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給皇帝當爹,這個崗位你羨慕嗎?一文了解太上皇的多種開啟方式

常言道:“天無二日,國無二君。”說的就是皇帝的獨一性,九五之尊的位置僅能容下一個人唯我獨尊,雖然歷史上也經常出現諸侯爭霸、逐鹿中原的情況,但是每一個參與者都懷著兼併天下的雄心壯志,臥榻之下決不允許他人酣睡。不過歷史上也有一種尷尬的情況,就是皇帝的爹怎麼辦?皇帝貴為天子,受命於天,總不能給爹跪下來磕頭請安吧?那爹給皇帝三跪九拜?這就亂了人倫,這樣皇帝還怎麼以孝治天下?

面對這個bug,皇帝們絞盡腦汁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給自己的爸爸上一個尊號:太上皇。皇帝上面又有了一個新位置,地位比皇帝高,這樣一來直接解決了皇權與人倫的矛盾。但是,太上皇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崗位嗎?給皇帝當爹真的會開心嗎?我們不妨看一看歷史上的太上皇們。

一、躺平上位:都是命運的安排

中國第一個榮獲太上皇稱號的人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太公之所以能當上太上皇,完全是命運的安排。

劉太公本是一個平凡的鄉間老人,和無數農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在公元前256年,劉太公得了一個兒子,就是劉邦。

劉邦造反之前基本就是一個秦朝街溜子,因此劉太公經常批評他沒有哥哥善於經營,再加上劉邦經常帶著狐朋狗友到處惹是生非,劉太公為了劉邦真是操碎了心。

後來在一番機緣巧合下,劉邦走上造反創業的道路,但是給劉邦當家人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彭城一戰劉邦大敗,在逃命的時候他感覺車太慢了,竟把自己的一雙兒女推下車,夏侯嬰看不過,又給推了上來。劉邦心想逃命要緊,又給推了下去,最後夏侯嬰又給推了上來,還講了一番道理才保住這兩個小朋友。對親兒子都能這樣,就更別提對爸爸了。

劉邦

公元前205年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家小被項羽一窩端了,公元前203年,劉邦、項羽對陣,項羽把劉太公拉出來,威脅劉邦不投降就煮了他爸爸,劉邦不僅不急,反而說“你我約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要殺你爸爸的話給我分一碗羹”。雖然項羽沒殺劉太公,但我想當時的劉太公恐怕內心也是苦澀而驚恐的。

一統天下後劉邦成了名副其實的皇帝,直到有一天劉太公給劉邦下跪出了問題,爹給兒子下跪實在是有礙人倫,就將爸爸封為太上皇。至此劉太公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

劉太公

二、被逼上位:退休和死的選擇

自啟建立夏朝,天下為公就轉變為家天下,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誰當家這個問題就變成皇傢俬事與天下公事說不清楚的難題,因此皇室內部的鬥爭可能就沒有改朝換代那麼恐怖,失敗者除了駕鶴西巡還有去當太上皇這個選項,這一點在唐朝顯現得淋漓盡致。唐朝一共出現過兩個太上皇,分別是高祖李淵和玄宗李隆基,他們都是被兒子強行架上太上皇的位置上的。

李淵出身關隴貴族,本身就是隋朝高官,封唐國公,鎮守山西。617年,天下起兵反隋的隊伍蜂擁而起,隋煬帝被困在揚州,交通隔絕,大勢已去。李淵在心腹將領的支援下起兵造反,歷經多年奮鬥打敗各路勢力,最後幹翻竇建德,按倒王世充,實現統一大業。

李淵

但是,當外部敵人消滅後,自己人就成了敵人,李淵的兒子們開始了奪位之爭,按道理皇帝作為最高權威,當然擁有太子的最高解釋權,但是李家人並不按套路出牌,李世民直接一個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然後讓尉遲恭披盔戴甲帶隊入宮“保護”皇帝,李淵當時正在湖裡划船,看到這番情景知道大事不妙,但是馬上表示:殺的好,我早就想這麼辦了。三天後封李世民為太子,並將軍國大事交給李世民。兩個月後,也就是626年9月3日,高祖頒佈制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李世民,自為太上皇,政權交接正式完成。

