活的觀察,讓我非常失望。結婚生子,工作,即使是搞科研,也多半不能避免跑專案、應酬種種……這是無底洞啊!”儘管張明光認為自己找到了正確方向,但他的父母、昔日同學卻都感到非常震驚,父母從老家連夜趕到了龍泉寺,苦苦哀求他不要這樣,甚至當眾給他下跪。

張明光的同學則感嘆道:“他本來可以在科研上取得成就,卻選擇佛門修行……這未免有點自私。。。。。談不上成功。”轉眼12年過去,張明光已經成為了龍泉寺賢清法師,並且擔任龍泉寺國際弘法事務執行長,作為從清華走出的學霸,張明光管理寺院事務相當出色,完全適應了遁入空門,沒有還俗的打算。

而對張明光的父母而言,儘管他們不得不接受現實,卻依然如鯁在喉,他們甚至不敢和街坊親友聊起這個兒子,就怕別人竊竊私語或者投來異樣眼光。而張明光回憶起當初的選擇,依然不覺得自己做得有什麼錯,他認為出家和盡孝是不衝突的,自己只是選擇了更適合的路。

如今的張明光自得其樂,修持誦經、種菜、開講座、當主持,忙得不可開交。而他昔日的同學大多事業有成,其中不乏富豪,再見張明光時,他們忍不住感嘆眼前這個法師已經完全不像清華學霸了,他氣質大改,咋一看認不出來。張明光的做法也引起了很多爭議,有人讚歎他順從內心,有人批評他太過自私。

其實,圍繞著“高材生出家”一類事件的爭議,與“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引發的爭議非常像,痛批這類行為的人往往覺得,如果大家都削髮為僧、不繁衍後代,最終人類便會徹底走向滅亡,因此這種行為是非常可恥的,沒有絲毫社會責任感。

不過在筆者看來,人固然是社會性生物,但人之所以為人,便在於他有思想靈魂,不同的思想讓群體保留了個體差異。每個人都應該有自主決定人生的權利,只要不觸及法律底線,跳出一些社會框架制約,保持為人的個性追求無可厚非;因此,張明光的選擇無對錯可言,只看我們站在哪個角度去理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