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劉邦晚年為何要殺死戚夫人?戚夫人與劉如意陷入了孤立無助的境地!

劉邦晚年,圍繞皇位的繼承問題,與呂后的關係日漸乖離,與功臣們的關係愈益緊張,血光之災的歷史慘劇,由外而內,由遠而近,一發再發,政權核心的不測危機,隨時可能爆發。

劉邦病逝,不管是呂氏一族,還是功臣將相們都暗暗鬆了一口氣,慶幸老天有眼,收放及時。不過,天有眼,遠望近看各有相,世上事,有人歡喜有人哭。劉邦病逝後,寵姬戚夫人與愛子劉如意,陷入了孤立無助的危險境地。

晚年的劉邦,寵愛戚夫人,執意要廢太子劉盈,立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遭到呂氏一族和將相大臣們的聯合抵制,不得不死了心。史書上說,晚年的劉邦,鬱鬱寡歡,身後愛子如意不得保全之事,最是憂心。這一天,情緒低落的劉邦,竟然失態放聲,獨自悲歌起來,伺候在身邊的近臣們,人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皇上出了什麼事情。這時候,一位機靈的年輕官員站了出來,道破了劉邦的心事。此人姓趙名堯,任符璽御史,在劉邦身邊供職。

趙堯,當是趙國人,以其姓氏來看,或為趙國王族趙氏之遠族?加入到劉邦集團中來的趙國人士,多是先後追隨常山王張耳而來的,時間在漢二年十月以後。這位趙堯,年少機靈,文武雙全。他不但在征戰中立有軍功,而且通曉律法,在武功文治交替並重的西漢初年,脫穎而出,步步高昇,得到御史大夫周昌的賞識,提拔為符璽御史,掌管皇帝用的符節印璽。

當時,皇帝的詔令,在宮廷內擬定,由符璽御史蓋章,經由御史大夫轉送丞相府執行。丞相府,在長安城內,皇宮之外,距離皇帝遠。御史寺,是御史大夫的官署,在皇宮之內,距離皇帝近。掌管皇帝符節印璽的趙堯,因其職務的關係,常在皇帝身邊走動伺候,大內中的秘聞機要,多有知曉。

趙堯是機靈人,耳聰眼明,手勤嘴緊,好動腦筋。劉邦廢太子不成的挫折,他看在眼裡,劉邦擔憂如意不全的心思,他清楚明白,也有所考慮。當劉邦獨自悲歌,群臣不解時,趙堯主動站了出來,小心地問道:“陛下悶悶不樂,豈非心中有所憂慮。憂慮趙王(如意)年少,憂慮戚夫人與呂后不合,憂慮萬歲後趙王母子不能保全?”

趙堯一語中的。劉邦答道:“我私下擔憂,想不出辦法。”趙堯建言道:“陛下可以考慮為趙王設定一位強相,這位強相,首先必須地位高能力強。其次,這位強相,必須被呂后、太子以及群臣所敬畏。”劉邦點頭答道:“是這樣。我也這樣想過,不過,群臣中誰可以擔當?”趙堯答道:“御史大夫周昌,為人堅忍強直,從呂后、太子到大臣們,沒有人不敬畏他。這件事,唯有周昌可以。”劉邦想了想,答道:“好的。”

於是,劉邦召見周昌,俯身請求周昌說:“有件事情,我必須煩勞你。煩勞你勉為其難,為我出任趙國相國。”周昌當即流下淚來,哽咽道:“從沛縣起兵開始,臣下就一直跟隨陛下,沒有離開過一天。如今,陛下為何要拋棄臣下,將臣下遠放到諸侯國中去?”劉邦道:“此番安排,純屬外放左遷,我完全知道。不過,我私下憂慮趙王的安危,想來唸去,除了你,沒有人可以為我分憂。務必委屈你,勉強為我走這一回!”周昌無奈,萬分不情願地前往邯鄲就任趙國相國,好不折煞人。

前已敘述過,西漢初年,是後戰國時代,天下大勢,是戰國後期歷史的復活,漢帝國的政體,是以漢朝為主導的聯合帝國。在漢帝國的國家聯合體制下,漢朝是宗主國,直接統治以舊秦國為主的地區,關東的廣大地域,沿襲戰國六國的習俗,由漢朝分封有複數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的國王,先是異姓的功臣,後是劉姓的皇子。從王系來源上看,諸侯國經歷了由軍功到血緣的變化,不過,從政治關係上看,諸侯國與漢朝之間,始終是宗主國與從屬國間的關係。彼此之間,並立共存而又敵對抗衡;彼此之間,劃界分治,邊防阻斷;彼此之間,民不能互通婚姻,官不能相互往來。

可憐的周昌,他是漢朝的御史大夫,皇帝親信的重臣,因倚重而被委任,被打發到趙國去做相國,不但從天朝到了藩國,從中央去了地方,而且從皇帝之臣變了國王之臣,被從核心拋棄到了邊緣。委屈的周昌,怎能不失落,怎能不流淚而無可奈何。

這時候的周昌,方才想起一件往事來。周昌有一位老朋友,曾經做過楚國的薛郡方與縣(今山東魚臺)長官,史稱方與公,善於觀相看人。方與公是趙國人,熟悉趙堯。他對周昌說:“君侯的部下趙堯,雖然年少,卻是一位奇才,君侯一定要格外看待。將來,取代君侯之位者,當是他了。”周昌大不以為然,笑道:“趙堯,不過一年輕的刀筆小吏而已,怎麼可能。”

果不其然。周昌卸任離京不久,劉邦拿著御史大夫的官印把玩,自言自語道:“誰可以出任御史大夫。”繼而環顧四周的近臣,視線落到趙堯身上,說道:“除了趙堯,無人可以勝任。”於是拜趙堯為御史大夫。符璽御史,官秩六百石,屬於中級官員。御史大夫,副首相,官秩中二千石印,是僅次於丞相的頂級高官。趙堯由符璽御史出任御史大夫,可謂是連升三級,超常拔擢。這位趙堯,本來有軍功,爵位在第七級的公大夫以上,享有少量的食邑封戶。做了御史大夫以後,跟隨劉邦征討陳豨之亂,又立功受賞,於高帝十一年正月,被封為江邑侯,食邑六百戶,躋身於開國功臣列侯之列,一時間,榮耀之極,長久看,也為將來留下了隱患。

本文為大魚號獨家稿件,未經大魚號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