話說李世民還是顧忌自己的形象和親情的,政變之後他對李淵相當尊重,父子之情逐漸和好,退出政權的李淵在宮中人老心不老,調整鬥爭方向,在接下來的10年中為李世民添了近30位弟弟妹妹,可以說為大唐的繁榮昌盛貢獻了大量的人力資源。

李世民

玄宗李隆基就沒那麼幸運了,他的前半生可以說順風順水,大唐的文化、財富和領土都達到頂峰。安史之亂打破了他和楊貴妃的美夢,顛沛流離中在馬嵬驛讓自己的愛妃死於非命,然而馬嵬驛之變還發生了另一件大事,就是太子李亨出走,到達靈武后李亨在東宮故人的支援下稱帝,是為唐肅宗。當時的條件十分寒酸,滿朝文武不足30人,四川還有一個父皇和全套中央系統,法統不正不能服眾,簡直就是一個盜版小朝廷。

接到通知的玄宗也是無可奈何,畢竟是他自己玩翻了,現在兒子出面收拾殘局總比改朝換代好,於是捏著鼻子認了。但他還留有後手:第一,重大事項要肅宗通報玄宗後才能落實;第二,以輔政為名大量派遣自己的親信到肅宗處任職,實際上是要控制肅宗;最後,給兒子畫大餅,光復兩京後我再給你走禪讓程式。

李隆基

肅宗就在這種十分尷尬的情況下開始了反攻大業,為了儘快光復兩京,肅宗無所不用其極,從回鶻借兵,和叛軍和談,總算在757年收復長安、洛陽,迎接玄宗回朝。

玄宗回朝後也遵守諾言走了禪讓程式,但是玄宗多多少少有點不想退出歷史舞臺,沒事還和長安群眾搞個互動,接受大臣的朝拜,這讓肅宗很擔心,怕太上皇累壞身子,最後還是肅宗的親信李輔國強行流放高力士並軟禁玄宗了事。

李亨

三、甩鍋上位:亡國和我可沒關係

皇帝就像一個公司的CEO,一般來說知名度最高的就是開國和破產的兩任,中間的皇帝存在感並不是太高。因此皇帝最怕成為亡國之君,生受辱,死無顏,史書還要記上一筆,宋徽宗為了不當亡國之君,就幹出了甩鍋禪讓的好戲。

宋徽宗在位期間酷愛藝術,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天賦非凡,獨創“瘦金體”書法,《芙蓉錦雞圖》《池塘秋晚圖》等都是傳世名作。但是宋徽宗在當皇帝方面確實差點意思,當時宋朝的盛世之下已經是激流湧動了,北有宋江,南有方臘,在這種情況下,宋徽宗竟然還和北方的女真人玩起了海上之盟,聯金攻遼。奈何宋軍的戰鬥力實在是不行,兩次攻遼都被遼軍打敗,讓女真人全盤收割。

宋徽宗

金人一看你也不行啊,於是在1125年分兵兩路南下,宋軍防線瞬間瓦解,朝野震驚,宋徽宗一面下罪己詔,要求各地勤王,一面封自己的兒子趙桓為開封牧,並讓他以監國名義替自己抵抗金兵,自己則向金陵逃命。大臣李綱反對宋徽宗南撤,理由就是:監國名不正言不順,不能統領天下各路人馬,你要走也行,皇位讓出來。宋徽宗為了跑路什麼都可以做,第二天就稱病禪讓了。至此趙桓登基,是為宋欽宗。

當時北宋還有一批愛崗敬業忠君為民的幹部,在李綱等人的努力下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在一系列條約下金人退兵。

此時的宋徽宗感覺自己虧大了,不應該那麼早讓權,還錯失力挽狂瀾的出場機會,於是回京鬥法,太上皇和皇帝在朝政上開始瘋狂對線。

1126年,金人再次南下。之前朝堂之上只有一個皇帝,不論戰和,都能控制局面。但是現在有太上皇和皇帝相互制肘,戰和不定,結果直接導致京師失守,釀成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可見當太上皇就要有太上皇的覺悟,不然只能北狩,去東北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雖然宋徽宗在最後時刻選擇禪讓,但是並沒有逃出亡國之君的罵名,徽、欽二帝也成為歷史上並不光彩的合稱。

