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福建漳浦蔡氏:嚴義利 守志節

在福建漳浦,有一個蔡氏家族,以出了兩位清代帝師而留名青史。該家族的蔡世遠、蔡新叔侄,秉承孝為本、德為先的祖訓,為師鞠躬盡瘁,為官清正愛民,把廉潔作為家風教育的核心,以身作則,終生踐行,形成薪火相傳的清廉好家風。

蔡世遠,字聞之,號梁村,因世居漳浦梁山,後世稱之為“梁山先生”。他是清康熙年間進士,乾隆帝師,歷任翰林院編修、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等職。蔡世遠為人耿介敦厚,服丁憂期滿,部胥以“超假”敲詐,他拒絕行賄,不惜去翰林院一職,拂袖歸田。有一年漳州、泉州兩地饑荒,他募集善款買米救濟災民,還懇請浙江巡撫放寬口禁,便於糧食運至兩地,緩解災情。他回鄉後設族規,置大小宗祭田,資助孤寡老疾,鄉人受感化,二十餘年無賭徒。

當官必須廉潔,不廉潔的官寧可不當,這是蔡世遠秉持的信念。這種信念的來源與其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蔡世遠的父親蔡璧飽讀詩書,為人方正耿介,四壁蕭然而廉於取利,以善教而聞名。蔡世遠的母親常教誨兒子們:“汝等須誠以物躬,謙以待人,廉以養德,毋以詐御物,毋以氣加人,毋取一毫非分之取。”蔡世遠每月有錢財拿回家,母親都要認真詢問錢是哪來的,得知錢財來路正當,才欣慰地說:“吾欲汝等食菜根無忘先人遺訓也!”

蔡世遠一生所得俸祿多半資助貧苦之人,病逝時,除了幾襲舊衣,別無財物,以致家人無力發喪。為此,雍正震悼,特賜白銀五百兩,諸皇子、同僚大臣也助銀髮喪。蔡世遠次子蔡長沄,曾官至兵部侍郎,廉明有為,政績突出。去世之日,囊中沒有剩錢,竹匣內有舊衣,舉朝嗟嘆:“不愧為文勤(蔡世遠)的兒子啊!”

蔡世遠曾寫下《庚子秋帖示族中子弟》,強調“嚴義利之辨”“醇此孝恭之念,守其廉潔之操”“今日強毅立志,終身守此不移”;還寫下《跋祖祠規條》,教育家人“勿貪其非有”。蔡世遠家訓對族中子弟影響深遠,侄子蔡新深受薰陶。

蔡新為乾隆年間進士,拜文華殿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四庫全書》館總裁、太子太傅,是嘉慶帝的老師。他雖官居高位,返鄉卻從不擺衣錦還鄉的架勢,僅乘坐一頂小轎子。家鄉下布村與相鄰的溪南村發生糾紛,族人希望他藉助官府力量為本村撐腰,他卻告誡說:“有萬世溪南,無百年宰相。”

蔡新為官時以謙虛謹慎、清廉正直備受稱頌,致仕回漳浦後,平易待人,敬老愛少,尊重地方官吏,遇見鄉民都執禮甚恭。他教育族人低調做人、謹慎處世,因而家族親屬與鄉鄰和睦相處,少有違法亂紀的事情發生。

蔡新繼承蔡世遠家訓,在“守志節”的基礎上,強調要修身養性。他提出為官要修心、養心,才能“篤操持”“不為利疾”,一身正氣。蔡新的言論被後人整理彙編成《蔡新家訓》。在良好家風家訓的長期浸潤下,蔡氏一族人才輩出,賢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