靖康之恥

四、主動上位:累了倦了,年輕人上吧

歷史上有沒有不想幹皇帝了而主動退位的?還真有!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宋高宗趙構和清高宗乾隆。

趙構雖然貴為皇子,尷尬的是他是宋徽宗的第九子,本沒有繼位的希望,如果不是時局突變,趙構大機率會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太平王爺。

1126年,金軍南下,趙構被任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節制軍隊保衛京師,然而四方援軍還沒到,東京失守,整個皇族都被俘虜,趙構一下子成為金軍的漏網之魚。作為大宋政權的火種,面對國破家亡的局面,抗金力量迅速團結在趙構身邊,在宗澤等人的支援下,趙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成為南宋的開國皇帝。

大宋當時的局面十分糟糕,外部金軍步步緊逼,還建立大楚偽政權,內部各地軍馬不聽調動各自為政,此時的趙構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因此趙構稱帝后第一件事就是保命:跑。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趙構從河南跑到江蘇,又從江蘇跑到杭州,最後甚至感覺陸地不安全,跑到海上坐船到了溫州。這樣的日子一直過到1135年,趙構才在杭州安定下來。

趙構

雖然說皇帝是九五之尊,但是趙構這個“流亡大帝”恐怕對皇位沒有那麼多眷戀,如果能選擇,說不定他更想當一個太平王爺。趙構並非後世評論的那樣昏庸無能,面對這個中央朝廷被團滅,地方各自為政的開局,趙構右手抗金,左手和談,抽出時間組建隊伍,恢復行政系統,可以說是殫精竭慮,但是這些年的操勞也摧毀了趙構的身體,所以趙構遲遲沒有自己的皇子。政權的繼承成為朝野上下一致關注的問題。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趙構面臨許多困難:第一點就是政治合法性問題。宋朝建國就有太宗違約霸佔皇位的歷史問題,北宋時期“太祖之後再有皇位”的政治謠言,加上徽欽二帝斷送北宋,太宗一系政治合法性受到質疑。第二點就是自己的身份問題。太宗一系多在京師,靖難之變多被擄至北國,留在宋朝的不多,並且多是同輩,這樣會出現兄終弟及的故事再現,這樣相當於自己斷了香火,在古人眼中這是人生的徹底失敗,但是太祖一系分散在各地,選擇空間很大,可以選擇自己的侄輩收為養子,繼承自己的皇位,這樣理論上自己子嗣不斷,可享萬年祭祀,有一天自己就算駕鶴西巡也有後人給上香燒紙,最後趙構選擇了趙眘作為繼承人。但是他還沒決定讓位退休。

1161年,金軍再次南下,南宋邊防土崩瓦解,最後在虞允文的努力下才轉危為安。但是和談、賠錢、割地這個流程一樣也不少,至此,趙構累了,不再想揹負罵名,也不想維持這個局面了,於是果斷退休,禪讓給了趙眘(宋孝宗),自己升任太上皇養老去了。當然,趙構依然對政局有很大影響,經常對孝宗指手畫腳,最終在1187年駕崩,足足做了26年的太上皇。

最後一位太上皇就是乾隆,乾隆之所以退位,是因為在登基的時候許下諾言,在位60年,絕不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到了1796年,乾隆為了踐行諾言,只能退位,繼位者是自己千挑萬選的嘉慶,退位後乾隆當了3年太上皇。在這3年中,嘉慶一直處於試用期狀態,乾隆依然是帝國最高統治者。乾隆一死,嘉慶才算真正即了位,把和珅收拾得乾乾淨淨。

乾隆

文史君說

太上皇這個稱謂看起來是高於皇帝的存在,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帝王自願或被迫成為太上皇后,過得並不都那麼安逸。縱觀歷史,即使太上皇走下了權力的神壇,也無法跳出權力的漩渦,無法從政治鬥爭與家庭倫理中抽身,以至於成為皇權專制中一個難以處理的角色。

參考文獻

王旭偉:《試論靖康之變前後宋金雙方政治軍事形勢》,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蔣波:《劉邦“烹吃”父親行為簡辯》,《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我好餓好餓)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